他是一个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的美国人,正如司徒雷登自己所说"我这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中国度过的。这个国家的一切早已经融入在我的灵魂中,我生在那里,长在那里,在那里拥有无数的朋友。我完全是一个中国式的美国男孩"。

这个美国人亲身经历了从晚清一直到他1949年回到美国,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演变。

1868年父亲从普林斯顿神学院毕业,就在毕业的这一年,跟随几位同事来到了中国,开始了自己46年的东方传教生活。

司徒雷登埋在什么地方(司徒雷登晚年惨状)(1)

他的母亲玛丽霍腾,在此之前也曾有过一个未婚夫,是联邦海军军官,在一次战役中不幸牺牲,也因此原因,有了去海外传教的机会,都到了适婚的年纪,约翰,雷登和她很快就坠入爱河,1874年,夫妻二人再次来到了中国,那个似人间天堂般的杭州。

在这里玛丽创建了中国第二所女子学校,约翰创建了男子学校。

父母结婚后的两年,司徒雷登出生了,一直在中国待到了十一岁,这个在中国长大的孩子,11岁那年第一次回到美国,这个让他极其陌生的故乡,说着一口流利的杭州话,去弗尼吉亚州上学,被那里的孩子嘲笑为不会说英语的怪物。

毕业后便"子承父业",立志于传教,。1904年,他结婚后携妻子艾琳·罗德回到杭州,成了第二代传教士,至于子承父业的原因,他说道"是看到父亲倾其一生的努力收获甚微,这么多年过去了,教堂里依旧有一些成员一贫如洗"。

司徒雷登埋在什么地方(司徒雷登晚年惨状)(2)

进入教会不久,他便被投票,去了金陵神学院教书,在那里度过了几年的时光。

1918年他便离开了金陵神学院,由三所教会学院合并,创立了燕京大学,这个大学只有有五间教室、一间可容一百学生的饭厅,有时用这间大屋子开会,也有时用来讲道。还有三排宿舍,一间厨房,一间浴室,一间图书室,一间教员办公室。另有网球场和篮球场。这个陈设,这个规模,恐怕还不及现代社会的一所小学,但却是给中国培养人才的高校。

"那时的燕大是一无可取。我们很局促地住在城里,没有教员,也没有设备……学生不到百人,教员中只有两位中国人博士和博士。许多西方教员并不合于大学教授的条件。"

但是学校还是要办下去,而且要越来越好,重担自然要落到司徒雷登身上,不得不去美国拉捐款。

司徒雷登埋在什么地方(司徒雷登晚年惨状)(3)

1921年,大学也有了点起色,获得了美国一著名书商捐款,购买了前清政府一个宅院,经过设计师的规划,终于建成了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环境最优美的一所高校,而司徒雷登对这所学校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在1937年,日本人攻占北京城,司徒雷登也面临着巨大挑战,面对日本人的空袭,要保证学生的安全,当务之急便是要么撤离校园,要么留下来接受命运的挑战。他最终还是选择留下,面对各种各样的小摩擦,处理校园里四处纷飞的流言,他也不得不各种方法和日本军官交谈。

虽然是所美国学校,但是司徒雷登依旧没有免去被日本人约谈审讯,面对日本人的心理战术,他镇定自若,虽然日本人对他彬彬有礼,但是那嘴脸依旧让人厌恶。

在这四年的时间里,司徒雷登靠自己的智慧胆识和毅力,经历了三年的囚禁,经历了多次的崩溃,最终守住了燕京大学。

司徒雷登埋在什么地方(司徒雷登晚年惨状)(4)

1949年,司徒雷登回到美国,在美国,他一直致力于中美关系的缓和,却被美国的麦卡锡主义者迫害,在这种压力之下,他也得了脑血栓,失语症和半身不遂伴随着他的晚年,1962年病逝于华盛顿。

他曾说"与其我是美国人,不如说我是中国人,我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有很深的感情",并立下遗嘱,希望将自己的骨灰送到中国,安葬在燕京大学的校园里,这个他为之奋斗半生的校园。

他去世以后,傅泾波曾访问北京,申请将司徒雷登的骨灰放在燕京校园的事情,1986年6月,党中央批准,同意司徒雷登以燕京大学校长的名义安葬在临湖轩,但是却遭到了燕京大学诸多专家教授的反对,他们联名上书,反对司徒雷登在此安葬,而反对的主要支持者便是司徒雷登在燕京大学时一位秘书的遗孀。

司徒雷登埋在什么地方(司徒雷登晚年惨状)(5)

傅泾波于1988年去世,但是却没有完成将司徒雷登送到燕京校园的遗愿,他的后人便考虑将他的骨灰送到杭州,毕竟杭州是生他养他的故乡,杭州积极响应,2001年,杭州文物单位以240万元买下了司徒雷登的故居,并修缮打理,2008年,司徒雷登正式被安葬在了杭州半山安贤园,也算魂归故里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