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进了腊月门,转眼就是年”,腊月是中国农历中最后一个月,“年味”喜庆的气息越来越浓厚。老传统中从腊月初一开始,就要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了,腊月里买年货、蒸年糕、做腊肉,热热闹闹的新年序曲就此拉开帷幕,新年期间的民俗和讲究特别的多,如腊月初一的“咬灾”习俗就很有意思。

“咬灾”的习俗古已有之,寓意消灾避难,流传下来民谣“腊月初一蹦一蹦,全家老小不得病”,这里的“蹦”也有“崩”的意思,在农村很多地方,每年的腊月初一都要炒各种豆子,借助豆子在锅里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寓意崩走灾祸,祈福纳祥,开始辞旧迎新为新年做准备了。

腊八大寒吃二红二黄 腊月初一老传统要(1)

腊月初一的前一天晚上,人们要把花生、大豆、瓜子等干果炒熟放在枕头下面,第二天还没起床的的时候,一句话不要说,从枕头下面摸出来各种豆子,放在嘴里咬食,发出咯吱的声音,代表把灾祸咬掉,为来年祈福消灾。所以民间也把腊月初一称之为“炒豆节”,俗语说“腊月初一不吃炒,这个起来那个倒”,老一辈人对这个习俗还是很重视的。

腊月初一各地炒的豆子都不太一样,一般有这5种。

炒花生

花生被称为“长生果”,寓意多子多福,生生不息,是最常见的坚果之一,腊月初一炒豆子自然也少不了它,这不仅是对家人的一种祝福,也是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期盼。

腊八大寒吃二红二黄 腊月初一老传统要(2)

爆玉米花

爆玉米花这种膨化食品,其实是一种传统的小食,古时候也把它称为“金豆开花”,起源至少可以追随到宋朝以前,也叫“炒棒花”,小小的玉米粒可以膨化到几倍的体积,看起来粮食似乎变的更多了,吃到嘴里酥脆香甜,让人有一种喜悦的感觉,也有祈祷来年五谷丰登的意思。

腊八大寒吃二红二黄 腊月初一老传统要(3)

炒黄豆

黄豆的形状圆滚滚的,寓意着生活的团团圆圆,美满幸福,炒黄豆比较硬,吃的时候发出的声音最大,也是“咬灾”最合适的豆类。

腊八大寒吃二红二黄 腊月初一老传统要(4)

炒瓜子

瓜子是向日葵的种子,向日葵成熟后,会结出密密麻麻的瓜子,寓意子孙满堂,经常和花生在一起搭配,瓜子的味道也是最受欢迎的,现在不少地方的人为了省事,也是在腊月初一的晚上往枕头下放一把瓜子了事。

腊八大寒吃二红二黄 腊月初一老传统要(5)

炒蚕豆

蚕豆长得比较饱满,皮薄果子大,炒熟以后金灿灿的如同一个金元宝,所以也被称之为“发财豆”,腊月初一吃上几颗蚕豆,寓意来年财源广进,吃穿不愁。

腊八大寒吃二红二黄 腊月初一老传统要(6)

腊月、正月讲究多,忌讳也多,腊月第一天要忌讳做这2件事

1、忌讳搬家

中国很多地方都有“腊月不搬家”的习俗,搬家在过去是一件很费时费力的事情,腊月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应该以安稳为主,而从开始搬家到新家安顿好入住,起码得大半个月时间,腊月里的事情又特别的多,这种耗费精力的事情不适合在此时进行,否则过年也紧紧张张的不喜庆,应集中精力为过年准备,安安稳稳的接新的一年。

2、忌讳吵架

民间有句老话是“腊月初一吵架,一年到尾不太平”,中国讲究“以和为贵”,到了年底事情多,不管是和家人吵架还是外人斗嘴,难免的影响心情,影响采购年货等正事的办理,也会把“福气”赶走,所以进了岁末年尾的腊月,尽量要避免吵架这种不开心的事情发生。

——老井说——

民间还有“债不过年”的说法,在民俗中,腊月是不能借钱的,会把“财运”借出去,影响来年的财运,年底家家户户都要用钱,欠别人的人也要抓紧时间还上,不要把债留到下一年。民俗都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民间的“大智慧”,现在讲究的人却越来越少了,“年味”也是越来越淡,但这些有着中国风的传统文化,还是很有必要传承下来的。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谱和市井生活,关注我,享受舒适生活不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