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因多次迁徙、他乡为客而得名,又因其族群人才辈出、尤其是经商有道而被民间和传媒誉为“东方的犹太人”。

学术界对其的通常解释是,“汉族的一个民系,于历史上迁徙而成”;

客家老人对自己的族群解释为:

“中原贵族,因避乱南迁而成,并保留当年中原汉族官话和汉族传统习俗礼仪”

而对于外人来说,客家更多的是一个迷:客家话,中原古韵的活化石,为何没有被历史湮没?

上古汉语客家话(古代中原官话伟大的客家话)(1)

每年夏季,四川洛带客家古镇都要进行这样的水龙表演,当地人称这是洛带客家对汉民族龙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客家话是客家先民把唐宋时的中原古话携带到南方,并同周边民系及畲族等少数民族语言有一定程度的借鉴和融合,最终形成一种语言,它是七大汉语语系之一,被许多学者称为“中原古韵的活化石”。

据黄伯荣主编的《现代汉语》(修订本)介绍,使用客家方言的人口约占汉族总人数的4%。

作为汉族语言的一个分支,了解客家方言有助于了解古今汉语的历史面貌和演变过程,也可以使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现代汉语的构成及其特点,这对于文献学、考古学、民俗学、民族史、文化史的研究都起着一定的帮助作用。

目前,客家语言主要分布在四川、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台湾等7个省和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海外国家。

是否能说客家话是客家人彼此认同的重要标志,也是客家民系能被外界承认的最终因素。据洛带镇的老人们介绍,洛带镇客家人所说的“客家话”,实际上是客家人从古中原地区汉族大本营中携带出来的语言,虽然它同各个迁徙地的方言有少量的交融,但其精髓和风貌依然没有改变,因为客家有一条祖训叫

“宁卖祖宗田,不丢祖宗言”。

上古汉语客家话(古代中原官话伟大的客家话)(2)

洛带镇客家人至今称“太阳”为“热头”,称“月亮”为“月光”,称“昨天”为“秋哺日”,称“公公婆婆”为“家官家娘”,称“睡觉”为“睡目”、“洗脸”为“洗面”,称“一日三餐”为“食朝、食昼、食夜”,称“穿件外衣”为“著件面衫”,称“用菜下饭”为“拿菜绑饭”……

上古汉语客家话(古代中原官话伟大的客家话)(3)

然而,若按此说,为何中原地区的汉族今天都已经不能言说这种语言了呢?

客家话,这么一种古老的汉语,就像一条源源不断的河流一样,流淌在聚集着客家人的田野乡村、集市茶馆,流淌在每一个客家人的生命旅程中,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

但令人惊奇的是,它为什么没有随着客家人的迁徙流动而被汉语的其他语序、方言而湮没呢?

这恐怕不是一句祖训能够解释的吧。

您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