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我感受到的中美深度的差异之四聊一下个人生活的独立性,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中美差异四大特点?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中美差异四大特点(我感受到的中美深度的差异之四)

中美差异四大特点

四,我感受到的中美深度的差异之四聊一下个人生活的独立性

每个人都是要其它人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在个人生活的独立性上我感觉中美之间的差异蛮大的。总体来说,美国这边对个人生活的独立性非常地注重,相对来说我们没有那么注重。

首先说人们最重要的家庭生活。我感觉这边人的独立性从婴儿时期就开始建立了,父母带孩子很少会像我们那样时时刻刻仔仔细细地关注着。婴儿只要没有吵闹或有危险,父母就自己干自己的,跑步游泳遛狗开车吃饭晒太阳聊天,小孩好像也更安静。我们跟孩子同学的父母在餐馆聚餐,饭吃了一半了才发现他们把最小的Baby也带来了,就坐在婴儿提篮里,被放在餐桌一头的地上。小家伙一声不响地咬着个奶嘴自己玩,两口子眼睛能瞥到但一直就只管自己吃饭聊天。

当孩子长大一些能够沟通了,与我们的情况相比,这边的父母总体来说会更尊重孩子的意愿,同时非常强调孩子对自己的决定要承担后果。我觉得他们可取的一点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相处经常事先约定后执行,从小养成孩子沟通、定约、遵守的理性行为的习惯。对不违反重大原则的事情,父母大都对子女是一种“Good for you”的态度,大概就是你觉得好就行的意思,有些象我们儿孙自有儿孙福的态度。当然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本不就不高,只要子女不吸毒犯罪能自己活得开心父母就满意了。

财务上这边的父母会对孩子量力而为,很少有节衣缩食为小孩读书的事情。朋友一个本地邻居的孩子学习不错,被两个不错的私立和公立大学的录取了,私立大学肯定更好但的一年要多几万的学费,父母就明确表示没这个预算就让孩子上公立大学去了,然后一转身自己就换了辆几万的新车,国内家长很少会这么干的。美国大学学费昂贵,大部分的大学生都需要做学生贷款,在工作后偿还,同时或多或少还会打工挣钱来付自己的生活费。有的时候也未必是家长不愿或不能支付,而是这边的社会文化普遍认为一个人成年后就要尽早地财务独立,这样你才是真独立了才有真自由。

夫妻之间的独立性也明显大过我们。比如即使是夫妻,但双方仍然可以各自单独报税,这就意味着双方的收入是不透明的。如果没有得到一方的签字许可,双方的医疗记录也是不能共享的。稍微有钱点的人结婚时就会有婚前财产的公证或协议。按一个在这边有多次婚姻的朋友的经验是:每次结婚前先要约定好离婚时怎么办,颇有先小人后君子的意思。双方的工作很少会有相互的牵涉,否则这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缺乏独立工作的能力。双方的社交也完全看情况而定,我们与邻近的几个中国朋友相处好几年了,每次聚会他们家另一半很少参加,但大家也觉得没啥。

我们没有在这边的公司工作过,所以不太了解这边同事之间如何相处,但几年下来多少认识了一些朋友,虽然大多是中国人,但受本地文化习惯的影响,大家的相处也比较轻松随意,没有国内那么累。我们跟本地人打交道的经验大都是与孩子同学和朋友的父母,而印象最深的是刚过来时小孩的第一个生日。因为想孩子尽快地交到朋友融入当地的生活,就学其它小朋友在一个室内的充气游乐场办了一个生日聚会。事前我们有些紧张,因为英语不好对当地也不了解,想着不知道那么多家长来了怎么招待好。结果发现没那么多事,家长都是为了孩子聚会来的,孩子们玩得开心就好,家长们打个招呼后就自己三三两两去聊天或看手机去了,根本不用招待。

随着在这边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对他们这种“Good for you - 你好就行”的文化逐渐理解,本质上就是强调个人生活的独立性,相信并尊重每个人都会有也都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有不同的理想、价值观和个性,有多种多样的兴趣嗜好和生活习惯,有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承担后果的能力与责任。只要不违反法律和公共道德,个人以自己觉得最合适的生活方式实现自己最感兴趣的理想就是最幸福的生活。正如杨绛先生之言:人生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这种强调个人生活独立性的社会文化我感觉带来了几个后果。一个后果是这边大家相处的包容度更高,彼此不太会去评判别人的事。因为别人的选择只要不碍着你的事,原本也与你无关,那还不如来句"Good for you"呢。我家小孩在练滑冰时,经常有练习比赛或表演,刚来时我惊讶地发现比赛时总有一些膀大腰圆的孩子也会参赛;还经常有一个男孩子与一队女孩子一起滑;一个瘦高老头每周都会一个人在公共练习场自娱自乐地尬舞。这些在国内我们可能会觉得比较少见的情况,但这边的教练裁判同伴观众从来没有一个人会品头论足,大家都一视同仁地喝彩与鼓掌。我个人比较认可这种包容性,这不但会让每个人的生活更轻松自由,也会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创新机会。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这种包容性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这里天才与混蛋并存。很明显这个地方确实有很多厉害的人物,但各种坏蛋变态神经病也真是多得很,极端的人和事件数不胜数。

第二个后果是虽然这边崇尚竞争,但实际上内卷得并不厉害。因为大家各有各的兴趣和目标,有更多元化的努力方向,每条路上的竞争者自然就没有那么集中。即便是同一领域的竞争也相对没有那么激烈,因为他们做这个事情主要是因为自己喜欢感兴趣,他们更注重自己跟自己比是否进步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就满足了,而不是一定要跟他人去比,要赢了别人才满足。基于这个原则,一个人是否成功了就不是由别人来定义的,而是由自己来定义的。我将之总结为:实现了自己无害于他人的梦想就是成功。如果成功的标准只是看谁的钱多或官大,那就比较惨了,这世界上几乎人人都注定了是不会成功的,因为总有比你钱更多官更大的人。遗憾的是,目前国内的社会舆论好像大部分人是持这样的观点,大家普遍的焦虑也就是必然的结果了。

第三个后果是这边的人际关系比国内会显得更冷漠一些。这一点大家应该也早有耳闻,但我是从反方向再次感受到的。因为这些年到中国去的美国人也多了,我见过几个在中国生活时间长一些的美国人,他们几乎都会提及一点就是对中国的人际关系感觉很温暖。也就是说我们烦得很的那些父母的操心、亲戚的唠叨、朋友的关注、同事的累心、陌生人的多事,却让习惯了独立生活的西方人感受到了难得的人间温情的一面。这真是颇有戏剧性和启发性的效果。

每次当孩子问到为什么中国大街上没有什么流浪汉时,我也总是跟他们谈到这一点。中国人的家人和亲友之间更紧密,谁有困难大家都会相互帮助,不太容易走到这一步。美国人不但少有这种关系,流浪汉往往还说自己就是喜欢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而拒绝他人的帮助,其实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最后想起了年轻时读到的一段话:人就象是刺猬,既需要靠在一起抱团取暖,又不能靠得太近被彼此的刺伤着了。我想每种文化每个国家的每个人如何生活和与他人相处终归没有十全十美的一种方式,这完全是一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事情。希望大家都能在温暖彼此和伤害彼此之间尽量找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