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工业化开采留下了上千口废弃盐井,废弃盐腔灾害治理始终是行业的一大难题。近日,成都理工大学研究员王晓光团队正和四川盐业地质钻井大队拟在千年盐都——自贡选择合适的盐腔,启动全国首个盐腔碳封存示范项目,这也是四川首个二氧化碳封固项目。《四川日报》头版以《“快”字当头!全国首个盐穴碳封存示范项目快马加鞭》为题对相关事项进行报道。

四川农业大学最近工程建设(全国首个头版聚焦)(1)

无论以怎样的方式减排,碳排放始终会存在。是否可以把自然界无法吸收的二氧化碳,以一定的压力注入地层封存起来?科学界和产业界正在联合进行这样的尝试。

2021年底,成都理工大学参与建设的天府永兴实验室在天府新区正式揭牌成立。固碳试验作为实验室的重要研究方向之,已经在积极筹划利用盐腔进行碳封存试验。

四川农业大学最近工程建设(全国首个头版聚焦)(2)

(团队在自贡地区考察)

过去,国内的碳封存工程主要是油气企业利用二氧化碳驱油,提高油气采收率;国外则更多倾向于做咸水层碳封存。相比于废弃油气井,自贡地区的盐井大多在2000米以内,盐腔内的空间适中,施工过程中,向地层中注入二氧化碳时的压力不会特别大,容易满足试验条件。

四川农业大学最近工程建设(全国首个头版聚焦)(3)

王晓光在结合了四川的情况之后,提出用盐腔进行碳封存。“盐卤已经生产多年,地下盐腔开采程度高,形成的空腔储集空间大,盐岩的密闭性较好”,王晓光分析,如果不加以利用,废弃盐穴治理本身也是行业负担。“如果利用起来做碳封存,也可以变废为宝。”

王晓光团队与盐业大队在用盐腔埋存二氧化碳的想法上达成一致,他们凭借积累的技术优势,成功申报了省科技厅的重大科技专项——地质封存二氧化碳的盐腔改造技术研究与应用,还与长于碳封存的刘加杰组建了产学研联合体。

四川农业大学最近工程建设(全国首个头版聚焦)(4)

盐业大队是盐业地质钻井的“国家队”,承担过全国75%的盐井钻探开发,保存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的盐井资料。盐化工作为高耗能行业,在双碳目标下,他们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王晓光说,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各技术路线的机会看似很多,但技术推广利用的窗口期很短。一旦错过了这个窗口期,大方向上选择了别的技术路径,再想发展就很难。所以一定要争分夺秒,抓紧时间。

四川农业大学最近工程建设(全国首个头版聚焦)(5)

在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支持下,在一个月内,王晓光团队便联系好了气源,集合施工企业、装备企业、监测技术,组成了产学研联合体,拿出了初步方案。场地筛选过后,还有工程设计、设施建设、测试、修井、注入二氧化碳、封井、监测等诸多流程。

下一步,王晓光团队将做好详细的施工计划,完善全流程设备选型、工艺流程设计,特别是做好监测部分的技术方案。为本次项目提供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尽快把首个盐腔封固二氧化碳的工程落地。

拓展阅读:

四川农业大学最近工程建设(全国首个头版聚焦)(6)

天府永兴实验室依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重点研究机构及国电投、国家电网等重点企业,以国家和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零碳能源”“资源碳中和”“地热能及固碳”三大研究方向,布局零碳能源系统、高分子碳中和、地热能开发利用、地质固碳及生态修复等八个前沿研究中心,赋能清洁能源、环保装备、绿色建材三大产业赛道,服务四川省和国家“双碳”战略。

欢迎关注"成都理工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第一时间获取关于成理的最新资讯!

文章素材来源:成都理工大学新闻网、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官微、四川日报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