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保卫战cctv纪录片(香港金融保卫战始末)(1)

视频请看下面链接:

15分钟看懂—香港金融保卫战始末【资本危机03】


1998年,以索老头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对冲基金,在收割东南亚卷走上百亿美元以后,又将贪婪的目光投向下一个猎物,这一次,他们盯上的,是中国香港。

索老头的封神之战,是1992年成功狙击老牌金融霸主英国,短短一个月内爆赚15亿美元,创造历史!

5年后,他又在泰国、菲律宾等国如法炮制,掀起惊天巨浪,成功引发东南亚金融风暴。

香港金融保卫战cctv纪录片(香港金融保卫战始末)(2)

而当时的香港,刚刚回归祖国,社会各界充满信心,一片祥和景象。

香港股市“晴雨表”的恒生指数也正在经历牛市,一路高歌猛进。1997年8月,恒指突破16000点大关。

但在香港的上空,阴云正悄悄开始聚集。

香港金融保卫战cctv纪录片(香港金融保卫战始末)(3)

根据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回忆,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当年,国务院政策研究室曾派出一个5人的官方考察团。

考察团主要到访了遭受危机侵袭最严重的几个国家和地区,却唯独错过了香港。那时,谁也没想到,不久之后,香港的形势会变得如此严峻。

国际资本对香港的进攻,远比对阵亚洲四小虎时复杂毒辣得多,可以说是一次全方位立体式的宗师级做空袭击。

但在那场横扫东南亚的做空大战里,国际资本唯一踢到的钢板,就是中国香港。可以想见,当年的香港能抵抗住这样一场攻击,其中有多少曲折辛密。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朝鲜战争是我们的军事立国之战,那么98年的香港金融保卫战就是我们的金融立国之战,这是中国参与世界金融战争的“首秀”,其情节之精彩,过程之跌宕,完全不亚于任何一部好莱坞大片。

香港金融保卫战cctv纪录片(香港金融保卫战始末)(4)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讲下这场史诗级金融大战。

阴云

外界普遍把香港金融保卫战的时间定在1998年8月,但事实上,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两年前的1996年就开始了。

1996年,也就是香港回归、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前一年,索老头就已秘派手下得力操盘手带领团队进驻香港,自己也经常飞来飞去,寻找突破口并准备着一系列作战计划。

可以看出,即使是大名鼎鼎的索老头,在面对香港这个对手时,也不敢有任何松懈。为了对付香港,索老头直接把他的做空理论搞了个跨代升级,如果说英国泰国的是1.0,那香港的就是3.0。

香港金融保卫战cctv纪录片(香港金融保卫战始末)(5)

这是一场从“股汇期”三方面同时下手的“立体包围布局”,手段无比成熟老辣。

简单来说分为三步:

首先,在外汇市场大量囤积港元,为以后冲击汇率做准备,避免以后临时筹集港元时成本过高;

之后,分散隐蔽地大量囤积恒生指数成分股,这也使得港股从1996年的低点开始不断上涨,引发投资者疯狂追随,让恒指一再突破新高。不断膨胀的泡沫也为索老头日后在股票市场上做空提供了土壤。

最后,在期货市场大量囤积股指期货空单合约,准备在恒指下跌后再低价买回平仓,因为期货杠杆非常高,一旦股市大跌,期市上埋伏的空单就能带来超乎想象的收益。

香港金融保卫战cctv纪录片(香港金融保卫战始末)(6)

“汇市打压、股市抛空、期市获利”,这三招互为依托又相辅相成,再配以声东击西、暗渡陈仓等计策,及媒体舆论造势,不得不说,索老头把做空的艺术玩到了极致。

开战

和狙击英镑、泰铢的策略类似,第一轮攻击瞄准的是香港的汇率市场。1997年7月,国际炒家开始试探性抛售借入的港币,冲击港元汇率。

关于汇率的做空原理,如果不明白的可以看下境外资本那期内容,这里就不赘述了。

香港金融保卫战cctv纪录片(香港金融保卫战始末)(7)

干翻欧盟、狙击亚洲、围猎中国,境外资本到底有多恐怖?

1997年7月,空头在外汇市场抛售了465亿港币,1998年1月和6月,国际炒家又抛售310亿港元和78亿港元。

在这三次投机性抛售中,港元汇率受到极大冲击。

不过,为了捍卫汇率,香港金融管理局也想到了应对之法——提高市场利率,也就是媒体常说的加息。

为了大幅提高国际游资借港币的成本,香港金管局要求,对反复通过流动性机制向其借入港币的银行,收取惩罚性高息。就这样,隔夜拆借利率从9%狂飙到300%,港币一时奇货可居。

颁布这条规定的,是香港金管局的创立者任志刚。他是香港金融界风云人物,此前,他曾多次击退做空港币的国际炒家,靠的,就是“加息”这一招。为此,他还赢得了一个称号——“任一招”。

香港金融保卫战cctv纪录片(香港金融保卫战始末)(8)

任志刚

这一次,他又祭出了这个绝招。面对高昂的拆借成本,空头果然还是选择了低头撤退。

不过,任志刚不知道的是,一场更大的阴谋正在暗中酝酿。

高企的拆借利率虽然阻止了空头的脚步,但也让正常借贷需求被打压,对实体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各大银行门前出现了一条条挤兑的人龙。

而股市方面,由于索老头提前放出大量利空消息,恐慌情绪逐渐弥漫整个市场,投资者纷纷抛盘而逃,恒指应声下跌。1997年8月8日,港股正式开启下行通道。

此时的香港,还全然不知这是炒家们的“项庄舞剑”。索老头真正的杀手锏,其实在港股期货。

正如之前在“立体攻击理论”中说的那样,国际炒家先是大量囤积股指期货空单,然后佯攻汇率打压股市,最终趁恒指下跌时低价买回股指期货,平仓获利,妥妥的一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香港金融保卫战cctv纪录片(香港金融保卫战始末)(9)

1998年8月5日,索老头卷土重来,汇市、股市、期市三路齐发,正式发起立体攻击,打算一战终结香港。

同时,索老头还通过报纸放出消息,大肆渲染人民币即将大幅贬值的恐怖气氛。一时之间,人心惶惶,上海、广州等地的人民币黑市交易一度跌到1美元兑9.5元人民币的水平。

人民币承压更让香港市场雪上加霜,港股一泻千里。

8月10日,恒生指数跌破7000点心理大关;

8月11日,跌破6800点;

8月13日,跌到6660点,与一年前1997年8月7日最高的16673点相比,大跌超过1万点。

无数人的财富惨遭洗劫,空头叫嚣香港已成为他们的提款机,恒指跌破4000点指日可待,泰国的悲惨下场仿佛近在眼前。

入市

面对索老头的立体攻击,任志刚陷入了两难:如果管制外汇,港股就将“自由落体”,跌到绝望;如果放任自由,港币又很可能因抵挡不住攻击而大幅贬值,那时作为香港根基之一的联系汇率制度就将崩溃解体,后果同样非常严重。

放弃港股还是放弃汇率,无论哪种都是不可承受之重,但两杯毒酒,香港似乎必须喝下其一。

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之后,任志刚与时任香港财政司司长曾荫权等人下定决心:调用外汇储备,港股和汇率都要守住!

香港金融保卫战cctv纪录片(香港金融保卫战始末)(10)

曾荫权

尽管他们十分清楚,以香港现有的外汇储备,独立应对兵精粮足的国际空头,可能仍有不足。

在任志刚的授意下,一位高官秘密搭上了前往北京的航班。

1998年8月14日,恒指依然以跌势开盘,就在人们以为恒指仍将下跌之时,市场上突然杀出一股神秘力量,悄然吞下无数抛盘。在这股力量的带动下,恒指一扫此前阴霾,开始节节攀升,当天反弹560点,涨幅高达8.47%。

这天17点,曾荫权在发布会上正式宣布:港府将进入股市和期市,在保住汇率的同时,也绝不让国际炒家在看跌股指的期货上捞钱。

晚上,权威媒体发布:中央政府全力支持香港,将不惜一切代价确保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决不动摇!

其实,中央对香港的支持一直都在。

早在1997年9月的一场国际会议上中方就明确表示:“中国将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立场,承担稳定亚洲金融环境的历史责任”

此番表态,实际上就是对以索老头为首的国际炒家传递信号:不要打香港的主意!

港府的强力入市,拉开了第三轮交锋的序幕。

港府的策略是:让金管局动用外汇基金和土地基金,同时进入股市和恒指期货市场,吃下所有抛盘,拉升恒指;同时,要求券商禁止向国际游资借出股票,断其根本。

政府的直接入市让空头始料未及,但他们也很快稳住阵脚。凭借横扫东南亚时积累的,足以打垮世上绝大多数经济体的美元筹码,他们认为,十天之内,足以击溃香港!

接着多空双方你来我往,相互攻守,恒指陷入震荡行情。

香港金融保卫战cctv纪录片(香港金融保卫战始末)(11)

8月26日,距恒指期货结算还剩两天,港府打算略施小计,一探敌方虚实。

26日15点8分,一直扮演买家角色的港府一改常态,突然收起所有股票和期指买盘,并主动卖空恒指期货。国际炒家立马跟风,短短两分钟,恒指急挫160点,恒指期货下跌近300点。

这时,港府又反过头来,大量买进股票和恒指期货,收复失地。最后,这天恒指微跌0.71%。

此番试探,让多头暗吸一口凉气,空头实力不可小觑,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8月27日,决战前一天,全球股市氛围极差,美、欧、拉美、亚洲股市全线大跌。恒指33只成分股更是一开盘就遭到空头强力打压,第一个15分钟,卖盘高达19亿港元。

收市前,战斗更是进入白热化,一家外资券商以每股15港币的价格抛售1亿股“香港电讯”,但仍被金管局照单全收。最终,恒指报收7922点,上涨88点。港股成为当天全球唯一维持“红盘”的市场。

决战

8月28日,恒指期货交割日,决战时刻最终到来。

香港金融保卫战cctv纪录片(香港金融保卫战始末)(12)

恒指期货的结算价为这天每隔五分钟恒指报价的平均值,因而,要抬高结算价,就必须让恒指一直保持高位。这意味着,空军的所有砸盘,我们都得吃下。

当时数据显示,空军是以7500点左右卖空恒指8月合约。就是说,7500点是港府和国际炒家决战的生死线。

这时,索老头依然底气十足,他在《华尔街日报》上公开叫嚣:港府必败!这种以个人名义公开向政府下战书的举动前无古人,也很可能后无来者。

这天早上,香港天文台刚好发出雷暴预警,香港与600万港民的命运,一同迎来狂风暴雨。

香港金融保卫战cctv纪录片(香港金融保卫战始末)(13)

也是这天,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两位副行长亲自赶赴香港坐镇,要求在香港的全部24家蓝筹、红筹上市公司,必须全力以赴从市场回购股份,支持“护盘行动”。

上午10点,恒指以7865点开盘。

双方开局先在恒指权重股“香港电讯”上展开激战,金管局瞬间将999个买家位置全部挂满,摆出死战不退的架势。而卖方也毫不示弱,几分钟内,就有数千万股被抛售。

面对空头的凶猛攻势,港府委托以中银国际证券为首的几大券商照单全收,同时在33只恒指成分股上,设下“重兵”防守,凡有卖盘则全部接下。

开市仅5分钟,港股成交额就已超过39亿港元。

一个上午,港股成交额轻松突破400亿港币,这已是平时全天成交额的数倍。

短暂休市之后,下午市场上突然冲出一支卖盘强劲的欧洲基金,抛售有增无减,两分钟内,恒指暴跌300点。

多方不敢松懈,开始应战。双方你来我往,战况胶着。

为了守住跌幅,港府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港币,平均每一分钟,都是干万港币和美元的对决!

香港金融保卫战cctv纪录片(香港金融保卫战始末)(14)

这时,空头集中弹药,向恒指最重磅的成分股——汇丰控股发起猛攻。

时任中银国际证券总经理后来回忆,那天,只是为了防止汇丰控股下跌5毛钱,他们就动用了300亿港币,因为汇丰控股只要下跌5毛,恒指就要下跌几十点。

收市前,战斗更加激烈,“长和集团”“中电控股”等多支蓝筹股被疯狂抛售,港府则针锋相对,进行无差别收购。

在港府的全力支持下,恒指和期指始终维持在7800点以上,下午4点,收盘钟声响起,屏幕上的恒指定格在7829点,恒指期货则以7851点结算。

与8月13日港府入市前的点位相比,这一结算价足足上涨了1169点,涨幅高达17.55%,也大大超出了空头7500点的成本线,香港总算守住了!

这一天的港股交易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790亿港元,这一纪录至今无法打破。

随后,任志刚代表港府发表讲话,正式官宣:在打击国际炒家,保卫香港股市和货币的战斗中,港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胜。

根据统计,在恒指期货交割日前的10个交易日中,港府动用了相当于1200亿港元的外汇储备。也是这一年,香港的外汇储备首次出现负增长,当时战况之惨烈可见一斑。

香港金融保卫战cctv纪录片(香港金融保卫战始末)(15)

但到这里,故事还并未结束。

收官

在港府鸣金收兵之际,却有枚地雷仍未引爆,那就是恒指期货市场异常巨大的未平仓合约。当时,由8月滚存至9月的未平仓期指合约超过10万张。

国际炒家贼心不死,将期指合约从8月转仓至9月继续做空,打赌在巨大的资金和舆论压力下,港府不可能长期支撑。

但这次,港府没有再给国际炒家任何机会。9月,金管局出台了完善联系汇率制度的7项技术型措施,俗称“任七招”,避免了港币汇率和利率的大幅波动。

香港金融保卫战cctv纪录片(香港金融保卫战始末)(16)

“任一招”升级为“任七招”后,国际炒家在汇率上的投机空间大受限制,加上外围形势也已好转,股民信心逐渐恢复,恒指不跌反升,“立体狙击理论”不再奏效,空头大势已去,再难回天。

大战彻底落下帷幕,香港击退国际炒家,成功守住堡垒,笑到了最后。

香港金融保卫战cctv纪录片(香港金融保卫战始末)(17)

多年以后,回忆起这场惊心动魄的金融大战,任志刚却多了一些淡定和从容:8月13日前,我从不敢奢望成功。之后,我设想过很多胜利的情形,但真到了那时,我却出奇地坦然和平静,似乎一切理所应当,因为,回家真好。

香港为什么没被打垮?

因为这里是中国!

而你我有幸,皆为见证。

本期内容就到这里了,喜欢的小伙伴们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参考文献:

1.亚洲金融风暴:香港金融稳定保卫战,陈德霖

2.这次不一样——800年金融危机史,卡门·莱因哈特等

3.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沈联涛

4.详解金融保卫战——香港1998,罗毅等

5.香港金融保卫战研究,唐勇

6.香港金融保卫战:港府对决索罗斯,张燕

7.亚洲金融危机显中国担当,宁迪等

8.金融危机,决战香港,詹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