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延导演“生命三部曲”,两部是《滚蛋吧!肿瘤君》《送你一朵小红花》。

之后,他把目光转向了殡葬行业

这就是现在正在热映的,由刘江江导演,韩延监制,朱一龙杨恩又主演的电影——

《人生大事》

朱一龙好像把这些角色都活了一遍(不再稚嫩的朱一龙)(1)

国内以殡葬行业为题材的电影很少。

影片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在前两部的延伸下,继续讨论生与死。

目前该片票房已破4亿,影片各项指标一骑绝尘。

在一次次疫情的影响下,是春节后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国产热门电影。

朱一龙好像把这些角色都活了一遍(不再稚嫩的朱一龙)(2)

白说:“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我们避免谈论“死亡”,关于它的一切似乎都不吉利。

因为太重了,面对的时候总是含糊不清。

朱一龙好像把这些角色都活了一遍(不再稚嫩的朱一龙)(3)

但是2022年的魔幻,从俄乌战争,到新冠肺炎疫情,再到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空难...

我们从心底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这件事离我们已经不再那么遥远了。

我们学会坦然面对,不仅仅是因为它有一天会来到我们身边,更是因为它会来到我们身边的人身边。

那么就有一个问题:当我们亲近的人永远离开,我们该如何面对?

在这种情况下,留下来的人往往很难。

甚至可能会给他的人生留下长久的遗憾

朱一龙好像把这些角色都活了一遍(不再稚嫩的朱一龙)(4)

然而,这部电影并没有回避这个主题。

不知道你是什么时候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了“众生皆苦”的道理。

生活的艰辛从来不让我们走,直到死亡的那一刻。

朱一龙好像把这些角色都活了一遍(不再稚嫩的朱一龙)(5)

电影中朱一龙饰演的三哥活得像个地痞。

寸花衬衫,胡子拉碴的胡子,拖鞋,驼背。

他一出场,很多观众惊呼,这是谁?

作为一名殡仪业者,他从火盆里捡起别人正在燃烧的纸钱,点燃了一根烟。

一边嚼口香糖一边固定死者尸体。

朱一龙好像把这些角色都活了一遍(不再稚嫩的朱一龙)(6)

他对生死没有特别的恐惧,眼里满是冷漠和不屑。

他也不是一下子就变成这么随机的人。他是在生活的重锤下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被职业看不起,骂他“靠死人过活”;

为了女朋友打架坐牢;

刚出来,女朋友已经交了新男朋友,怀孕了...

而他心里最扭曲的一块,也是最让他不开心的一块。这是他和他父亲的关系:

无所事事的儿子,只会打骂的父亲。

两者有血缘关系,却找不到出口。

朱一龙好像把这些角色都活了一遍(不再稚嫩的朱一龙)(7)

即便‬如此,生活的苦难依然没有放过三哥。

三哥的人生又多了一个“麻烦”。

这次是一个女孩小文,带着红缨枪,两个小拖轮。

她一直问他把她祖母带到哪里去了。

朱一龙好像把这些角色都活了一遍(不再稚嫩的朱一龙)(8)

小文只知道,今天早上,她叫不醒奶奶。

然后房间里就出现了嘈杂的人群。这个叫“三哥”的人把我奶奶装在一个大箱子里,我也不知道她带去哪里了。

她找到三哥,质问他,咬他,用红缨枪捅他,在别人葬礼上大吵大闹。

朱一龙好像把这些角色都活了一遍(不再稚嫩的朱一龙)(9)

其实‬小文也是个可怜孩子。

我不知道我爸爸是谁,我妈妈抛弃了她,我阿姨也管不住她。她是一个像野草一样的野孩子。

然而,它也有像野草一样顽强不屈的生命。

她生活中所有的营养都来自于她的祖母。

所以她必须找到这个世界上唯一爱她,关心她的人。

朱一龙好像把这些角色都活了一遍(不再稚嫩的朱一龙)(10)

第一次生气:“你奶奶被烧了,化成了烟。你再也见不到她了。”

第二次有点敷衍:“奶奶飘上天了,变成星星了。”

这是小文第一次面对死亡。

两种解释对她来说都不完美,一个太残酷,一个太空灵。

但小文隐约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朱一龙好像把这些角色都活了一遍(不再稚嫩的朱一龙)(11)

面对另一个被社会抛弃的可怜生物,三哥桀骜不驯的脾气慢慢改变:

笨拙的学习照顾她;她误吞了塑料球,三哥马上带去医院;我阿姨不想要她,所以他收养了她...

小文不知道什么是死亡,但知道什么是爱,可能是每个孩子的本能。

不管你是什么职业,不管你是不是运气不好的殡仪业者。当你给她爱时,她‬能感觉到。

朱一龙好像把这些角色都活了一遍(不再稚嫩的朱一龙)(12)

而且以小文的性格,她会用她的全部去回馈。

所以就像她奶奶一样,直接而勇敢的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三哥。

被人直接而坚定的爱着,需要着,这样的亲情是三哥一直缺少和渴望的。

茄子叔叔想,如果世界上有什么东西可以对抗死亡的寒冷,那就是爱。

朱一龙好像把这些角色都活了一遍(不再稚嫩的朱一龙)(13)

人生大事从一个小女孩的角度看待死亡。

它不回避用最幼稚的生命去面对最沉重的课题。

因为我们所有人都逃不出这个教训,不管是成年人、老人还是孩子,在死亡面前众生平等。

虽然孩子还小,但是她会用自己的想法去消化这件事,虽然过程不可避免的带来痛苦和泪水。

小时候,没有人教我们“死”是什么感觉,父母和老师都没有。

我们活得好像永远都有明天。

所以我们往往对亲人朋友的去世没有任何准备和心理准备。

那么现实就会给我们一个揪心的打击,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被动接受。

所以很多人和电影里的小文一样,都想不通,一个之前还活着的人,怎么突然变成了一个箱子那么大,再也见不到了。

朱一龙好像把这些角色都活了一遍(不再稚嫩的朱一龙)(14)

电影《一个叫维欧的男人决定去死》里说:

“但是对于时间,每个人都太乐观了。然后突然有一天,事情发生了,我们只好站在那里,脑子里盘旋着一个词:如果。”

我们不敢谈论死亡。在它面前,我们的勇气还不如电影里的小孩子。

但不谈“死”的残酷,又怎么谈“生”的价值呢?

在电影《人生大事》中,导演其实是在说如何好好生活。

你拍的是死亡,面对的是生活。在它粗糙的表面下,是一个温暖的内核。

你可以看到电影里温暖的黄色和舒缓的烟火。

朱一龙好像把这些角色都活了一遍(不再稚嫩的朱一龙)(15)

写在最后

电影制作还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

比如前面节奏太慢,后面悲剧变化太快,没有给观众的情绪留下足够的空气。

比如你可以猜很多情节,最后孩子妈妈回来的部分太鸡肋了。

比如电影想表达的东西太多,100多分钟承载不了。

布莱克·斯奈德曾经说过:

“电影是有着复杂结构的情感机器,就像有着精密零件和齿轮的瑞士手表。你应该能把它拆开,再装回去。”

这是电影本身和观众的要求。虽然高,但在合理范围内。

朱一龙好像把这些角色都活了一遍(不再稚嫩的朱一龙)(16)

但即便如此,这部片子还是买了茄子大叔的心。

因为这部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真诚。

在后疫情时代,当我们还在失意、沮丧、迷茫的时候,电影却给我们带来了情怀、温暖和思考。

值得鼓励。

毕竟过好生活是人生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