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人物,素有“千古第一才女”的美誉。对于李清照印象,我们大多是来源于她的诗词。读她的《声声慢》、《一剪梅》,那种孤独哀怨、悲凉愁苦,让我们很难不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深闺怨妇的小女人形象。
但实际上,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就犹如一根乱世飘萍,始终找不到自己真正的栖身之所。两次婚姻的失败,更是李清照感受到了来自生活的恶意。在这种情况下,李清照难免会有些哀怨之音。但更多的,却是一份隐藏在哀怨之下的乱世豪情。
李清照画像
少女多情,琴瑟和鸣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家学渊源,耳濡目染,再加上李清照生性机敏,聪慧过人,因此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现了出了过人的才华,让父亲李格非以及很多人文人骚客叹为观止。
南宋文学家王灼曾在《碧鸡漫志》中称赞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词采第一。”由此可见,即使在当时人的心中,李清照的才华也是让人钦服的。
尤其是一首《如梦令》,几乎震惊了整个汴梁城,无数文人骚客看着那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发出了自愧不如的感叹。
但少女时期的李清照,词风清丽活泼,远没有日后的愁苦哀怨,反而多了几分天真烂漫。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第一次见到了赵明诚。
当时太学生赵明诚,乃是当朝吏部尚书赵挺之第三子,当时有名的世家子弟。再加上赵明诚为人谦和,相貌俊朗,即便是李清照这样的女子,也难免害羞起来,还用词记录下了两个人初见时的场景。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那一刻,年轻的李清照天真的以为,自己遇到了如意郎君,可以相伴一生,不由得也幻想起未来的两个人在一起的生活。也就这一年,十八岁的李清照与二十一岁的赵明诚结为夫妻,在当时也算是一段佳话。
刚刚成婚后的生活,确实如李清照所幻想的那样。夫妻二人琴瑟和鸣,举案齐眉,幸福而美满。闲来无事,两个人作诗填词,一起研究古玩石碑。
即使身为太学生的赵明诚,不时需要去外地游学,两个也会互相传诗,隔空绣着恩爱。而那句著名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
只可惜好景不长,随着李清照父亲李格非的一次意外,李清照也被牵连了进去,甜蜜幸福的婚姻生活,从此正式进入了下半场。
世事无常,夫妻离心
北宋自王安石变法以来,宋朝便始终是党争不断,新旧两党之间互相倾轧,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诉求。既然是争斗,那就是有强有弱。一旦一方失势,那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很多失势方的成员都难逃被贬的命运。
苏轼如是,欧阳修如是,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亦如是。
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 李格非受党争所累,被下旨驱逐出京。两年之后,就连已经出嫁的李清照也为能幸免,只能回到家乡避难。而此时的赵家也如日中天,赵挺之连连升官,赵家不可能离开京城,李清照夫妻二人不得不开始了分居的生活。我们在课本上所学到的《一剪梅》,就是李清照在这个时期写的。
但官场上世事无常,变幻莫测。短短两年之后,李清照就得以再次回京与赵明诚的团聚。可就在一年之后,宋徽宗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灾难就降临在了赵家的头上。
赵挺之被罢官之后兵卒,赵家所有子弟也被拿问下狱。虽然最终赵明诚逃过了一劫,但也是丢官罢职,难以在京中存活。无奈之下,赵明诚只能与李清照返回了青州老家,从此过上了隐居乡里的日子。
而此时的李清照并没有意识到,在青州隐居的这顿日子,将是自己这一生最后的幸福时光。
来到青州的第二年,李清照二十五岁,自号“易安居士”,与丈夫赵明诚正式开启了隐居乡里的生活。两个人虽然都出身于官宦世家,陡然居于乡里,难免略有不适。但夫妻二人相互扶持,一起节俭的生活,日子倒也是有声有色。
最重要的,夫妻在青州的这段日子,收集了大量的古代石碑,以及一大批时刻资料,两个人开始潜心钻研,并且开始一起编写《金石录》。到了公元1117年,宋徽宗政和七年,《金石录》的写作大体完成。
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朝廷重新启用了赵明诚,任命为莱州知州。赵明诚前去赴任的时候,李清照并没有随行。等到李清照到莱州见到赵明诚的时候,赵明诚居然歌姬如云,并且纳了几房小妾。
这一年的李清照,三十八岁。
我们无从得知李清照当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虽然在封建时代,三妻四妾是被法律和社会所允许的。但对于李清照这样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优秀女性来说,这无疑是极大的侮辱与背叛。
我们不能肯定夫妻二人的离心是从这里开始的,但赵明诚的行为,无疑是将原本如胶似漆的夫妻情分,生生撕开了一条裂痕。
此后的日子里,李清照继续帮助赵明诚收集和整理《金石录》,“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束十卷作一帙。每日晚吏散,辄校勘二卷,题跋一卷”,直到那场塌天大祸的到来,李清照的人生就正式转入了下半场。
国破家亡,吟诗言志
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三月二十日。
对于所有的大宋百姓而言,这将是一生中最灰暗的一天。
金兵大举南下,攻破东京汴梁,生擒徽钦二帝北归,北宋王朝就此灭亡。
史称“靖康之变”。
同年五月,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改元建炎,南宋从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而这一年,李清照四十四岁。
早在同年三月份,赵明诚就已经因为母亲病故,而南下江宁(今南京)奔丧。到了八月份,南宋朝廷成立三个月后,赵明诚被委任为江宁知府,负责江宁一带的防务。
而此时北方的局势越来越紧张,李清照只能带着这么多年以来,夫妻二人攒下的这些石碑、古玩南下江宁,前来投奔赵明诚。
建炎二年,李清照抵达江宁。此时南宋朝廷的国策已经十分明显,就是退居长江以南,苟安求和,对此李清照极为不满,经常写诗讽刺当时的南宋朝廷。“ 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这样千古流传的名句,就是李清照在这个时期所作。
李清照原本以为,自己的丈夫会和自己同仇敌忾,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李清照对自己的丈夫,曾经以为的如意郎君彻底失望了。
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赵明诚手下一个叫王亦的统领起兵造反,就在众将士平定叛乱,准备去禀报赵明诚的时候,却发现赵明诚早已经跳墙跑了。
江宁府,乃是长江防线的战略要地,高宗皇帝将此地交给赵明诚,是为了抵御金兵南下的。可不过只是一个小小的叛乱,居然就将赵明诚吓跑了。
那金兵来了,又当如何?
李清照感到了莫大的耻辱,她对赵明诚彻底失望了。她从来没有想过,当年在汴京城中温润如玉的那个少年,骨子里居然是如此的胆小如鼠,让人作呕!
两个人的逃亡路上,气氛极为尴尬。
李清照不想理赵明诚,熟知妻子脾气的赵明诚也不敢主动搭话,不知不觉就逃到了乌江沿岸,当年楚霸王项羽的自刎之地,亦是楚国霸业的埋骨之地。
看着面前的滔滔江水,想着当年楚霸王的拔山举鼎的气概,再看看身边这个胆小如鼠的男人,再想想如今贪生怕死的南宋朝廷,李清照一时间有感而发,不觉间吟诵出了流传至今的千古名篇。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我们不知道赵明诚听到这首诗的时候,到底作何感想,但这一切都不重要了。仅仅六个月后,赵明诚就突发急症,一命呜呼,为这段近三十年的婚姻,彻底划上了一个句号。
遇人不淑,落寞而终
李清照无论对赵明诚有多么失望,但夫妻二人毕竟可以相互照应,在乱世之中也算是有所依靠。可赵明诚的突然离世,让李清照一下子就变成了一根无所依托的飘萍,只能在这乱世中独自挣扎。
宋高宗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李清照抵达杭州,生活似乎稳定了许多。但由于三年多的四处飘荡,李清照早已是身心俱疲,并且那些年与赵明诚的收藏,也丢失殆尽。生活的稳定,更是让李清照陷入了无边的痛苦中。
就在这种时候,张汝舟闯入了李清照的生活,开始对李清照展开了疯狂的追求。
或许在经历了这么多的漂泊之后,李清照也渴望一个安稳的家庭,便同意了张汝舟的请求,嫁给了张汝舟。
可婚后的张汝舟丑态毕露,一心只想搜刮李清照手中的金石文物,在得知这些文物都已经丢失的时候,就彻底卸下了伪装,被李清照拳打脚踢。
如果是一般的古代女子,或许就只能默默忍耐。但李清照何等人物,又怎么会屈服在张汝舟的淫威之下?在婚后不久,李清照就向揭发了张汝舟营私舞弊的罪行,成功与张汝舟离婚,但也因此受到了牢狱之灾。毕竟南宋的法律规定,只要是妻子状告丈夫,无论因为什么,都要坐牢三年。
但好在李清照名声在外,再加上有人从中周旋,只用了九天之间,李清照就从牢中走了出来。但经此一遭,李清照对婚姻彻底失去了幻想,开始潜心创作,对《金石录》进行最后的修订与整理。
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李清照彻底完成了《金石录》的创作,并上呈给了朝廷。差不多又过了十年之后,年逾七旬的李清照终于合上双眼,带着对故土深深的怀念,彻底的离开了人世,终年七十三岁。
结语李清照的前半生,和大部分的女孩没有两样。出嫁前天真烂漫,出嫁后思念丈夫。但是在山河破碎,国破家亡的面前,李清照却展现了非同寻常的勇气,敢于与命运相抗争。她的生命中不是只有相夫教子,还有祖国、山河,以及她的气节。但如果要说她最怀念的时光,恐怕还是那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参考资料:
《宋史·徽宗本纪》
《宋史·王挺之传》
《金石录后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