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秀道统易学文化,传播圣贤智慧,践行中国式管理。

曾仕强说什么样的人才会发财(怎样才能成为有钱人呢)(1)

怎么才能有很多很多的钱?

曾仕强教授在《财神学》中告诉我们:

首先你要学会两个字:花钱!有人说,这不是很扯吗?赚钱还没学会,就学花钱?花钱谁还不会?说实话,很多人还真不会!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会花钱不是挥霍,这一点,你一定要搞清楚!

我们先来看一个佛典故事:

相传,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头陀第一的摩诃迦叶尊者,又称大迦叶,当佛陀和诸弟子在舍卫国的时候,王舍城的教区就由他来主持;因此,他常出入在王舍城布施福祉。

他行乞的时候,有个典型特点,就是:总远远的避开富豪而专门去贫穷之家,通过接受穷人的布施而为他们积累福报,从而尽早脱离苦难。在尊者的心中,他以为富人虽应该得到怜悯,但还是不如那些每日要为生存而忧愁的人更需要他的度化。

那些贫苦的人,因为贫穷而不能享受人间的物质的快乐,也很难获得那种能够布施的幸福。尊者大迦叶的慈悲之心如清流一样,灌注到这些贫苦人的身上。

在王舍城中,有个非常贫穷的老婆婆,无亲无戚,无儿女也无家可归。白天,流浪在街头,晚上,就睡在小巷的角落里。她身上穿的是竹叶编成的遮不住身体的衣衫,这次她终于得病,再也起不来了,躺在尘埃中等死。身边有几片破瓦片,富家的仆人将洗米的水汁倒在老婆婆的身旁,让她饥渴时填一下肚子。

大迦叶知道这位可怜的老婆婆危在旦夕,就前去访问她。老婆婆自生病以来,从未有人理睬过,尊者到时,她硬撑病体,看到一位很庄严的乞食的比丘。

“难道你比我还要贫穷嘛?”老婆婆问。

“我的身体这般虚弱,只因腹中无食,身上无衣。我在尘埃中只有等死,世间还能找到比我更贫苦的人吗?你应该救济我,为什么向我乞食呢?”老婆婆又补充了几句。

“我今天特地向你乞食,正是为了救济你,我也想用物质来帮助你,虽然这样可以免你一时之苦,但那样会更增加你的贫困。不如你随便把身边一点东西布施我,你就以此功德,来世投生在富豪人家,或是升到天上,享受永久的快乐。”大迦叶慈悲的对老婆婆说。

老婆婆虽为尊者的慈悲所感动,但是实在找不到一样东西可以布施。她伤心的哭泣说:“您尊贵的教示我会深深地记在心里,但是我既没有食物也没有衣服可以布施给您。”

“老婆婆,有意布施的人,并不是穷人,那些拥有金银财宝而不愿施舍的人,才是愚痴的真正的穷人。

老婆婆听到这样的教示,欢喜得几乎跳起来,她心中充满了希望,从碎瓦片中将剩下的米汁双手捧起来给了大迦叶,尊者也恭恭敬敬的把它接过去,当老婆婆的面喝下了米汁。

没有多久,老婆婆离开世间往生天宫,由于布施供养米汁的功德,她做了美丽的天女,一想自己前生的福业,想起大迦叶尊者的恩惠与慈悲,她总是降临人间,将天华与福德散在尊者的身上。

这就叫作:真诚布施一粒米,功德大过须弥山。

曾仕强说什么样的人才会发财(怎样才能成为有钱人呢)(2)

天道是公平的,穷人捐一粒米和富人捐一斗米的福德是一样大。所以不要轻视小善,以为不会带来福报,水滴虽小,也能盛满大器皿,深厚的福德,是点滴修行而得。

曾仕强教授说,你有多少钱,是福报问题。如果,祖上有德,福荫子孙,当然很好;如果没有,那就要靠自己去广积福田。

我们知道,钱是什么?是水。水就要流动起来,否则就腐败变臭了,那就叫作死水一潭,不仅没有用处,还祸害无穷;因此,我们说,钱要流通,不流通就像死水一样。我们讲,财神学就是三道:生财之道、聚财之道和通财之道。钱财只有流通起来,才能发挥它巨大的作用。把钱合理的花出去,更多的钱就会源源不断的流进来!

曾仕强说什么样的人才会发财(怎样才能成为有钱人呢)(3)

在中国历史上,商界有两位圣人,一位是陶朱公,另一位就是胡雪岩,所以流传着“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岩”的说法。

陶朱公就是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实现了复国的理想。范蠡的更了不起之处,在于他功成之时,毅然选择身退,由官转商。隐姓埋名,改名为鸱( chī )夷子皮,让大家彻底忘掉他是曾经的丞相,完全不用之前的名气和资源,短短几年,他经商积资又成巨富。

有人会问,范蠡是怎么做到的呢?一句话就说明白了,就是因为他会散财!帮助穷人致富,教给别人如何经商,根本不存在什么同业竞争。

更了不起的是,他三次散尽家财给别人,而且一次比一次钱多。他第一次的钱散尽了以后,第二次赚进来的比第一次还多。第二次散尽了以后,第三次赚进来的比第二次还多。这个才叫做神!

因其第三次迁徙至陶(今山东肥城陶山,或山东定陶)遂自号陶朱公,当地民众都尊他为财神,留有《陶朱公家训》,为历代商人的经营宝典。范蠡乃我国道德经商——儒商之鼻祖。史学家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史书中有语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因为,他知道“物聚必散,天道使然”的道理,钱够用就好,多了就是社会的了;留着自己身边,祸患无穷。因此,他聚集的财富散发给别人,财富来自社会,再回到社会,才叫做仁者以财发身。这样的人,我们景仰他!

因此我们说,怎么才能有很多很多的钱财?答案只有一个,先学会花钱!

很多人认为,赚钱都来不及了,还去学花钱干吗?花钱太简单了,根本不用学。实际上,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赚钱其实是很容易的,而花钱却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你在银行有存款,进去领钱有什么难的?赚钱就等于到银行领钱,没什么难的,可是领出钱来之后,做什么用才麻烦。很多人一领出来,钱就不见了,或者被骗了,然后叫苦连天。这不是自找麻烦?

怎么样学会花钱,是要从小培养的。想必大家都看到过,有钱人经常不会花钱,这样我们才知道,为什么孔子会讲“为富不仁”。孔子从来不随便讲话,他没有讲贫穷不仁,因为贫穷的人不可能不仁,就算想不仁,也表现不出来。天底下只有富人会不仁,因为富人有仁的资格,有仁的条件,但是不仁,孔子就骂这样的人“为富不仁”。不是为富可怕,而是不仁才可怕,这话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老天不在乎一个人有多少钱,因为就算有再多的钱,对老天来讲也不过是一点点,没什么好神气的。老天只在乎一个人有钱,但不会用,或者用错了,这不可以。

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事情。

钱多钱少不是问题,问题是你能不能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就是我们常说的,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永远不要说,等我有了钱再怎么样怎么样,那样,恐怕你永远也等不到有钱的那一天,碰到该干的事情,赶紧去干,不要犹豫,比如尽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啊!

请大家好好体会!

曾仕强说什么样的人才会发财(怎样才能成为有钱人呢)(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