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冷宇 王祥龙

1月27日,春节七天假期即将告罄;而四川中江积金镇的年味,仍随着当地村民往竹筒内灌去的硫磺粉、硝酸钾、木炭,点点积蓄。

从正月十三开始,积金火龙将正式登场。届时,锣鼓队和火流星开道,喂珠人挥舞龙珠上下舞动,逗引龙头翻腾,龙身上下翻滚,巡游队伍两旁的人点燃竹筒“花子”,在喷溅的火花中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积蓄已久的年味,在这一刻,绽放、炫目,推至高潮。

四川的新年民俗活动(四川中江火龙)(1)

“火龙”迎春

烟火气里闹新年

夜色中,一条色彩亮丽的游龙从漫天花火中穿梭而来,在鼓、钹、锣等民间乐器激荡声下,腾挪躲闪、游弋穿行、火花四溅,璀璨的“火流星”与黑暗中若隐若现的龙身交相辉映,这便是积金火龙。

积金镇位于四川德阳中江县的南部,处龙泉山脉的断裂地带,地形相对封闭。当地村民笃信,“龙行一步,百草皆恩”,因此,当地村民会在每年的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五舞火龙,以祈求来年风雨和顺。

积金火龙的特色在于“花儿”。制作者将硫磺粉、硝酸钾、木炭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灌装在竹筒内,后将其固定在长长的竹竿上以便手持。舞龙者带动龙身盘旋翻腾时刻,点燃竹筒“花儿”,璀璨烟火中穿梭跳跃的龙瞬间被照亮,宛若一条“火龙”。

喜乐,舞龙,烟火,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

百年传承

难以忘却的乡愁

积金火龙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在浓烈的新春氛围中,极尽绚烂热烈之势,璀璨夺目。

积金火龙传承人雷志刚介绍说,积金火龙起源于早期民间祈福的“烧火龙”活动。在烧“火龙”之前,为表示对神龙的尊敬,要由积金庙里的高僧开光点像,后带着龙游街造势。当地居民为祈福,会准备大量极尽绚烂之势的“花儿”,在龙经过时点燃它们。

“老一辈人口口相传,每年只要耍了火灯,积金镇就不会发生火灾、瘟疫。”中江县积金镇党委副书记周昱成说。一年又一年,积金火龙成了当地人难以磨灭的新春记忆,更是无数人对于家乡的记忆。

2023年的“火龙”时刻即将到来,3条龙已准备就绪,成千上万的竹筒“花儿”正在紧密制作中,年味还未走远,烟火气常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