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科创板上市委的第一次审议会议公布了结果,首批上会的天准科技、安集科技、微芯生物3家公司全部过会,拟募资金额分别为10亿元、3.03亿元,与8.04亿元以此计算,这三家企业的预计发行市值分别为40亿元,12.12亿元,65.93亿元,而对应2018年扣非归母净利的预计市盈率则分别为46.51倍、28.19倍、347倍,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科创板块的投资机遇?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科创板块的投资机遇(科创企业高估值逻辑)

科创板块的投资机遇

6月5日,科创板上市委的第一次审议会议公布了结果,首批上会的天准科技、安集科技、微芯生物3家公司全部过会,拟募资金额分别为10亿元、3.03亿元,与8.04亿元。以此计算,这三家企业的预计发行市值分别为40亿元,12.12亿元,65.93亿元,而对应2018年扣非归母净利的预计市盈率则分别为46.51倍、28.19倍、347倍。

在当前已受理且未中止的科创板拟IPO企业中,2018年出现亏损的仅有一家,因此,市盈率仍然是投行定价的重要参考。可以看出,在科创板放开了以往A股23倍发行市盈率限制之后,IPO企业的投行定价出现了大幅提升。事实上,对截至目前科创板已受理IPO申请的近120家企业进行整体统计可以发现,其平均市盈率已经超过了50倍,而排名靠前的行业则分别为电子、医药生物、国防军工等。

即便预计发行市盈率突破了23倍限制,市场中的众多观点仍然认为,当前科创板的预计发行估值还是偏向保守。从具体数据来看,例如科创板申报企业整体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盈利能力指标均大幅高于可比公司,都是这一观点的重要支撑之一。但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科创企业背后的众多风险资本,在IPO前数轮融资中,对企业技术价值的追捧,和融资估值中给出的大幅技术溢价,才是科创企业高估值受到广泛认可的基本逻辑。

风险资本的投资逻辑

科技创新的实践与成果,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保持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然而,科技创新无法一蹴而就,也不是简单的实验室研究,其背后蕴藏着复杂的经济学原理与商业模式。其中,资本的投入与回报、评价与估值,以及支持与退出等,都是支持科技创新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基础要素。

在日前举办的“金融界2019价值发现嘉年华暨第二届中国企业价值发展论坛”中,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中国基金业协会母基金委员会主席王忠民以“科技与资本是怎样合伙的”为主题,对科技创新与资本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对于风险投资与科创企业的“合伙链接”,王忠民提出,“资本想捕捉人类的未来以及未来最具成长性的地方,要在早期技术还没有被估值的时候进行投资,这便是风险资本。”而另一方面,科创企业在初期的成长速度,也取决于资本和技术在创新的过程中能不能表现出足够的吸引力。“让原始投资可以实现一倍、两倍、甚至数倍的快速增长。”

“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技术估值所发挥的作用比资本估值更多。”王忠民认为,PE/VC在初创企业上市前的多轮融资中,已经将技术创新与资本紧密的链接在一起。随着科创公司的发展,技术的占比会越来越来大,也让这类企业形成轻资产、重资本的投入形式。而由于技术在企业估值中的贡献越来越大,再加上轻资产的运营模式,就使得估值增长的间隔越来越短。

“这是历史的进步。”王忠民表示。

微芯生物的创新成就与估值成长

王忠民的分析,在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科创板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例如,此次过会的微芯生物,就是一家科技创新带动风险资本高估值的典型例子。

微芯生物是国内生命科学和新药研发(原研药)领域的前沿企业,其构建的“基于化学基因组学的集成式药物发现及早期评价平台”,是国际上最早将化学基因组学技术体系应用于创新药物早期研发阶段中的企业。

从上述表述中可以看出,微芯生物是一家生物医药产业中标准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且具有在细分领域的独创性与领先性。众所周知,对新药研发的投入,普遍具有高风险与高回报的特性。作为一家国内稀缺的新分子实体药物的研发、生产、销售企业,微芯生物不但已经取得了新药研发成果,同时更重要的是其核心技术平台,已经证明了在新药研发与风险控制方面的有效性。这也是为何其能够拿到347倍市盈率投行定价的核心支撑。

翻开微芯生物的股权结构表,多家知名PE/VC机构的名称赫然在列。如淡马锡通过LAVOne和Vertex共计间接持有微芯生物13.67%股份,Vertex更是在微芯生物成立之初便坚守至今。此外,萍乡永智持有7.87%股份,圣明创业持有4.66%股份。

在微芯生物的成长过程中,每一步都体现出了风险资本与技术成果的交互。

2001年3月,微芯生物成立。2002年,构建了基于化学基因组学的集成式药物发现及早期评价平台,并首次发现了当前已上市的国内唯一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药物西达本胺,以及当前已完成III期临床实验的国家1类原创新药西格列他那。尽管在2006年,微芯生物通过授予西达本胺的海外专利独占许可,获得了一定的许可使用费,但直到2015年初西达本胺上市销售前,微芯生物都属于未取得盈利的研发投入企业。

此外,微芯生物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重大发展还包括了2007年首次发现西奥罗尼,并在2012年申请临床实验。2016年,西格列他钠临床III期实验完成入组。2017年西达本胺被列入国家医保名录。2018年,西奥罗尼II/III期临床实验获批,同时完成了西奥罗尼西格列他钠III临床期实验,以及西达本胺应用于乳腺癌疾病的III临床期实验。

伴随着研发的进展与成果的收获,是微芯生物估值的一次次大幅增长。在招股说明书中,微芯生物披露了2016年以来的融资与股权变化情况。在2016年前,微芯生物共进行了从天使轮到E轮的六轮融资。其中,天使轮收到了500万人民币融资,而A轮则收到了600万美元的融资。这两笔融资支撑起了微芯生物从2001年成立至2009年底的主要资本投入。另外,可根据融资额对应股权份额算出的是,2013年富坤投资出资1000万元人民币参与C轮投资时,微芯生物的对应估值约在8亿元~9亿元之间。

2016年5月25日,微芯生物进行股东股权转让,此时对应估值约为10亿元。同年7月,其进行了增资,对应估值约为11亿元。2016年8月,微芯生物彼时的股东之一,也是A轮投资的参与者之一(3家企业共投资600万美元)北京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清算,拟转让其持有的3.3449%股权。在2016年12月~2017年2月间,北科投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微芯生物股权,挂牌价格为3736.1425万元,对应估值仍为11亿元。但2017年2月15日,北科投与萍乡永智签署了《产权交易合同》,最终成交价格为1.23亿元,对应估值已经增长至36.9亿元。

2017年6月,微芯生物再次增资,引入了招银一号创投等资管公司的投资,此时的估值已提高至了47亿元。而就在4个月后,如深圳市人才创新创业一号股权投资基金等更多资本方进入,接受股权转让,也使得微芯生物的估值再次提高至53亿元。最终,在2019年3月,微芯生物提交了科创板的上市申请,预计发行市值达到了65.93亿元。

2016年~2018年间,微芯生物的估值从10亿元增长至了超过50亿元。尽管同期其归母净利也由539.92万元增长至3127.62万元,但显然,这肯定不会是微芯生物估值增长的主要价值支撑。正如王忠民所说的,科创企业的成长,“技术估值所发挥的作用比资本估值更多。”

2016年~2018年间,微芯生物研发费用由2901.7万元提升至了4210.12万元。更为重要的是,其开发的资本化支出,也由2016年的7272.53万元,激增至2018年的1.46亿元。两年间增加的7000余万元开发资本化支出,意味着其研发成功的可能性越发增大、价值创造能力更强,直接控制的技术价值也相应大幅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