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老娘经常手捏扫帚,在我们几个孩子一溜烟的屁股后面,喊着“长毛鬼出世的”。

这就是洪秀全的影响力,深远绵长!

我的老家安庆曾经是太平天国的军事重镇,太平天国骁将“四眼狗”陈玉成驻军守城。它是太平天国都城天京西大门,它也是清军与太平军双方攻占的同一重要目标。太平天国干王洪仁轩称:“安庆一日无恙,则天京一日无险。”,清湘军统帅、两江总督曾国藩称安庆:“目前关系淮南之全局,将来即为克复金陵之张本”。这样重要的军事重镇在双方多次攻占中,留下了双方最高军事机构驻扎同一处的历史印记——“太平天国英王府暨大清两江总督督帅行署”。咸丰十一年(1861年)曾国荃率湘军攻克安庆。

连环画《陈玉成》给年幼的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安庆保卫战十分惨烈,陈玉成被曾九帅打败,令我好不痛惜!

洪秀全妻子(拥有88个老婆的洪秀全真的如你所知的那样荒唐无能吗)(1)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有“金田起义”的浮雕,所以,洪秀全是被正统和主流肯定的。但是随着时空背景的变换,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对这位曾经的天王的负面的评价逐渐占了上风。

一,为了读者阅读此文时,不必另查文献。我将太平天国整个过程中的大事年表尽量详细罗列如下:

1814年1月1日,清朝嘉庆18年,洪秀全出生在广东省花县。

1829年洪秀全16岁,在广州参加院试,落榜。

1836年洪秀全23岁,第二次在广州参加院试,再次落榜。在广州街头,接受了一份宣传基督教的《劝世良言》。

1837年洪秀全24岁,第三次在广州参加院试,又落榜。回到家之后,染病卧床,精神上产生幻觉,期间开始阅读《劝世良言》。

1844年洪秀全31岁,和冯云山一起到广西贵县,开始传播基督教。

1845年至次年间,在家乡的洪秀全写下《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加上之前写就的《原道救世歌》,是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的精神指引。

1847年洪秀全34岁,到广州投奔一个美国牧师罗孝全,受到了其他教徒的排挤,没能受洗。回到广西桂平,并组织了“拜上帝会”。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38岁,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成功,3月建“太平天国”,自称天王。

1851年9月,攻下永安;12月,册封了5位大王: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东王节制其他四王。建立基本制度。即“永安建制”。

1852年4月,太平军进攻全州,南王冯云山战死,9月进攻长沙,西王萧朝贵战死。

1853年1月占领武昌,2月攻下安庆、芜湖,3月20日占领南京为首都,改名天京。清军统帅琦善建起了江北大营、向荣建起了江南大营,跟太平军对峙。

1853年5月太平军林凤祥,李开芳率军北伐。

1854年曾国藩的颁布了《讨粤匪檄》,湘军与太平军形成了拉锯战。

1855年1月 石达开于鄱阳湖口大败湘军。曾国藩羞愤自杀,未果。

1855年3月林凤祥,李开芳战败被清军处死,北伐失败。

1856年初,太平军攻破江北大营,6月攻破江南大营,清军统帅向荣忧愤而死。

1856年9月,天京内讧,东王杨秀清意图篡位,天王诏令北王回京,北王杀东王,随后北王又被洪秀全杀,王杀王,株连无数,翼王开始管理日常事物。

1857年天王猜忌翼王,洪秀全分封他的两个哥哥——洪仁发为“安王”、洪仁达为“福王”,用以挟制石达开。随后,洪秀全封王两千余人,设丞相一万余人。

1857年5月翼王石达开带着军队出走天京,开始流窜西南各省。

1858年9月 李秀成、陈玉成再破江北大营。1859年4月 洪仁玕从香港抵天京,封干王。总理朝政。1860年4月 再破江南大营,5月 再破江北大营。1861年李鸿章办淮军。1862年2月 洋枪队改为常胜军,5月 李秀成大败常胜军。1863年3月 英国人戈登接任常胜军管带。1863年6月 石达开于大渡河旁投降,在成都被处死。1863年12月 淮军、常胜军攻克苏州。1864年6月1日, 洪秀全病逝。1864年7月19日, 曾国荃率湘军攻破天京,天京陷落。

二,洪秀全的领导方式

从上面这张年表就大致看得出,整场运动中,洪秀全一不带兵打仗,二不处理日常朝政。起事初期由西王萧朝贵和东王杨秀清管理内外事务,中期由杨秀清和石达开主导,后期内由洪仁轩外由陈玉成,李秀成主导。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精神领袖。认清这一点,我们就对他的近乎怪诞的不可思议的行为有所理解。

洪秀全的前辈们是怎么干革命的呢?

刘邦也是打仗理政两不通,但是他用人有方,御人有术,基本上随军东征西讨。已经坐上龙椅了,还御驾亲征,差点在白登被匈奴单于冒顿困死大雪中。

黄巢精通骑射,文采不输史上任何一位帝王,他的诗《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就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首领以55岁的高龄起事,十年内(875年-884年)率义军转战15000里,至兵败自杀。

李闯王起事之前身负命案两宗(债主和妻子),亡命于行伍,算得上是悍匪一员,亲临前线冲锋陷阵,十五年里(1629-1644)不离鞍马。

朱元璋从1353年25岁起,一直带兵打仗,从郭子兴帅府差役干起,打仗身先士卒,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皇帝。朱元璋也奋斗了十五年,终于成功创下276年基业。

对比四位前辈,洪秀全简直是坐享其成,从广西金田一路到南京,前后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坐拥“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对比四位前辈,洪秀全无异于一只“弱鸡”(洪天王属相鸡),文不能写一首上台面的诗,只能写写顺口溜或打油诗,武不能斩将搴旗,攻城掠地,更不能运筹帷幄,排兵布阵。对比四位前辈,无一不是带着自己的兄弟子侄或老乡部属一起组成班底,“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洪秀全没有这样的班底,从广州前往广西,五大王除了冯云山是洪秀全在广东花县的老乡,其他四位全部是广西人,与老洪一不沾亲二不带故。

这样一比较,我们不能不承认洪秀全,异人也。

洪秀全做了天王老大,凭什么?

冯运山造神,功不可没。

冯云山在广西桂平县紫荆山传教时,宣传洪秀全肩负着奉天诛妖的伟大使命,他是受洪秀全派遣前来的,给洪秀全在群众中树立起一个基督式的救世主的形象,使当地群众人人都知道他们的救世主是洪秀全,大家都在企望他们的救世主的到来。

洪秀全,不凭文治武功,只凭这尊救世主的神像,统辖太平天国,统御太平军。

洪秀全妻子(拥有88个老婆的洪秀全真的如你所知的那样荒唐无能吗)(2)

三,洪秀全“装神弄鬼”的策略是举事或篡位必备的戏码。

陈胜吴广早就这么干了,将“陈胜王”放入鱼肚里,买鱼烹食的人一传十,十传百,陈胜吴广凭这一招威服众人,“受命于天”是最有说服力的合法性。

天有异象,天降祥瑞,都可以用作造反或篡位的秉承天意。

这一套在陈胜吴广那个年代就很弱智,司马迁《陈涉世家》里这样说:

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也就是说,占卜的人对前来占卜问卦的陈胜吴广的心思一清二楚,所以鼓励他们,给他们打气加油,又暗示他们去装神弄鬼,用以号令众人。

洪秀全,冯云山尽管都没有考中秀才,做了一辈子的童生,但是对正史野史里记载的这套把戏无疑烂熟于心,信手拈来就用上了。

既然是救世主,自然与常人有异,但是骗过初一,骗不了十五。君不见,一个人无论如何神武英明,在身边伺候他的人看来,吃喝拉撒睡,与常人无异。这对一个一无所长的天王来说,必然危及威信和地位。

所以,一进天王府,十年不出门。

所以,身边全是女兵女将伺候,除了担心男性秽乱天王宫闱,还有担心救世主现形。当然,我们知道,天京王府里曾试图用太监,由于阉割太监的技术太高精尖了,在几千例的失败之后只得放弃,改用女性。

2.单单就起事于广西而言,似乎是天才战略家的抉择。广西太穷了,人穷了就需要救世主,而洪秀全的老家广东当时是商贸繁华的富庶之地,即使不乏基督教的信众,但是他自己搞出来的非驴非马的“拜上帝教”在广东是难得招徕信众的,因为他自己都没有被有执照的牧师洗礼,他没有传教的资格。

其实不然,象历史上所有的同行前辈一样,干这个造反的买卖,是提着脑袋赌命的亡命的行当。一是走一步看一步,几乎没有谁能够在扯大旗前周密布署,二是非迫不得已不会走上这条路。1847年之前,冯云山,洪秀全只是传教,但是冯云山身陷牢犾,本是死罪,却因官府本身惧怕此类可能危及顶戴官阶的案件,通过贿赂疏通,冯云山得救。算得上一曲“先行者的蒙难记”。

此后,应者云集。

洪秀全妻子(拥有88个老婆的洪秀全真的如你所知的那样荒唐无能吗)(3)

四,拜上帝教与孔孟之道的对立。

洪秀全的老三篇《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原道救世歌》,与上帝无关,也与基督教无关。核心思想只有一个,信洪秀全者得救。拜上帝即拜洪秀全,洪秀全乃天父下凡。

这与二千年来的“不语怪力乱神”的孔孟之道水火不容。洪秀全在运动初期一度要毁掉四书五经,不止是发泄“累考累不中”之私愤,而是关系到个人救世主形象。

孔孟之道对人性的戕害,已经被鲁迅为代表的一代人批判得体无完肤。总结一句为:要求别人仁义道德的人却一辈子干着男盗女娼的勾当。

实际上,“仁义道德”与“男盗女娼”并不矛盾。

皇帝及权臣基本上是生活在血雨腥风中,他们需要的不是修身养气,不是仁义道德,而是铸造铁石心肠,养成“率兽食人”的超强心理素质。如果像孟子教导的那样,“君子远庖厨”,岂不是个个都成了汉惠帝!

对于平民百姓,讲“仁义道德”是最安全的生存之道。讲“孝”可以保证老有所养,讲“悌”可以保证“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这符合弱势群体的利益。对于权贵阶层,他们争的不是养老或糊口活命,他们争的是皇位,权势,他们怎么能顾得上仁义道德呢?

洪秀全因此掀翻了儒家道统所维持的秩序,也将士大夫读书人拒在了太平天国之外。

曾国藩《讨粤匪檄》如此说: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

曾国藩要维持秩序,这个秩序不仅符合满清异姓权贵的利益,也符合汉人地主士大夫的利益,也符合普通平民的利益。因此站上了道德制高点。太平天国的合法性正义性受到了致命的挑战与质疑。

太平天国的《义军奉天讨清檄文》:“天下者中国之天下,非胡虏之天下也;衣食者中国之衣食,非胡虏 之衣食也;子女民人者中国之子女民人,非胡虏之子女民人也。”这就是继承朱元璋推翻元蒙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民族主义。

生活在异族统治下长达两百多年的百姓已经血性麻木了,太平天国扯起的民族主义这面旗子的号召力,被它否定孔孟道统与名教所导致的破坏力大大地削弱了。

或许这也是它只能在东南得以有限发展的原因,在中原或北方,孔孟的道统与名教根深蒂固,难以撼动。

或许这也是后期的太平天国不得不分封两千多个王和一万多个丞相的原因。除了升官发财可以打鸡血,鼓士气,别无他法。

洪秀全妻子(拥有88个老婆的洪秀全真的如你所知的那样荒唐无能吗)(4)

五,洪秀全是一个不按牌理出牌的赢家。

有人说,洪秀全的拜上帝教是西方的宗教,在中国不可能生根。因此,必败。

答曰:洪秀全搞的是革命,不是传教,传教是手段。洪秀全想做的是皇帝,不是教主。单单凭着“你不让我受洗,我自创一个教,我自己给自己洗礼”这股拗劲,自非凡夫俗子。

有人说,洪秀全否定孔孟之道,否定了传统文化。因此,必败。

答曰:洪秀全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上承李贽,下启新文化运动。曾国藩不是卫道,卫的是花翎顶戴,湘军卫的不是家国,卫的是金银财宝。

有人说,洪秀全不理朝政。《李秀成自述》总结太平天国十大失误的第七大误为:主不问政事。

答曰:甩手掌柜做一年半载,说不定伙计取而代之了。洪秀全甩手掌柜做了十四年,岂是这个“忠王不忠”的李秀成能明白其中堂奥的?

有人说,天京内讧,王杀王,是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答曰:外行!洪天王洞若观火,能忍得住东王杨秀清打屁股的羞辱,不动声色地来一个“二桃杀三士”,太平天国续命八年。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向来如此,人性使然,岂独句践哉?刘邦这样干,朱元璋这么干。王杀王,是洪秀全权谋的经典之作。

有人说,洪秀全生活奢靡,妻妾成群。

答曰:即使如此,再正常不过了。奢靡?没有证据。妻妾成群?要不,提着脑袋起义,为了什么?历史上,除了朱元璋,哪一位起事的称王的,有洪天王这样有幸福感?

有人说,洪秀全不应该偏安天京,应该乘胜追击,组织北伐,直捣龙庭。梁启超说:“使洪秀全而果有大略,具卓识。内修厥政,外谙交涉,速与列国通商定约,因假其力以定中原,天下事未可知也。”历史没有假设,假设之外还有假设。一切自有定数。

答曰:洪秀全达到目的,见好就收。我敢说,清军的不堪一击,大大出乎他的意料,洪秀全坐上天京的龙椅,绝对是和中一样令他暗自惊喜。

洪秀全,小耳朵的洪秀全,为随后五十年的历史写了序章:

首先,用民族主义撼动满清统治的法理。四十年后,孙文克绍箕裘,继朱元璋,洪秀全之后,第三次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

其次,拋弃了禁锢思想二千年的孔孟之道,这需要非凡的勇气,在当时,算得上大逆不道,人神共愤。但是,不过五十年,孔孟之道真的被弃之如敝履了。

第三,大胆借用西方思想,拜上帝教确实不伦不类,但是它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因为已有的思想太腐朽了。正是太平天国运动给行将就木的清王朝一剂强心剂,从此搞洋务,重用汉人,得以续命四十年。

没有最终改朝换代,当然就是“败者为寇”了,也就没有资格书写历史了。这就难怪在安庆的农村里,“长毛鬼”这个称谓在130年后还是被用来骂人了。

失败的革命者终究是一个革命者,总比畏畏葸葸地卑屈地活着更值得,更不枉来人间走一遭。

洪秀全妻子(拥有88个老婆的洪秀全真的如你所知的那样荒唐无能吗)(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