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我国伟大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看此介绍必定让人敬而畏之,只可远远膜拜不敢接近。实则不然,苏轼一生坎坷,屡遭贬谪,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若是他的所有磨难加到常人身上恐怕早已崩溃,而我们伟大的东坡居士反而越活越自在,越活越逍遥,“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眼间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度尽劫波仍然能说出此话。依赖的就是他乐观向上,积极的心态。因此发生在他身上的趣事可不少,咱们在此共勉。

苏东坡传中的趣事(趣人趣事苏东坡)(1)

1.应考趣闻

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得到考官梅尧臣的赏识,并推荐给主试官欧阳修。欧阳修亦十分赞赏,欲拔擢为第一,但又怕该文为自己的门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列为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该文为苏轼所作。

2.反唇相讥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 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 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 嵌名为巧,双关尤妙。(注:二人政见不同,关系不是很好)

3.巧对哑诗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联则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苏东坡传中的趣事(趣人趣事苏东坡)(2)

4.年少轻狂

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5.寺态炎凉

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坐。”又对小和尚喊:“茶。” 两人落坐交谈后,主持和尚发现对方脱口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主持和尚连忙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厅,连声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苏东坡临走时,主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苏东坡胸有成竹,含笑挥笔而就“坐请坐请上座,茶敬茶敬香茶。”

6.巧退豪门

据说,苏小妹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选婿。当时消息一传出,呈文求婚者不计其数。其中有一豪门公子叫方若虚,他对小妹倾慕已久,闻讯后连忙应选。他呈上得意诗文若干篇,谁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笔在上面批了一联: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 苏东坡看到小妹的对联,可急坏了。方府豪门是得罪不起的,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联语后面各添一个字,把对联改成: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 方若虚读后真是欣喜若狂,他急于要见苏小妹以表衷肠。苏东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开大了不好收场,急忙托故阻止,说:“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扬,脸长,额突,不信我给你念首诗便知: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读罢不免开怀大笑,读的是事,明的是理,在这繁华的大都市中人难免慌慌张张迷迷茫茫,遭受困难,遇到挫折,是家常便饭,如若一蹶不振则前途了了,如若像苏东坡一样,乐乐呵呵开开心心,笑对人生的磨难,则前途则是另一番风景。

在此推荐苏东坡的一首词也是他一生的总结《定风波·三月七日》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苏东坡传中的趣事(趣人趣事苏东坡)(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