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葫娃
图 / 网络
说起岳麓山,这座海拔300.8米的小山峰,委实不够高耸,但作为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的它又岂会浪得虚名?
“一座岳麓山,半部近代史”,山中长眠众多英烈先驱,国葬蔡锷、黄兴,人杰地灵自不必多言,其山上名胜古迹众多,人文底蕴更非寻常山脉可比。
有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有名寺——1700余年的麓山寺;有名观——道教72福地的云麓宫;还有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爱晚亭;三绝碑——禹王碑;五轮塔——大陆唯一一座佛教密宗塔。
因南朝宋时《南岳记》中“南岳周围八百里,回燕为首,岳麓为足”而得名岳麓山,是湖湘文化的图腾和地标。
岳麓书院
每一个转角都是古迹岳麓山固然有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但令其蜚声海内外的,还是其深厚的人文底蕴。所以游览岳麓山,一定要做足功课,了解其文化背景、历史沿袭才会对其深有感触。
岳麓书院、麓山寺、云麓宫、爱晚亭、白鹤泉、二南石刻,如果只做一般景点来看,这些建筑本无甚出彩,甚至会有人觉得它们其貌不扬,“这有什么好看的?”但是仔细了解它们的前世今生,你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
岳麓山最为天下闻名的应当是“千年学府、道南正脉”的岳麓书院,尽管它七建七毁,仍然是“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就如余秋雨先生所评价:“你看整整一个清代,那些需要费脑子的事情,不就被这个山间庭院吞吐的差不多了?”
也许你买了门票就跨入书院,却不曾留意,门口一对鼓形上马石都是非常珍贵的文物。
也许你知晓岳麓山上有黄兴墓、蔡锷墓等名人墓冢,但可能不知道山上还有辛亥英烈墓、北伐名将墓、长沙抗战纪念遗址、民国文化名人墓……影响大半个中国的三湘忠烈,俱魂归岳麓。
即便在岳麓山上一条不足1米高的沟壕也是当年长沙会战留下的艰苦抗日遗迹。
一棵银杏树、一道沟壑、一个小山洞、一块青石板,也许你脚步匆匆跨过、一眼带过的地方,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可谓是岳麓山的每一个转角都是古迹。
爱晚亭
湖湘傲气彰显其中其实我一直觉得湘人有股狂劲,就像长沙人经常说的“吃得苦、霸得蛮,不怕死、耐得烦”。尤其是在晚清时期,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湘系将领权倾天下,成为国之重臣,将这股狂妄劲儿发挥至极致。
湖南人硬气,即便是书生也带着三分狂傲和七分硬气。岳麓书院殿宇门联众多,书院门前一幅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最为知名,而我个人最喜欢清末名士王闿运撰书的一幅对联:
吾道南来,原是镰溪一脉;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相传此联是王闿运到江浙一带讲学时所作。当时王闿运到江浙去讲学,江浙自古才人辈出,当地文人恃才傲物、向来自负。王闿运受当地人轻慢,便在谈笑间随手写出这么一对联,瞬间令这些才子们折服。
一挥而就的对联中所蕴含的傲气、硬气和底气,你品,你细品。有人曾评价其“睥睨天下,气势磅礴,把湖湘文化的强势写得既酣畅而又淋漓尽致”。
从文字中仿佛能窥见王闿运的内心活动:“小样,我不露一手,真当湖湘无人?难道还以为“道南正脉”的称号是商业互吹?”
云麓宫外阵亡将士名录碑栏
青山有幸埋忠骨,碧血丹心耀天地道教72福地——云麓宫,有一点必须要说。这座千余年的福地洞天,有一排麻石围栏,上面密密麻麻刻满了人名,这就是阵亡将士名录碑栏。
很多人并不知道云麓宫前坪的麻石围栏上,刻有5000多个抗日阵亡将士的名字。他们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长沙会战中英勇献身的烈士。
生前他们用生命保护了长沙这座城!一个个活生生的热血男儿,浴血奋战,战死沙场,而如今却徒留一个个名字,甚至名字都已被忘记,连游人都很少去留意这围栏上的名字,让人唏嘘不已。
除了这一处抗日阵亡将士名录碑栏,岳麓山上还有“陆军第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纪念碑,纪念碑底座正面镌刻有隶书题词,是由原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所题:
誓死卫国家,以诏来者;
壮气塞天地,是曰浩然。
后方依山而建的“忠义观”,存放着阵亡将士的骨灰(但文革时,无知而愚蠢的人们将骨灰搬出尽撒,忠烈英魂和山川土地融为一体,让人痛惜)。“碧血丹心光耀天地,名山忠骨万古长青。”青山有幸埋忠骨,能成为数千上万英烈长眠之地,这是岳麓山之幸。
此外,“无公乃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的黄兴、护国元勋蔡锷,也国葬于岳麓山,以及陈天华、姚宏业、焦达峰、陈作新等近代名人墓冢也分布在岳麓山各处。
黄兴慕
成山三亿年,成名上千年。岳麓山 ,这座位于城市中心的山岳名胜,总是以温和的怀抱接纳四海宾朋、五湖来客。它从不高冷,极易亲近,无论你是步行而上,还是开车而行,都能一览它的风采,感受它的独特。
它海拔仅有300米,但却融儒、佛、道于一体,文脉绵延上千年。哲学大家、思想巨子、高僧名道、骚人墨客,在这里登山论道、开坛会讲,开国之先河,守浩然正气。万幸,千余年时光流转,它始终都在!它在,湖湘文化的根脉就在!
本文作者:
—葫娃 ,一个喜欢文案写作的心理学工作者,热爱生活和文字。生活有态度,文字有温度,心里有尺度,未来路上,期待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