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最近阅读了教育媒体编辑记者吴松超的新著《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作为省级教育专业报的编辑记者,作者不仅常年跟教师的各类教育文章打交道,而且也经常深入教育一线,对教师的教育写作情况有着深入的了解因此,本书中所提的建议,既有价值理念上的引领,又非常贴近教师教育写作的实际,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和老师在课堂上写作业?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和老师在课堂上写作业(事上练是教师写作的)

和老师在课堂上写作业

笔者最近阅读了教育媒体编辑记者吴松超的新著《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作为省级教育专业报的编辑记者,作者不仅常年跟教师的各类教育文章打交道,而且也经常深入教育一线,对教师的教育写作情况有着深入的了解。因此,本书中所提的建议,既有价值理念上的引领,又非常贴近教师教育写作的实际。

书中所提及的各类适合教师写作的文体中,除了教育文学类作品和教育评论相对“小众”外,其他各类教育文章都是跟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和成长紧密结合的。可以说,写好这些教育文章,就是王阳明先生倡导的“事上练”。

正如有些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一样,教师也应该在教室里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写好论文。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的确应该秉持“课比天大”理念,用心上好每一堂课。但是,立足课堂教学写点儿相关文章,反而能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成不了名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往往可以成为名师。”叶澜教授的这句话经常被教师们引用。作者对叶澜教授的这句话有着自己的理解,认为作为一位洞悉基础教育的学者,叶澜教授决不会否认写教案的价值。现实中很多教师之所以“写一辈子教案”也没有成长,关键在于没有认认真真用自己的头脑备过课,独立思考缺席,教案的思想含量太低。我们不妨这样来理解叶澜教授的这句话,因为前者是被动应付的,后者是积极主动的。可见,无论是写教案,还是写教学反思,是否真正有价值,关键在于写作者本身。

作者旗帜鲜明地指出,备课、写教案是教师的基本功,应以对自己成长最有价值的方式来备课写教案。他认为于漪老师倡导的“独立备课、参考资料、课堂检验”的“一课三备”是教师成长的有效方式。作者提出了写教材解读文章的备课主张,即把教材当作文章,围绕备课目标,边读边思考边批注,调动自己所有的智慧储备,最后把所思所想写成一篇文章,并在此基础上写出教案、教学设计。如果教师一年能认真写个三五篇这样的教材解读文章,自然就会在写教案中成长。

作者认为教育日记、教育叙事、教育随笔,尽管在叫法上有所不同,但都以每天的教育生活为观察、感受和记录对象。作者希望教师能跳出课堂,以人生和生活的高度观察课堂、思考教育,更多地把视角调整到师生交往的事件上来,而不仅仅是关注知识、能力等教学元素。认真记录教育生活,是教师通往教育专家的桥梁。

作者认为,把教育生活中有感触的事情记录下来,是一种积累、沉淀。因为教师要能写出来,必然要思考,通过咀嚼,事情背后的一些道理自然会透析出来,成为自己成长的精神营养。这样,教师工作的乐趣,会在写作中被发掘,教师自身的价值,会通过写作而更加凸显。可见,坚持过一种教育写作的生活,也正是教师远离职业倦怠、提升职业幸福感的有效路径。

教育叙事研究是最适合中小学教师做的研究。作者认为,教师重视写教育生活,一是积累做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二是做好“研究素养”的训练与积淀。在写教育叙事的基础上,如果能有意识地查询这类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相关资料,阅读相关的专著,教师就能更好地成长。

作者在书中提出,写好一篇能被称为文章的读书笔记,是一个人全部知识、经验、思想、语言能力综合运用的总输出。这个观点,笔者非常认同。笔者觉得,教师写读书心得体会文章是教育写作的一种方式,不仅可以促进阅读,还可以提高写作水平。不少教师在长时间的“读写结合”中收获了自己都意想不到的精彩。

如何写好读书体会文章,作者认为要对如何读书有正确的认知。作者提到了关于阅读的两个原则。一是不被动读书,不让别人替自己读书,不读二手书。二是读书要有明确的规划。很多教师在读书上都没有规划,即便有规划,也坚持不了多久。可见,作者倡导的关于阅读要坚持的两个原则,是切中肯綮,非常关键的。

在写读书心得体会上可以写些什么,其实这跟每一位教师的阅读紧密相关。解读教材、构建自己的好课堂、形成自己的教育信念、做足教学的战略储备、赢得学生等,这些既是教师教育阅读的方向,也是教师写读书心得体会文章的内容。尽管作者认为书评离教师也不怎么遥远,但总的说来,写读后感更适合一般的教师。教师通过写读后感,提高了写作水平,又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自然也就可以写出书评了。

先做读书人,再做教书人;要做读书人,多写读后记。作者对教师朋友的诚挚建议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教科所)

《中国教育报》2021年06月09日第10版

作者:刘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