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词史上的刘克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标签式的印象——“辛派词人”,刘克庄在作词、论词上对辛弃疾的追步与推崇,这一点他自己最早作出说明,他对辛词“幼皆成诵”,赞辛词“大声镗鞘,小声铿鉤,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至于酒酣耳热,忧时愤世之作,又如阮籍、唐衢之哭也,近世唯辛、陆二公有此气魄”。冯煦赞曰:“后村词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由于生活时代、生平经历的诸多相似,刘克庄颇感与辛弃疾这位前辈心意相通,作品在内容和气格上继承了稼轩词的爱国传统,充溢着“大率与辛稼轩相类”的豪放特质。

辛派词人主要是指哪些人(辛派词人刘克庄)(1)

在宋代,爱国知识分子,想要为国家做点事情都不是那么容易的。能文能武的辛弃疾,终生梦想是做将军,上战场杀敌,为国家夺回失地,但终究未能如愿,只能做做舞文弄墨的事情,在纸张上过过驰聘沙场的瘾就算了!前辈是这样,后辈的刘克庄也只能这样了。有时候,憋屈得不行的刘克庄,看到同朝为官的同乡林宗涣,不思进取,耽于游玩、饮酒、赌博、狎妓等荒唐生活,就忍不住要生气,并写下一首词《玉楼春·戏林推》,对他进行委婉批评和劝诫,反映了无限的家国之思,有极强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

辛派词人主要是指哪些人(辛派词人刘克庄)(2)

《玉楼春·戏林推》

〔宋代〕刘克庄 

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

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

本词情调甚高,字里行间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气劲辞婉,外柔内刚。词人对友人沉迷酒色的行为感到十分痛惜,从词末两句一扬一抑的情绪变化中便能看出。词作规劝意味十分明确,但是语意却很温和,辞谐而意甚庄。从章法结构上来看,上片写人,下片表意,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

辛派词人主要是指哪些人(辛派词人刘克庄)(3)

上阕主要描写林推官冶游淫乐的生活。

起首二句“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写得潇洒、豪放,扣住一个“戏”字。这二句是说:林推官年年骑着马在京城里畅游,把客舍当作家,把家当作客舍。概写林推官其人沉耽于寻欢作乐,不念国忧,不务正事。用语生动活泼,风流倜傥,在调侃中深寓不满。

辛派词人主要是指哪些人(辛派词人刘克庄)(4)

三四句“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进一步描写林节推的冶艳生活。日间以青钱换酒豪饮,无所事事;夜间则高烧红烛,通宵达旦进行赌博。这两句,概括性、形象性极强,林节推之流纸醉金迷的荒淫生活渗透纸面。语言运用极有功力与技巧,貌似戏谑,实则“绵里藏针”,寓庄于谐。其中的“红烛”一词,渲染出通宵呼卢的艳丽背景。晏几道词:“户外绿杨春系马,床前红烛夜呼卢。”蒋捷词:“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可知林节推是在妓院中进行赌博。这里为下片劝诫设下伏笔。

辛派词人主要是指哪些人(辛派词人刘克庄)(5)

下阕作者把这种痛心疾首的感情化作苦口婆心的劝说,希望林推官能浪子回头。

换头两句“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是从个人的私生活方面来劝诫,对举成文,委婉地指责友人迷恋风尘女子,不顾及家中妻室。那些风尘女子只是逢场作戏,哪里比得上家中的妻子,对你一片真心,忠贞可靠。

辛派词人主要是指哪些人(辛派词人刘克庄)(6)

后两句“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是从国事方面来劝勉。这两句化用了辛弃疾《虞美人·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和《水调歌头·送施枢密圣与帅江西》“贱子亲再拜:西北有神州”等词意,热烈而郑重地规劝友人远离酒色,重振面貌,以复国兴邦之大业为重,为抗击金兵、收复中原失地尽一己之力。末句中的“水西桥”是南宋时期杭州城中风尘女子的聚居之所。片末最后一句是说不要整日与那些朝秦暮楚的风尘女子厮混在一处,洒抛无谓的伤离恨别之泪。

辛派词人主要是指哪些人(辛派词人刘克庄)(7)

在宋词赠送朋友的作品中,惜别、怀旧、颂美、祝寿者多,劝勉者少,而寓庄于谐的规讽之作尤少,此词可谓凤毛麟角,不可多得的佳作。以词规箴朋友,本不易写好,既要动之以情,又需晓之以理,本词却能游刃于情理之中,写得真挚恳切,绵里藏针,柔中有刚,语重心长,表现出一位诤友的深切关爱之情和殷切期待之意,入情入理,极富有说服力和感召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