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前,在建国之初的上海市枫林桥。此处正在开展一场近万人规模的公审大会,上海市内的数万名人民群众正聚集在枫林桥,群情激奋地等待着公审的结果。在场的群众有多热情呢?后来根据当事人的回忆,群众的数量多到将这里给围得水泄不通,有的人甚至上了树,坐在了树上;也有的人在高呼:“替汪寿华报仇!”还有的人站在三轮车上,以期能看见远处的审判。

广大群众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去见证这一场在解放上海之后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公审大会。而此次公审的对象是青帮前老大,在上海地下世界臭名昭著的黑社会头子杜月笙的前手下有“四大金刚”之称的叶焯山和马祥生二人。伴随着两声清脆的枪响,叶焯山和马祥生二人应声而倒,之后便是人民群众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欢呼声。

也就是在这样激烈的氛围之中,公审大会结束了。而当身处香港的前青帮头目杜月笙听闻马祥生和叶焯山被处决的消息时,当时就吓出了一身冷汗,这之后更是直接一病不起。而没过几个月,也就是1951年的8月杜月笙就在惭愧悔恨以及惊惧交加的情绪之中离开了人世,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

那么被杜月笙手下“四大金刚”残忍杀害的汪寿华又是何许人?竟受到了上海群众的一致爱戴与支持呢?原来,汪寿华竟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革命家之一,为了中国主权独立,民族解放而献出自己年轻生命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大揭秘杜月笙之死(叶焯山和马祥生被处死)(1)

汪寿华,1901年出生于浙江诸暨檀溪乡泉畈村的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1917年秋,汪寿华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学校进步氛围的感染下,他的思想随即发生变化。同年十一月,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为当时正处于军阀混战之中的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五四之后,汪寿华阅读了大量的如《新青年》、《星期评论》等进步书刊,逐步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在深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核和理论方法之后,基于当时旧中国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汪寿华深感痛心,深刻的感觉到自己应当为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做些什么。

于是在1920年时,汪寿华通过俞秀松的介绍,参加了中国最早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青年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汪寿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同年,汪寿华作为远东的职工代表,赴莫斯科出席了国际反帝同盟会议。

1925年初,汪寿华奉命从莫斯科回国,赶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大会上汪寿华明确提出“工人阶级将是红色革命重要的领导阶级”并对当时的多场工人运动做了报告总结,明确得失。

而汪寿华在由莫斯科返回上海之后,汪寿华就开启了他这一生中最为波澜壮阔的历程。首先是1925年5月间,上海、青岛的日本纱厂先后发生工人罢工的斗争,遭到日本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无情镇压。上海内外棉第七厂的日本资本家在5月15日枪杀了工人顾正红,并打伤工人十余人。这就是著名的五卅运动的导火索。

五卅运动在爆发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推波助澜之下以狂飙之势迅速地席卷全中国,从工人发展到学生、商人、市民、农民等社会各阶层,都举行或参加了成千上万人的集会、游行示威和罢工、罢课、罢市。而处在五卅运动风暴中心的上海也在当时成为了全中国有识之士所关注的焦点地区,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一阵接一阵的舆论斥责声中,当局的北洋政府被逼无奈,只得派出外交官员同日本方面开展交涉。

最终日方被迫交出枪杀顾正红的凶手。由此,五卅运动在汪寿华的领导下取得重大胜利,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之下的第一场工人运动,此次事件之后又将中国的工人运动推向了一个新高潮。

大揭秘杜月笙之死(叶焯山和马祥生被处死)(2)

在五卅运动平息之后没过多久,1926年国民革命军在广州举行誓师大会准备北伐,同年5月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及第七军一部作为北伐先锋,开赴湖南,同时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

而作为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的代表与象征,因此只要成功解放了上海,那么必将沉重打击反革命势力的嚣张气焰。为此汪寿华认为我党应当在上海也发动武装起义,以此来同国民革命军的北伐遥相呼应。当时时任中共中央的陈独秀欣然同意了汪寿华的这一提议,让他去着手准备工人起义的事项

汪寿华作为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为上海工人武装起义而与上海的国民党头面人物和商界人士广泛接触,进行统战联络工作。1926年10月24日,在汪寿华的领导下上海发动了第一次工人武装起义,但由于准备不够充分,且发动时过于仓促因此很快就遭到围剿而宣告失败。在此次失败之后,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总结第一次起义失败的教训。汪寿华也在此次起义失败之后痛定思痛,开始反思此次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并积极筹备组织工人群众,同时他也多次强调:“我们的目标是对付军阀,而非对付资本家。”

而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确保此次起义能够成功,汪寿华又积极开展活动,同上海的国民党进步人士、资产阶级代表的开明人物、青帮头目等社会力量开展广泛联络,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并从他们那里了解政治、军事等各种消息,及时向中央和上海区委汇报。终于,机会来临。

1927年2月国民革命军占领杭州,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嚣张气焰。而中共中央及汪寿华则一致认为应当利用此时大好的国内形势,举行第二次起义。但由于海军配合起义的计划被叛徒泄露,在上海工人第二次起义爆发之后没多久就被北洋政府派兵镇压下来,第二次起义旋即以失败落幕。

在第二次起义失败之后,汪寿华痛定思痛,静下心来反思总结了前两次起义失败的原因,并在地下筹备第三次起义的规划。也就是在此时他迎来了他所敬重的革命前辈以及同为革命志士的战友们,如陈独秀、罗亦农、周恩来等一系列中国共产党党内的重要人物也纷纷准备加入到上海第三次工人起义的大军之中。这让汪寿华欣喜万分,旋即几人经过协商讨论之后组建了起义的最高指挥机关——特别行动委员会,而起义的总指挥由周恩来担任。

大揭秘杜月笙之死(叶焯山和马祥生被处死)(3)

1927年2月26日,特别委员会会议决定在总同盟罢工基础上组织进行武装起义。经过全方位的准备,如组建武装工人纠察队,进行秘密军事训练,以及在市民中开展广泛政治动员,召开市民代表会议等活动后。

终于,在1927年3月21日的这一天,中共中央认为革命的最佳时机已经到来,中共中央发动了上海工人总同盟罢工,并在之后迅速的转变为武装起义。而整个起义行动交由特别委员会会议全权指挥,在情况最为紧急之时由罗亦农、周恩来、汪寿华、陈独秀直接负责指挥。在整个起义期间,汪寿华和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等全面指挥战斗,日夜不息,把眼睛都熬红了。当底下的同志们出于心疼而规劝汪寿华休息时,他义正词严地拒绝道:“起义这么紧张,工人兄弟们都在和敌人厮杀,我怎么能休息呢?”说完,仍继续守在指挥部里,密切关注着工人纠察队的最新战况。

在起义最开始时,汪寿华曾派人前往龙华邀请当时的北伐军东路总指挥白崇禧派部队援助并配合上海的工人起义,希望能够内外夹攻,共同消灭反动军阀。但此时的白崇禧早已接到了蒋介石的密令,让他按兵不动,也就是早在此时蒋介石就想借反动军阀之手来消灭工人武装。而汪寿华在听闻白崇禧拒绝支援的消息之后,深感气愤地说道:“他们不来,我们自己干!”

在深刻地总结了前两次武装起义失败的教训并经过近30小时的浴血奋战之后,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成功。起义军最终消灭了敌人,在此次起义之中,工人武装共歼敌5000余人,缴获5000多把枪支以及大量武器弹药等资源,占领了除租界以外的整个上海地区,起义取得了重大胜利,工人武装取得了上海的政权并沉重的打击了反动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在起义胜利之后,整个上海上上下下到处都是为革命胜利而庆祝欢呼的人群,上海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在工人武装起义胜利之后达到了顶点,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再加上工人武装上千把的枪支以及众多的枪支弹药和不断的武装训练其军事力量已然不容小觑。因此蒋介石对此变得忌惮无比,于是他迅速下令让北伐东路军从杭州出发进驻上海,准备从工人武装手上接管上海的军事防务,同时也调遣刚刚收编的26军率先进入上海“维持秩序”。

大揭秘杜月笙之死(叶焯山和马祥生被处死)(4)

而当时由于国共合作的关系,汪寿华的工作也因此变得更为紧张、繁忙。1927年3月 23日,他下令工人纠察队协助进驻的北伐军维持地方治安,同时通知,除了工人武装纠察队以外的全体工人于24日一律复工。3月24日,上海总工会搬迁到了湖州会馆,附近的各处工会以及高校中的学生代表纷纷前来慰问、祝贺,汪寿华又因为负责接待这些代表的事宜而忙得不可开交。

27日,在汪寿华的主持下,上海总工会召开了全市工人代表大会,总共有1000多名工人代表参加。在大会上,汪寿华较为完整地报告了此次起义的经过,并且又进一步提出要从各帝国主义国家书上收回租界、同时肃清上海城内的反动派、并要求保留工人武装用来自卫、同时提出要求要改善工人工作条件、提高工人生活水平、发展和整顿工会组织等总共17项任务。

会议还同时选出以汪寿华等40人为代表的上海总工会执行委员会。次日,执行委员会又推举汪寿华担任上海总工会的委员长。此后,在汪寿华的领导下,上海工人运动再次进入一个新的高潮,到3月底时,加入总工会的工会即达到502个,会员82万人;工人纠察队经过整编之后,共成立14个大队拥有2700余人,并同时拥有机枪若干、步枪4000余支。

正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眼见革命前景一片大好,上海工人运动如火如荼的发展前景和工会力量的不断壮大,引起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的恐慌。他们无视总工会的命令,阻挠工人复工,并非法逮捕工人,悍然侵犯中国国家主权。汪寿华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义愤填膺,当即向英租界工部局总办爱德华、法捕房总巡费沃礼提出强烈抗议,并要求其限时答复,否则将取消复工命令,重启总罢工。由于汪寿华有一次地领导了工人同志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英法帝国主义被迫答应工人复工,并同意改善工人待遇。由此,汪寿华在工人中的威望进一步提高。

而当时的上海市,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成为了几方势力的角斗场。而当时中共所领导的工人武装组织是其中底蕴最薄,势力最少,但却是人民群众中声望最高、和群众心目中地位最高的组织。这一切都使得刚刚拿下南京并定都于此成立国民政府的蒋介石下定了取缔工人武装,残害共产党人的决心。但此时由于蒋介石还需要利用中共的力量来发动群众继续推动北伐战争,同时也为了巩固自己来之不易的权位,以及树立并提高自己威望的目的,蒋介石不得不仍在表面上继续维持同中国共产党的所谓“通力合作”,实则其已经在私下里暗中筹划密谋屠杀中国共产党人的计划以及阴谋对付上海工人武装组织以及总工会的计划。

大揭秘杜月笙之死(叶焯山和马祥生被处死)(5)

于是蒋介石在私下里联合了上海青帮的一众骨干人物,准备利用青帮的人假装总工会的人员以欺男霸女、招摇撞骗,敲诈勒索,等多种方式来抹黑造谣工人纠察队以及总工会,同时利用自己手上的政治与经济资源以及舆论机构在社会上散布工人纠察队要冲击租界等种种谣言。面对上述种种诬蔑,汪寿华领导的上海总工会接连采取了一系列反击措施,戳穿国民党右派的阴谋和借口,表达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意志。

3月27日,汪寿华不顾个人安危,决定同蒋介石会面。在第二天的上海区委主席团会议上,汪寿华汇报了会见蒋介石的情况:“昨见老蒋,先加慰劳,他并无赞扬上海工人。我报告一点上海工人暴动的经过,他不大注意。蒋介石提出外交方面要工会方面听军事当局指挥,我没有答复。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渐渐稳定下来。蒋介石认为此时在南方以及没有能在直接威胁自己政权的存在,于是准备密谋铲除共产党和清算国民党内的左派进步人士。而要铲除共产党,就一定要解除工人纠察队,解散总工会,解除工人武装。而这些都绕不开一个人,那就是汪寿华。

于是,蒋介石找到了杜月笙,这位青帮的大佬,并表示希望借助汪寿华和杜月笙都曾是青帮成员这一身份的关系来铲除掉汪寿华这个“硌脚的石头”。而这层特殊的关系就是:汪寿华跟黄金荣金荣一样属于青帮的“通”字辈,根据帮规杜月笙应该叫汪寿华师叔。

杜月笙在接到这个消息之后,欣喜万分,因为他此时正愁自己没有一个可以依靠的靠山来稳固自己的势力家业,因此在收到这个消息之后欣然应允下来。二者可以说是一拍即合。为此,一个专门针对汪寿华的阴谋逐渐形成。

4月9日,杜月笙给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送上请帖,信中以最为诚恳的语气来邀请汪寿华于4月11日前往杜公馆参加家宴。针对这个请帖,党内召开了一次特别的会议,在大会上,很多同志都希望汪寿华不要去,因为这显而易见的是一场针对汪寿华的“鸿门宴”。但是汪寿华为了摸清敌人的底线,同时也为党组织争取更多的时间,他坚定的表示:“按辈分算,在青帮里我算是他(杜月笙)的师兄,青帮里面欺师灭祖是大忌,他是不会加害于我的。况且在起义时他也给予了我们帮助,更何况为了党和人民以及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我愿意牺牲一切,包括生命!”

大揭秘杜月笙之死(叶焯山和马祥生被处死)(6)

众人见无法劝阻汪寿华,于是对他表示,即便他要去,也要多带些人一起去,保卫他的生命安全。最终,党组织决定派遣李泊之与他一同前往去保护他的安全。而就在二人即将抵达杜宅时,汪寿华似有预感一样,要求李泊之在杜的住处附近等他,若两小时之后他还不出来,便是发生了意外,要求李泊之立即报告组织。

而就在汪寿华前脚刚刚踏入杜宅,还并未见到杜月笙时,就被杜月笙早已下令并埋伏好的“四大金刚”所打晕。在将汪寿华打晕之后,杜月笙又命令“四大金刚”将其装进麻袋,活埋在沪西枫林桥。一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壮烈一生就此落幕。

在得知汪寿华被害的消息之后,上海总工会就遭到了青帮组织所假冒工人的突然袭击,工人纠察队被迫开枪还击。而就在双方激战时,早先驻扎在上海的第26军立刻前往双方交战处,借口调解“工人内讧”以暴力方式强行将工人纠察队缴械,并且逮捕了工人纠察队的全体成员,并开始了惨无人道的屠杀活动。而总工会的主要领导人陈独秀、罗亦农等人则被南京国民政府通缉,离开上海,被迫出逃。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而在这之后的三天内,仍在上海的共产党员被屠杀的人数就多达300余人,500多人被捕,5000余人失踪。在上海辛苦创立的党组织也全部被反动政府摧毁,而汪寿华也成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第一个牺牲的共产党员,时年26岁。

1949年,在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城后,上海民众提出要严惩当年杀害汪寿华的凶手,经过漫长的调查,终于找到了当年杜月笙手下的“四大金刚”中的两人:也是马祥生和叶焯山二人。他们就是当年活埋汪寿华的凶手,而至于其中的另外两人芮庆荣和高鑫宝则早在解放前就已去世。

而这,也算是我党对当时已经牺牲了22年之久的汪寿华烈士的一个交代了。汪寿华这个名字将会被人民群众永远铭记。因为他,以及所有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未来,而前仆后继牺牲的先烈们,正是因为有了他们 “唯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我们才能拥有今日的富足生活,中国才能有今日的富强伟大。人民不会再受战乱之苦,流离失所,也不会再陷入饥馑,食不果腹。所以,请记住这位年轻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汪寿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