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是否能抓住观众,讲一个好故事是重点。一部电影是否能让观众反思,表达一个好的内核是关键。打拐题材电影《再见,陌生人》今日(8 月 18 日)于全国院线公映,带有悬疑、推理性的故事情节,让观众有 " 一直看下去 " 的欲望;以 " 人贩子 " 的犯罪过程为主线展开的内容,让观众更加关注 " 打拐 " 这个重点。
由黔籍导演唐煌拍摄的打拐题材电影《再见,陌生人》,其 " 前身 " 是微电影《72 小时》,这部微电影正是根据贵阳云岩分局真实打拐案件改编,讲述了一位正义的人民警察在追查一起儿童拐卖案件时,牵扯出一个连环拐卖团伙,并发现幼时在福利院相依为命的玩伴牵扯其中,在历经各种艰辛后,终于将整个拐卖团伙绳之以法的故事。
《再见,陌生人》从导演、编剧到主演,90% 为贵州人,片中 98% 取景在贵阳红边门、未来方舟、花溪区、红心美凯龙,清镇市,2% 在广西柳州取景,可谓是一部 " 很贵州 " 的院线电影。
微电影《72 小时》被中央电视台收录到《平安中国》栏目中进行展播,并在全国平安中国微电影微视频比赛获得二等奖。这也让《72 小时》的拍摄团队萌生了把这部微电影 " 放大 " 的想法。" 我们希望这个题材传播更广,让更多人关注到打拐事件,关注儿童的安全。最初我们希望做成一部网络大电影。" 导演唐煌说,在充实剧本的过程中,编剧及导演团队走访了贵阳多个被拐家庭,与打拐办的民警进行沟通了解,了解 " 人贩子 " 心理、行为等。" 我们还把全国打拐案例进行了搜集、汇编,做成了《再见,陌生人》的这么一个剧本。"
换个角度讲故事
微电影《72 小时》从公安干警侦破拐卖儿童案件的角度出发,而《再见,陌生人》则换成了警察及 " 人贩子 " 的角度。
"《亲爱的》《宝贝儿》《找到你》都是打拐题材,方向都不一样。我们的方向从警察和罪犯的角度出发的。从人贩子去警醒大家。孩子的遭遇并不这么简单。还有若干种可能。" 唐煌说,在前期搜集素材的阶段,他了解到,现在犯罪分子拐骗儿童不再是单一的 " 撸走 "。" 他们当中分为一拐、二拐、三拐,分别负责撸孩子,运孩子,卖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卖不出去的孩子就会被‘加工’,毁容、打残,沦为赚钱的工具。现在的拐卖慢慢发展成‘高智商犯罪’了。"
在片中就展现了一个关注度颇高的案件:" 人贩子 " 在小区企图带走孩子,这个小孩具有一定的防范意识,大声呼救引来多人围观。随后,一名自称是小区保安的人,赶走了 " 人贩子 ",并表示要护送孩子回家。殊不知,这名保安与那个 " 人贩子 " 是同伙,顺利地带走了孩子。" 这是一个局中局,我们也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大家看管好自己的孩子,增加家长对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将打拐的公益传播更广,让大家都警醒,让拐卖不再发生。"
推理剧情抓人心
人贩子小时候是被拐儿童,心理医生牵扯进拐卖案件,警察与人贩子又有着瓜葛," 三拐 " 的孩子被拐 …… 错综复杂的情节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再见,陌生人》不是单纯地讲述一个拐卖案件,孩子如何被拐骗?警察找到了哪些线索?" 二拐 " 为何被杀?观众带着疑问进入剧中,与警察一同 " 侦破 " 案件。
在剧本编写过程中,编剧设置多条主线," 最开始是写了警察卧底,后来又改成了人贩子的一个反转。" 唐煌透露。《再见,陌生人》106 分钟的成片中,用了很多原型组件了一个故事。" 影片里有多处的翻转,这个人贩子也有一个特殊的人设,这个人设让家长们关注的不仅是孩子的安全问题,还有孩子的身心健康。" 片中的人贩子之一——高朗,幼时遭遇拐卖后被解救。当年与他一同被解救的小伙伴,被一户人家收养。小伙伴长大后,成了一名警察,高朗长大却成了人贩子。两人有了不同的人生。" 这部电影除了想让大家关注孩子的安全,还希望大家关注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唐煌剧透到,电影最终有一个 " 彩蛋 "。小时候遭遇拐卖的高朗,心灵难以愈合的创伤让他走上歧途。片中,他多次与母亲擦肩而过,甚至在妈妈面前拐过一个孩子,他一直怨恨自己的父母,他的父母对于被拐骗的高朗是什么态度?这个彩蛋就有解答。
片中,吴启华饰演的心理医生沈建强也是一个亦正亦邪的人物。" 最开始我发人物小传给吴启华的时候,他是拒绝的,他说这个人物不是那么正面。后来,吴启华也觉得,这个角色是受到了影响,才走偏了。开机仪式上,他说,他也是一个父亲,也想为打拐事业作出自己的努力。" 唐煌说,心理医生这个角色,在片中也是一个重要的 " 推理线索 ",也是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一个典型。
删了一场 " 残忍 " 的戏
自 2017 年拍摄微电影《72 小时》,到 2020 年 8 月 18 日《再见,陌生人》上映,三年时间里,唐煌感叹,拐卖事件正在逐年减少。" 现在天网系统发达,公安做出了大量的贡献,国家对打拐的力度很大。现在的图像侦查系统,让罪犯无处遁形。" 在一些偏远地区、天眼系统覆盖不到的地方,拐卖案件时有发生," 我也希望在院线下了以后,可以更多地带到农村,偏远地方,让更多的家庭看完电影,提高警惕,防止拐卖的发生。"
《再见,陌生人》送审时,有场戏因 " 残忍 " 而删除了,唐煌也有自己的想法。" 那场戏是人贩子对儿童‘加工’的一个过程。我们最原始的想法是,看到这场戏,能更加紧张的去保护自己的孩子。" 唐煌回忆,这场戏很虐心,剧组将现场气氛营造得十分逼真,小朋友们被当时的场景 " 吓 " 住了,每个人眼中都是眼泪,脸上尽显惊恐,都是 " 本色演出 "。而人贩子不仅要对孩子们 " 泼硫酸 ",还要把孩子的手脚 " 打残 "。" 多年前贵阳也有很多残疾儿童、身上有很多伤疤的儿童在乞讨,其实他们大多数都是从外地卖过来的被拐儿童。现在这种现象越发鲜见,说明我们国家对打拐的力度越来越强 ." 唐煌说,删了这场戏也是怕过于 " 残忍 ",引起大家的恐慌。
如今,电影已上映,看过超前点映的观众也对电影做出中肯的评价。
章城:电影有伏笔,也有前后呼应。比如,一个疯跑的女人和人贩子擦肩而过,这个女人就是被拐孩子的母亲。比如,卖玫瑰花的小女孩,代表着大多数被拐后沦为乞讨工具的孩子,同时又前后呼应带出主角高朗。片中还要一个老太婆,到最后,才知道她是高朗的妈妈。所以,还是比较有看头的。不是平铺直叙,看一眼就猜到结局的电影,也是值得琢磨的。
文竹:心理医生的办公场景让我想起了徐峥导演的《催眠大师》,如果在心理医生这块儿再增加一点悬疑和推理的内容,就更加精彩了。电影有些转场感觉有点生硬,或者说有点突然。
陈婷婷:有泪点,看到被拐儿童的父母那种焦急,还有那些孩子被虐,很揪心。想不到拐骗的这些手段,这么 " 高端 ",而且真的是层出不穷。真的值得让家长看一看,提高防范意识。
罗禹:贵阳话很亲切,贵阳人更觉得这是身边事。而且也在贵阳取景。故事情节有真实案件作为支撑,比较饱满,也比较吸引观众。多条线索最后汇总到一起,扑朔迷离的剧情最终豁然开朗。
李祥:被拐儿童的遭遇不敢想象,特别是,电影里反应的都是真事。肯定还有比电影里更可怕的内容。所以,真的要照看好自己的孩子。(ZAKER贵阳;作者 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