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水不化,火烧留痕!常州篦箕巷里藏着中国三大印泥之一的龙泉印泥,贵如黄金的印泥究竟如何炼成?
常州梳篦闻名天下,你知道梳子和篦子有什么区别吗?
常州的美食小吃数不胜数,到底哪个才是百姓心中最正宗的常州味道呢?
不只是有恐龙园、嬉戏谷!本期《游遍江苏》,浩然和孙倩带你一起逛古街、游古巷,发现一个不寻常的常州!
【篦箕巷·印泥】
浩然沿着京杭大运河,来到了常州大名鼎鼎的篦(bì)箕(jī)巷,巷子的尽头是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中国璟昌印社。
“龙泉印泥”是印社的特色品牌,也是中国三大印泥之一,在清代时曾作为御用品进贡北京宫廷。
而龙泉印泥光彩夺人的背后,是缪德根潜心数十年对制泥古法的传承和创新。缪德根说,龙泉印泥所用的材料一是天然矿物质,二是从植物中萃取天然染料,遇水不化,火烧留痕。
据介绍,龙泉印泥的粗算制作工序有28道,选有朱砂、麝香、藏红花等材料,还得配制特殊的印油。
真正的上乘好泥需要用时间来换,精品印泥甚至比黄金还贵,印油晾晒存放时间竟长达12年,普通的也需6年!
一方好的印泥里,还有一样东西必不可少——藕丝。
浩然手里的一小袋藕丝需4个人抽两天,而这一袋藕丝只能做30克印泥。
为何要用到藕丝呢?今晚《游遍江苏》为你解密!
【青果巷·梳篦】
“一条青果巷,半部常州史。”青果巷只有短短400米,但历史上却出了近百位进士和数不尽的文化名人,所以也有“江南名士第一巷”的称号。如今不少文化工作室在这里落户,比如邢粮老师的梳篦工作室。
常州梳篦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明清时进贡宫廷,谚语有云“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曾经以梳篦为生的家庭在常州非常多见,10万人中有4万人制作梳篦。
梳篦跟梳子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其实梳子和篦子是两个概念:梳子是木头做的,篦子是竹子做的;梳子用来梳头或装饰,篦子因齿比较密,是用来篦虱子的。
常州梳篦到底好在哪里?邢粮介绍,除了制作工序繁多,从光洁度、造型、舒适度来看,常州梳篦都很有名。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用黄杨木制作的黄杨梳,只有常州才能做哦!
如何判断一把梳子的好坏?今晚,专家教你辨认!
【小吃·银丝面】
都说吃了银丝面才算到常州,来常州游玩,银丝面绝不能错过。
为什么叫银丝面呢?原来,上世纪常州南大街有个小面馆经营一种面条,面条很细,颜色非常白,用料讲究。食客闻名而来,因而得名银丝面。
1990年,银丝面被常州市政府命名为常州十大名小吃之一,录入中国的小吃谱。
“细如弦、浇头鲜、汤色清、有春色”,银丝面吃的时候也有讲究:先喝汤!入口暖胃鲜美劲道,看得直流口水有木有~
除了银丝面,银丝面馆里还提供大麻糕、豆腐汤等常州传统小吃,绝对可以满足一个外地游客所有的需求。
【民元里·竹刻】
民元里壹号是常州古城保护的一个缩影,这里把很多的文物建筑集中在一个地方,一来保留了历史遗迹,二来也方便游客观赏游玩。留青竹刻的传承人邵风丰便在这里展示传统的手工技艺。
留青竹刻,是6大种竹雕竹刻中难度最大、条件最高的一种。竹青洁如白玉,竹簧色如琥珀。
新鲜的竹子也需经过一系列加工手续:砍下冬天休眠期的毛竹,经一个多小时水煮,擦掉油脂,晒4个多月,才能成为一块合格的竹刻材料。
竹子质地坚硬,想要在上面刻字作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邵风丰虽然已经在刻刀上钻研了几十年,但想要完成一幅普通的作品,还是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
他说,常州信奉的就是手工操作,没有人用电动工具。一片小小的竹刻里,承载着常州人清雅细致的品格。
无论是“上能征服皇帝天子”的龙泉印泥、常州梳篦,还是“下能包容平民百姓”的地道银丝面,常州的魅力一点都不“寻常”!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