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的一位教授,曾做过一个关于人际关系交往的研究,通过面对面访问,他发现,一百个人中,有54人是通过个人关系获得了现在的工作。这意味着,有些人在绞尽脑汁想着如何获取公司信息及进入渠道时,另外的一大部分人已经通过关系进入了工作的轨道。

而更有意思的在于,这些有利于找工作的关系并不来自于亲友、伴侣等这样强连接,而是来自于可能没见过几次面的弱连接而来。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人和人的距离就是这么被越拉越大的。这本《破圈》就充分阐释了弱连接的力量。

当你遇到网络极差的敌人时(你和别人的差距)(1)

那么什么是弱连接呢?

如果说,强连接是一种牢固的情感关系,比如至亲、好友、伴侣等,那么弱连接就是与相识之人的连接,彼此的情感关系可能仅限于点头之交,比如住在一个小区的邻居、跨部门的同事、或是朋友的朋友等,他们虽然情感程度比不上亲人至交,但是胜在数量多,且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维护,在机缘巧合下提供的信息,或是作为连接外界的中间枢纽,甚至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

对于弱连接,清华大学的罗家德教授也曾举过这样一个案例。在美国波士顿,针对两个不同属性的社区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一个是关系紧密,人情味十足,人们总是相互探访、吃饭、聚会,拥有强连接的意大利社区,与之相邻的另一个则是看上去客客气气、相敬如宾,每家每户都是弱连接为主的德国社区。后来,政府官员来到该地,表示要做城市更新,两个社区都要被拆除。听到此消息的意大利社区居民立刻联合起来前往委员会抗议,甚至组成了敢死队以阻止拆迁进程,然而,意大利社区最后还是被拆了。反观德国社区,那里的居民只是组成了很多个志愿性团体,然后分别动员去找媒体,或是去政府游说,最后反而成功地保留了社区。

强连接往往会提供更多的资源,而弱连接则能在更大程度上提供机会,如果只有强连接,没有弱连接的支持,社会网络就会逐渐被独立成一个个的孤岛,可见弱连接在人际交往之中的重要性。

如何挖掘弱连接?

挖掘弱连接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既不需要高超的社交能力、高情商的发言,更不用为了建立弱联系去强行向对方的三观靠拢,在本书中,作者提供了四种挖掘弱连接的策略。

第一,要有意识地参与进一个新的领域。这个新的领域可以是工作,也可以是兴趣爱好,比如换一份新的工作、加入一个志愿团体,或是尝试去参加一些运动、游戏的俱乐部/论坛;第二,要让自己置身于可以接触到很多点头之交,或是陌生人的场所。比如,可以去公园散步,或者去咖啡厅办公,在这些人们聚集的“第三空间”(家和办公地点之外)是打造、更新弱连接的好地方;第三,为迫切想要满足的需求,制定特别的行动。如果你急需要去换一份工作,那就要利用起一切能够想到的人脉,如曾经的强连接,或是老同学/老领导,朋友的朋友,也可以寻求线上好友的帮助。第四,将认识的人联系起来。可以将你认识的两个弱连接的关系连接起来,或者请求你认识的弱连接,将自己介绍给对方的朋友,相互认识后可能会产生更好的结果。

这本书其实给人际交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想要寻求帮助的时候,不一定只能依靠关系亲近的亲友,弱连接的力量可能比想象的更强大,通过一段弱连接的产生,再辐射到多段,扩大朋友圈,再让这些弱连接彼此编织成网,从而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