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寻根乡愁·留住农耕”主题展示暨戏剧进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在涪陵区南沱镇中心小学校举行,涪陵区14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展示了自己的特色项目。

本次活动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财政局、市教委主办,涪陵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财政局、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重庆市乡村学校少年宫管理办公室承办。

文化遗产日重庆主会场(少年宫中传承农耕文化留住)(1)

自2011年以来,重庆共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600多所,组织50多万农村未成年人广泛开展“记住祖先、留住农耕、留住非遗、留住美味”等“寻根乡愁·留住根脉”系列活动,引导孩子们热爱乡村、热爱土地、热爱故乡,让他们不忘乡村、不忘初心,促进乡村孩子茁壮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把锄头一把汗,农民伯伯不简单。农耕文化逢春雨,美丽乡村画一般。”活动现场,孩子们唱着童谣跳着舞。

农耕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基础,农耕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

近年来,重庆在各乡村学校少年宫中开展“寻根乡愁·留住农耕”活动,通过开设农耕文化展览室、举办农耕趣味运动会、编写农耕文化教材等方式,在孩子们成长的记忆中,保留浓郁的乡土气息,让他们了解、传承和发扬农耕文化,滋养他们对故乡的深情、对土地的真情、对劳动的热情,让农耕文化代代相传。

文化遗产日重庆主会场(少年宫中传承农耕文化留住)(2)

钎担、推耙、藕撬、米斗……活动现场的农耕用具展区内,数十种农耕文化老物件摆放在此,这些现在很难看到的农具让不少人看花了眼。

随着科技的进步,曾经老旧的农耕方式逐渐被淘汰,老式农具失去了踪影,被机械所替代。曾经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现在正慢慢消失在农耕的舞台上。

“这不是古董,也不是艺术品,但它们承载了我们的记忆,可以被淘汰,但不应该被遗忘。”看着这些农具,观展的刘先生感触颇大,他不断详细地向身边的孩子们介绍着这些农具的作用。

文化遗产日重庆主会场(少年宫中传承农耕文化留住)(3)

“这是纯手工的粉条,要经过烦琐的工序,味道特别好。”活动现场,一名学生正在推销手中的粉条,同时介绍着粉条的制作流程。

除了农具展示,在美食体验区内,孩子们现场加工农产品进行义卖。胭脂萝卜泡菜、涪陵榨菜、涪陵油醪糟、龙眼豆腐,这些特色农产品让现场众人一饱口福。

南沱镇是涪陵区的水果种植大镇,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和历史悠久的农业特色优势,南沱镇中心小学校开设了龙眼、荔枝农耕种植课程和篆刻课程,加强孩子们对农耕文化的了解。

活动现场,该校乡村学校少年宫负责人分享了这些特色课程的做法、经验、成效。涪陵区多所乡村学校少年宫也带来了自己的特色项目。

文化遗产日重庆主会场(少年宫中传承农耕文化留住)(4)

涪陵城区第十三小学校的展区中,一幅栩栩如生的版画《农耕图》吸引了不少人围观,柳条飘拂,燕子飞舞,耕地、织布,美丽乡村映入眼前。

“起稿、刻制、上墨……一幅版画的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工序,这些都是由同学们自己完成。”版画前,6年级学生谢与鑫正熟练地向参观者介绍着版画的制作流程。制作版画,3至6年级学生都可以参与学习,这一项目已经成为该校的一大特色。

白涛街道中心校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孩子们则将一台传统制作豆腐的工具带到了这里,现场制作起豆腐。

本次活动中,重庆大学“音为爱国”志愿者协会志愿者们朗诵了诗歌《乡愁,是我想你的样子》,重庆市乡村学校少年宫管理办公室向南沱中心校少年宫学生赠送了农耕文化书籍,南沱镇学生代表向学校周边的孤残老人赠送了他们自己种植的爱心水果蔬菜。(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