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分析的结果

一般为工作描述,它是工作分析的直接结果形式。其表现形式有工作描述、工作说明书、资格说明书与职务说明书。

(一)工作描述

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工作识别,又称工作标志、工作认定,包括工作名称和工作地位。其中工作地位主要指所属的工作部门、直接上级职位、工作等级、工资水平、所辖人数、定员人数、工作地点、工作时间等。

(2)工作编号,又称岗位编号、工作代码。一般按工作评估与分析的结果对工作进行编码,目的在于快速地查找所有的工作。企业中的每一个工作都应当有一个代码,这些代码代表了工作的一些重要特征,比如工资等级等。

(3)工作概要,又称职务摘要,指用简练的语言概述工作的总体性质、中心任务和要实现的工作目标。

(4)工作关系,又称工作联系,指任职者与组织内外其他人之间的关系,包括该工作受谁监督,该工作监督谁,该工作可晋升的职位、可转换的职位及可迁移至此的职位,与哪些部门的职位发生联系等。

(5)工作职责,又称工作任务,是工作分析内容的主体,应逐条指明工作的主要职贵、工作任务、工作权限及工作结果(工作的绩效标准)等。为使信息最大化,工作职责应在时间的重要性方面实行优化,指出每项职责的分量和价值。

(6)绩效标准,即员工完成某些任务或工作量所要达到的标准。合格的绩效标准说明企业期望员工在执行工作说明书中的每一项任务时所达到的标准或要求,能够使得员工淸晰地认识到自己所在岗位需要完成的内容与标准,减少盲目性。制定绩效标准应该与工作职责相对应;应该具体而明确,尽可能使用量化的指标来确定有关的绩效标准,从而可以度量。

(7)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主要包括任职者主要应用的设备名称和运用信息资料的形式。

(8)其他信息。除上述基本信息外,还可以对岗位的劳动强度、工作难易程度、岗位评价与等级等情况进行说明,以进一步了解本岗位的相对价值、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工作描述的作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基础作用。他是工作分析初始的和主要的产物。他为以下的工作分析结果奠定了基础。

(2)直接作用。工作描述可以作为原始材料,直接服务于组织内部的目标管理,服务于组织的整个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管理者可以以工作为基础,进行工作分派,明确任务和绩效期望,指导和监督部门及个体行为结果。

(3)研究作用。客观的、标准化的工作描述可以协助有关组织及时掌握有关人员的需求状况、行业需求水平和其他一些基本关系的变动情况。

(二)工作说明书

工作说明书又称职位说明书、职位描述、职位界定或岗位说明等,是用来定义、辨别和描述一个职位的最重要特征。它仅描述职位本身,而与从事或即将从事此工作的人员无关。

(三)资格说明书

资格说明书又称工作规范,是工作分析结果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主要说明任职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资格条件及相关素质,才能胜任某一岗位的工作。这里的资格条件及相关素质要求是最低的限制,一般由该岗位的上级主管、任职人员及工作分析人员共同编制。

(四)职务说明书

职务说明书可以看作工作描述再生形式中最为完整的一种,它包括了工作说明书与资格说明书中所有甚至更多的内容。一般来说,包括以下项目:工作状况、工作概要、工作关系、工作任务与责任、工作权限、考评标准、工作过程与方法、工作环境、工作工具、任职资格条件、福利待遇及其他说明。在实践中,职务说明书并不完全包含上述内容。

在上述四种工作分析结果形式中,工作描述是最直接、最原始、最基础的形式,其他三种形式都是在工作描述的基础上再生和开发出来的。工作说明书是对工作描述中有关岗位工作的规范化说明,主要以“事”为中心,对岗位进行全面、详细与深入的说明,为人力资源及其他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把组织的总任务与总目标落实到每个具体的岗位和人员上。因此,它也是目标管理的基础。资格说明书是在工作描述基础上对任职资格条件的界定与说明,以“人”为中心,主要说明什么样的人能胜任某项工作的问题。它可以为人员招聘、培训、考评、甄选与任用提供依据。职务说明书涉及的范围最为广泛,是全面反映工作描述信息的形式。一般来说,工作说明书与资格说明书中的内容都比较简单,而职务说明书既包括对“事”的说明,又包括对做事的“人”的说明,相对而言比较复杂。

二、职务说明书的编写:

(一)编写职务说明书的原则:

(1)统一规范。职务说明书的具体形式可能有多种,但其核心内容却不应当改变。

(2)清晰具体。职务说明书是任职者的工作依据和具体要求,内容必须具体明了,使任职者或监督者可以理解、可以操作、可以反馈。语言方面应当符合任职者的水平,不能让人看不懂。

(3)指明范围。在界定职位时,要确保指明工作的范围和性质,如用“为本部门”“按照经理的要求”这样的句式来说明。此外,还要把所有重要的工作关系也写进职务说明书。

(4)共同参与。职务说明书的编写不应当闭门造车,而应由担任该职务的工作人员、上级主管、人力资源专家共同分析协商。

(二)职务说明书的编写步骤

职务说明书的编写包括工作标识的编写、工作概要的编写、职责描述的编写与资格说明书的编写四个主要部分。

1. 工作标识

工作标识是关于职位的基本信息,是一职位区别于其他职位的基本标志。通过工作标识,可以向职位描述的阅读者传递关于该职位的基本信息,使其能够获得对该职位的基本认识。除了关于职位的基本信息之外,该部分还包括有关职位分析的时间、人员、有效期等。

2. 工作概要

工作概要又称为工作目的,是指用非常简洁和明确的一句话来表述该职位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工作概要的书写有其严格的规范,写作方式常常表现为工作依据 工作行动 工作对象 工作目的。

3. 职责描述

—般职责描述的书写格式是行动或角色(动词) 具体对象 职责目标(成果),如组织拟订、修改和实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度以提高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职责描述常用的动词如下。

(1)针对计划、制度、方案、文件等:编制、制订、拟定、起草、审定、审核、审查、转呈、转交、提交、呈报、下达、备案、存档、提出意见。

(2)针对信息、资料:调查、研究、收集、整理、分析、归纳、总结、提供、汇报、反馈、转达、通知、发布、维护管理。

(3)某项工作(上级):主持、组织、指导、安排、协调、指示、监督、分配、控制、牵头负责、审批、审定、签发、批准、评估。

(4)思考行为:研究、分析、评估、发展、建议、倡议、参与、推荐、计划。

(5)直接行动:组织、实行、执行、指导、带领、控制、监管、采用、生产、参加、阐明、解释。

(6)上级行为:许可、批准、定义、确定、指导、确立、规划、监督、决定。

(7)管理行为:达到、评估、控制、协调、确保、鉴定、保持、监督。

(8)专家行为:分析、协助、促使、联络、建议、推荐、支持、评估、评价。

(9)下级行为:检查、核对、收集、获得、提交、制作。

(10)其他:维持、保持、建立、开发、准备、处理、执行、接待、安排、监控、汇报、经营、确认、概念化、合作、协作、获得、核对、检查、联络、设计、测试、建造、修改、执笔、起草、引导、传递、翻译、操作、保证、预防、解决、介绍、支付、计算、修订、承担、谈判、商议、面谈、拒绝、否决、监视、预测、比较、删除、运用。

职责描述的书写规则如下:

(1)必须采用“动词 名词 目标”或者“工作依据 动词 名词 目标”的书写格式。

(2)必须尽量避免采用模糊性的动词。

(3)必须尽量避免采用模糊性的数量词,而尽可能表达为准确的数量;尽可能地从数量上予以描述。

(4)必须尽量避免采用任职者或其上级所不熟悉的专业化术语,尤其要尽量避免采用管理学专业的生僻术语。如确实有釆用术语的必要,必须在职位说明书的附件中予以解释。

(5)尽量避免含义模糊的语言,要用一些可以明确表述工作步骤的术语或短语。

(6)当其存在着多个行动和多个对象时,可能会在行动动词和对象之间的关系引起歧义,需要进行分别表述.

4. 资格说明书

资格说明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教育培训背景,即受教育、培训的程度,教育、培训的经历,学历和取得的资格。

(2)专业知识,即掌握有关的机器设备、材料性能,工艺过程,操作规程及操作力法,工具的选择和适用,以及安全技术、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3)经验,即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需的操作能力和实际经验,包括过去从事同类工作的工龄与业绩等,以及从事该项工作所需要的决策力、创造力,组织力,适应力,注意力,判断力、智力和操作熟练程度等。

(4)体能素质,即任职人员应具备的行走、跑步、爬行、跳跃、站立、旋转、平衡,拉力、推力、视力、听力等能力。

(5)心理素质,即任职人员兴趣、爱好及气质倾向。

资格说明书编写方法有计分法、文字表达法和表格法等。计分法一般将把操作活动的心理能力归纳为25〜30种,然后通过谈话和问卷手段,对所分析职务的每种能力用5点表计分(也可用7点或11点);文字表达法则侧重于用文字来描述岗位工作对任职者心理品质的具体要求,具有突出重点、分析细致的优点,它的缺点在于缺乏量的估计,无法对所需的心理特征进行定量分析;表格法则用表格的形式来描述任职资格,表达对任职者所要求的品质、各种品质的重要性、训练时间和原因等内容,表格法突出重点,注意对任职者中心品质和中心能力的分析,也注意用定量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因而是一种受欢迎的任职资格表述方法,但在进行比较时,不如计分法直观。

工作分析的结果怎么写(工作分析的结果及编写)(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