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完约2分钟,觉得还可以,点一下关注

让一个没学过外语的中国人听法语和德语,大概会觉得两种语言听起来都是叽里咕噜的鬼话。同样道理,多数北方人对“广东话”的印象就是“一种我听不懂的话”。其实,广东的方言主要分为三类:粤语、客家话和潮汕话,分别是广府人、客家人和潮汕人使用,三种方言在历史上进入广东的时间和方式都有相当大的差别。

先来看看广东方言分布,其中橙色为粤语,绿色为客家话,红色为潮州话。

广东是不是只说白话客家话潮汕话(广东三大方言争斗史)(1)

综上所见,粤东临海是潮州话的天下,粤东北山区则以客家话为主,珠三角和粤西大部则是粤语的大本营。

那请问哪种方言才是最正宗的、历史悠久的广东话呢?

想睇下边个分出胜负?睇埋下边啦!快滴上车!!!

广东是不是只说白话客家话潮汕话(广东三大方言争斗史)(2)

滴~~,学生卡

《开讲》

从历史百越到汉地看回来,其实那时候根本不是三大方言的天下,对于广东大地,这三种方言都是外来户,其实那时候广东住着都是百越人。

那了解过百越么,不了解?那就对了,我不说,直接上图!

广东是不是只说白话客家话潮汕话(广东三大方言争斗史)(3)

所以彼时不单广东,南方有很大一片都是百越的天下。

再解读一下,就是秦灭六国以后,继续将扩张的目光投向了岭南。随着秦王朝三次攻打百越,岭南终于被纳入中原政权治下,同时也将汉语带入了广东。随着岭南的发展,就有了南迁移民,广东也逐渐转变为汉语占优势的地区。其中珠江三角洲一带,以广州为中心的汉语慢慢发展成一支别具特色的方言,即粤语。

故广东粤语起源于秦国。

接着潮汕话,然而潮汕人和潮汕话的来源其实大有不同,潮州人有句俗话叫“潮州人福建祖”,正说明了自己祖先的来源。按照历史来说,福建人不断外迁,中国沿海从辽东半岛到海南岛都有福建移民的后裔。(哈哈,有没有一种春天撒满种子的感觉。)林姓就是福建的大姓,想知道福建在中国移民情况,不多说,直接上图。

广东是不是只说白话客家话潮汕话(广东三大方言争斗史)(4)

所以临海的林姓孩子都有可能将祖先追溯到福建。有句话叫“福建人到哪里,林姓也就到哪里”,所以跟福建相邻的潮汕地区拥有韩江、榕江、练江三条河流形成的冲积平原,自然成为福建移民的首选居住地。潮汕地区林姓贵为第二大姓,占总人口近8%,与之对比,广州市林姓不过是第十大姓,只占人口2%,正印证了“潮汕人福建祖”的说法。于是,福建移民带来的闽南话发展为广东的另外一支大方言——潮汕话。

广东是不是只说白话客家话潮汕话(广东三大方言争斗史)(5)

最后就是客家人啦,虽然粤语和潮汕话在岭南地区共存,但是由于分布的区域不一样,双方可说大体相安无事。然而宋朝以后,随着一批新移民的进入,粤语和潮汕话都面临着一种新语言的挑战,这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客家话。

广东是不是只说白话客家话潮汕话(广东三大方言争斗史)(6)

迁入岭南的时间比广府人和潮汕人都要晚。当时广东各地肥沃的平原地区已经基本开发完毕,所以客家人往往聚居在开发不易的山区,如兴宁、梅州等地。(哈哈哈,有种被流放的感觉)

广东是不是只说白话客家话潮汕话(广东三大方言争斗史)(7)

客家人口的逐渐增加使得山区承载人口能力低下的劣势开始凸显。于是客家人向珠江三角洲迁徙,并再次改变了广东的语言分布。随着客家人的逐渐进入,博罗和河源现今都是以客家话为主了。随着客家人逐步深入粤语区,粤客之间的矛盾也开始渐渐增加。

然后三国鼎立,然后当然少不了正统之战啦。

彼时粤客之间的矛盾相当严重,彼此进行全方位的人身攻击,套路多种多样。值得注意的是,今天两个族群存在竞争关系往往会拿自己是当地土著说事,如美国的印第安人,澳大利亚的土著人,新西兰的毛利人,在各自国家均因在当地居住历史远远比近代迁入的欧洲殖民者久远而认为自己理应为主人。但是当年无论是说粤语的广府人还是说客家话的客家人,却对自号广东土著没有太大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把自己说成是“中原贵胄”的后代,对方则是当地蛮夷,如顺德人黄节编写的《广东乡土历史》里就说客家人“非粤种,亦非汉种”。

当然,对这种明目张胆的抹黑,客家也不甘示弱。如客家人徐旭曾的《丰湖杂记》中有一段非常有趣的记载:“客人语言,虽与内地各行省小有不同,而其读书之音,则甚正,故初离乡井,行经内地,随处都可相通;惟与土人之风俗语言,至今犹未能强而同之,彼土人以吾之风俗语言,未能与彼同也,故仍称吾为客人,吾客人亦以彼之风俗语言,未能与吾同也,故仍自称为客人。客者对土而言,土与客之风俗语言不能同。则土自土,客自客,土其所土,客吾所客,恐再阅数百年,亦犹诸今日也。”客家话既然“甚正”,也无怪乎客家人要“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了。

虽然早期南下的汉语顺利地把当地的百越语言“强而同之”了,但是到了客家南迁的时候,广府人在珠江三角洲已经站稳脚跟,并有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优势,“强而同之”显然是不太可能了。

随着广东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客之间因生存竞争而产生的对立情绪也不断滋生,加之清廷从中挑拨,甚至引发了大规模械斗。譬如今天的四邑地区(珠江三角洲西岸台山、新会、开平、恩平,合称四邑),土客械斗尤其惨烈。据载“仇杀十四年、屠戮百万众”。

长期的大规模械斗对客家人的损伤远远超过广府人。虽然客勇善战,但是珠江三角洲毕竟是广府的大本营,广府人在械斗失败逃亡的情况下,一般多少都有些亲朋好友可以投靠。相较而言,客家人要是被迫离开家园,往往就无处可去,沦为盗匪,变成了官军清剿的对象。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创首发微信公众号「每日医报」,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创:作家古小月(人称专写小学生作文的作者)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