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不是神,也是人。

但他的精神,能穿越历史的云烟,日久弥新。人民对他的怀念,也能历经时代的风雨,更臻醇厚。

因此毛主席不是一般人,是伟人

伟人有很多独特处,其中最突出的地方,就是他每每能够力排众议、力挽狂澜。凭借自己独到的思想,能改变历史的走向。

他的某些决策,有时候因为太过超前,甚至让旁人在当时难以理解。

只有时过境迁后,才能体会其中的高明之处。

三大决策 三个决策力排众议影响深远(1)

欢迎继续阅读,敬请关注了解更多!

01

1935年3月10日,红军二渡赤水成功后,林彪、聂荣臻向中央发了一封标注“万急”的电报,建议立即集中红军主力部队,全力攻克打鼓新场。

所谓兵贵神速,尤其是红军长征后,一直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形势十分危急。因而在当天,中央政治局就召开了扩大会议,专门讨论下一步作战方向。

会议上几乎所有的高层领导,都同意前线指挥员林、聂的意见,决心拿下打鼓新场。

只有毛主席坚决反对。

他势单力孤地反复强调,如果把打鼓新场当作主攻地点,其中存在有极大的风险,绝对是得不偿失的行动。

然而没有人听他的。

彼时遵义会议刚刚召开不久。一直遭受错误路线排挤、打击的毛主席,重新进入党中央领导核心才不过6天。

三大决策 三个决策力排众议影响深远(2)

遵义会议

参与会议讨论的高层领导们,都没有太重视他的意见。

相反,大家一致认定了林、聂的主张,不但合理而且有利。

首先,打鼓新场可以打,而且好打。

根据前线传回来的情报显示,驻守打鼓新场的部队,是贵州军阀王家烈的两个师。

而黔军是有名的双枪军,吸食鸦片上瘾成风,战斗力弱、装备也不行。

从守军的力量上看,打是可以打的。

而且红军刚刚两度攻克遵义,上下的士气很高,广大指战员求战心切,部队又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休整。

从己方的情况看,打是占据优势的。

而且不但在前线的林、聂主张打,长期浸淫军事的朱、彭等人,也一致同意打,这就使得参会的高层领导们,信心很足。

其次,攻克打鼓新场,有极大的好处。

打鼓新场作为川黔交界的重镇,具有极高的战略地位,也是红军战略转移的必经之地。打下之后,既可以用作跳板转战四川,也可以用作据点赤化贵州。

同时打鼓新场也是一个比较繁华的镇子,商贾云集、货物很多,黔军又在那里储备了大量的物资。如果占领,可以给予红军较为充足的补给。

再加上红军刚刚两次打下遵义,如果再次战胜黔军,那么显然可以摧毁对手的心理防线,对于后续行动展开帮助极大。

三大决策 三个决策力排众议影响深远(3)

可毛主席却看出了,其中蕴含的极大风险

从内部看,隐忧不小。

红军虽然近期取得了几个胜利,但是离开中央苏区后损失极大,持续长途奔袭也极其疲惫,遵义战役后只能说稍稍恢复了点元气,远不能说实力已经压倒了黔军。

最重要的是,红军在贵州势单力孤、缺少外援,绝对经不住再一次失利的打击。

从外部看,风险更大。

进攻打鼓新场,主力部队需要运动两天才能到达。

在这两天里,敌人并不会傻等不动。国民党中央军在打鼓新场附近,有周浑元、吴奇伟两个纵队,再加上还有孙渡的四个旅。

战斗一打响,红军面对的绝不会仅仅只有黔军,而是蒋介石在贵州的全部兵力。

打鼓新场地势险要,一旦打成了持久战、消耗战,红军将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本着对革命负责的态度,毛主席坚持己见、不断抗争,甚至发火说道:“你们硬要打,我就不当这个前敌司令部政委,既要我负责,又不听我的,我不干好了!”

却不料却有人说:“少数服从多数,不干就不干好了”!

当即又免掉了毛主席的职务。

但是历史证明,有些时候真理就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

当晚毛主席翻来覆去睡不着,点上马灯去找了周恩来,劝说他暂时不要发布进攻打鼓新场的命令。

周恩来仔细斟酌后,也逐渐倾向于同意毛主席的意见。

同时最新情报也显示滇军、黔军、国民党中央军主力,已向打鼓新场集合。

原来蒋介石早已关注了打鼓新场,认为它是“共军西窜必经之地”,因而在此埋伏了重兵、设下了圈套。

如果红军真的进攻打鼓新场,那正好陷入敌军的侧背夹击,势必难免全军覆没!

三大决策 三个决策力排众议影响深远(4)

毛主席

中央政治局立刻重新开会研究,大家都被惊出了一身冷汗,纷纷无条件同意了毛主席的主张。

不久以后,毛主席进入了最高决策层,逐渐掌握了军事指挥权。

可以说毛主席力排众议,改变了红军的命运。

02

1950年9月15日,麦克阿瑟发起仁川登陆,拦腰截断了朝鲜人民军,金将军一败再败后十分焦急,同时向苏联和中国一连拍了十几封求救电报。

斯大林考虑到和美国撕破脸的风险太大,结局如何也实在难以预测,因此拒绝了由苏联直接出兵的请求,反而发电报给苏联驻中国大使,要求转告毛主席和周恩来:“朝鲜同志的情况变得令人绝望。根据眼下的情况,如果你们认为能用部队给朝鲜人帮助,那么至少应该将五、六个师迅速推进到三八线,以便朝鲜同志能在你们的掩护下,重新组织后备力量。”

战争的压力,一下子完全到了中国这一边。

毛主席在怀仁堂,再次组织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上,反对出兵朝鲜的声浪几乎是一边倒。

三大决策 三个决策力排众议影响深远(5)

麦克阿瑟登陆仁川

出兵朝鲜,牺牲太大。

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起,一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打了100多年仗了,国家基本都被打烂了,民心早已思定、渴望安宁祥和的生活。

因此新中国建成后,首要的任务就是建设。

5亿中国人,正在撸起袖子加油干,拼命改变家乡面貌的时候,却突然要为几百万朝鲜人,失去来之不易的和平,冒着遭到世界强国疯狂攻击的风险,实在有一些不划算。

万一美国丧心病狂地使用原子弹,那么中国也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这样的牺牲,实在太大,也看不到实实在在的必要性。

三大决策 三个决策力排众议影响深远(6)

美国原子弹

出兵朝鲜,任务艰巨。

从力量对比上来说,美军比中国军队要强很多。

即便不考虑恐怖的海空军优势,仅仅对比陆军的实力,那也存在天壤之别。

美军一个军,有一千门70毫米口径以上的火炮,500辆坦克,可谓武装到牙齿。而中国陆军一个军,只有36门山炮,连迫击炮、掷弹筒都要算重火力。

美国是世界第一的工业国,一年的钢产量有8785万吨。中国是积贫积弱的落后国家,一年的钢产量是55万吨,差了150倍。

装备和国力的巨大差异,不是简单就可以弥补的,势必要付出极大的牺牲。

三大决策 三个决策力排众议影响深远(7)

中国建国后阅兵

能否不出兵朝鲜,同样帮助到朝鲜同志。

林彪就曾建议,能否采取出而不战的策略,把军队驻扎在东北或朝鲜北部,观察形势的发展,能不打就不打。从而吓阻美军,帮助朝鲜人民军开展游击战争。

无疑,这些意见都有充足的理由,也都有充分的道理。

但毛主席却看得更深远,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住。

首先,当时已经签订了中苏友好条约。

美国势必会把中国列为敌对阵营。中国就算不出兵朝鲜,难道美国就会因此另眼相看,不予敌对了么?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反倒是如果失去了朝鲜,那么整个重工业基地东北,都将在美军轰炸机的威胁之下。

与此同时,第七舰队已经登陆台湾,阻止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美军航母舰队,一样严重威胁了轻工业发达的华东、华南和东南沿海城市。

再加上越南,美国就一共准备了三把刀,每把刀都可随时可能插到中国身上。

三大决策 三个决策力排众议影响深远(8)

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

不打,短时间内可能回避了问题。

但是在未来的日子里,美国想打就打,想从哪儿打就从哪儿打,这样的境况就太被动了。

至于重兵驻守朝鲜北部?

就算美国讲道理不进攻,可每年驻军的费用要多少?拖下去中国能不能吃得消?

不去管唇亡齿寒的朝鲜,那在美国的军事威胁下,中国又怎么能够拒绝苏联的军事“保护”?独立自主都难以保证的情况下,中华民族又如何屹立于世界强林?

因此毛主席决心打,为了中国未来而打。打得一拳开,防得百拳来。

他特意派飞机,从大西北接回了横刀立马的彭德怀。

彭老总在默默无言听了一天讨论后,旗帜鲜明地支持了毛主席的决策。

他掷地有声地说道:“出兵朝鲜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几年胜利。如果让美国占领了朝鲜,将来的问题更复杂。与其晚打不如早打,打烂了还可以再建设。”

当年10月,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

三年抗美援朝打下来,新中国不但没有被打烂,相反却打出了超神的战绩

三大决策 三个决策力排众议影响深远(9)

志愿军抓获俘虏

仿佛一夜之间,中国就从积贫积弱的落后国家,变成了世界上有数的强国

既然是强国,那么就有地位、有价值。

五六十年代,苏联愿意痛快的给予援助;八九十年代,西方同意用市场换技术。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中国虽然穷、但是国际地位高,这都是靠抗美援朝打出来的。

可以说毛主席力排众议,为新中国打了一场立国之战。

03

1958年8月22日,毛主席在住所召见了外交部乔冠华和法学家倪徴。

毛主席问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国际上实行3海里领海制呢?

原来所谓领海,是指一个国家的海域领土。

领海之外,即为公海。

领海可以独占,但公海各国都拥有权益,可以通行、使用而无需任何批准。

三大决策 三个决策力排众议影响深远(10)

中国海军鱼雷艇

17世纪时,荷兰国际法学家H·格劳秀斯和C·宾克斯胡克分别提出:一国的领海宽度,应该是陆权终止之处,也就是大炮的射程之内。

由于当时的大炮射程基本是3海里,因此3海里领海制逐渐被西方各国所接受,也被写进了《海牙国际法》。

1931年,国民党政府也曾公开颁布并实施了3海里领海制。

但是这个制度,对中国其实十分不利。

不仅外国的渔船,可以随便进入中国沿海捕捞渔业资源,外国的军舰和飞机,也可以肆意打擦边球,在中国海域来去自如、威胁极大。

毛主席对此,早已不满。

在听完专家的解释后,他幽默地说:“现在大炮的射程,是12海里嘛,我看,领海可以搞个12海里制!”

当年9月4日,中国宣布了新的领海声明:从此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为12海里,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国政府许可,不得进入中国领海及上空。

毛主席这个决定,也遭到了很多反对。

三大决策 三个决策力排众议影响深远(11)

中国的南海岛屿

在国内,不少国际法专家觉得不可思议!

著名法学家刘泽荣就很惊讶,在和毛主席的交流会中就说:“《海牙协议》是法律,是万万违背不得的!”

他的意见,代表了一堆的冬烘先生。

在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很头疼

因为他们的船坚炮利,哪里都能去得,巴不得整个世界的海域都是公海,这样就可以合法的全球抵达、全球干预。

为了维持自己的特权,美国媒体甚至公开叫嚣,要使用一些小型原子弹,“帮助中国理解海牙国际法”。

但是伟人说:《海牙协议》还不是人定的?既然它有很多不对的地方,那我们就要改

当年9月,美国第7舰队故意试探,派遣了7艘军舰与台湾军舰混编,在台湾海峡内执行巡航和补给任务。

结果混合舰队,遭到了解放军猛烈的炮击。

美国军舰立马撒丫子跑路,远远的停在了12海里领海线外。跑得慢的台湾军舰,一艘被击沉,一艘遭到重创。

三大决策 三个决策力排众议影响深远(12)

海防炮开火

这下子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12海里领海,是有效合法的了!

中国的领海一下子扩充了4倍,达到了300万平方公里。不但渤海成为了中国内海,还拥有了广袤无垠的南海海域。

在中国领海内,也蕴藏了丰富的渔业资源、矿产资源,足以供给整个国家在下一个世纪的高度发展。

可以说毛主席力排众议,为中国挣得的海上利益,其影响极其深远,到目前为止,好处还没有完全、彻底展现出来。

而且,全世界很快也都接受了新法律。

1982年,经过三次讨论,联合国正式颁布了12海里领海制。

毛主席制定的规则,成为了新的世界法!

伟人就是伟人,思想和观点尽管与众不同,但都最终证明是正确的。

喜欢本文,敬请下方点赞、评论和转发

帮助推荐本文给更多读者,为感!

月下空山听清泉,不同视角看问题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全文完

#毛泽东同志逝世45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