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朵一个人在拼积木,一块一块小心翼翼,眼看一座漂亮的城堡就要完成了,一不小心碰到了城堡的柱子,"哗啦!",城堡塌了大半,"不玩了,不玩了,再也不玩了"朵朵坐在地上大哭,抓起散在地上的积木丢的到处都是。

爸爸也不耐烦了,大声训斥"不就是积木嘛,倒了再拼,你不想要,我就给别人了。""哇"朵朵哭的更厉害了,冲上来对着爸爸又掐又打,"你疯啦?!谁教你的臭毛病!"爸爸抓过朵朵怒吼着,"我疯啦!我疯啦!都扔掉!呜......",此时朵朵已经哭的声嘶力竭。

孩子总是要惹到别人发脾气(孩子乱发脾气都是故意的)(1)

这样的场景对一些家庭来说太熟悉了,失控的孩子,失控的家长,戾气弥漫、负面情绪爆棚。朵朵本想得到安慰,换来的却是爸爸的斥责,委屈、挫败感一发不可收拾。爸爸不理解朵朵的心情,为什么这点小事发如此大的脾气,孩子真是不成熟,一点事担不了。

随着冲突的升级,积木引发的问题演变成为情绪的对抗,此时就算给朵朵变出一个搭好的城堡,问题就解决了吗?显然不能。一切的根源在哪里?是情绪,情绪变化冲淡了理智,影响了思考。

孩子总是要惹到别人发脾气(孩子乱发脾气都是故意的)(2)

01 、孩子无法控制情绪,也更容易受情绪影响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包含语言、生理、行为和神经机制互相协调的一组反应。虽然情绪本身没有好坏,但却有正面负面之分。情绪与生俱来,无法被消灭,人们只能寄望于对它管控。

心智发育的不成熟,情绪表达的单一性决定了儿童很难独自进行情绪管理,儿童作为特殊群体,情绪控制通常受以下因素影响。

孩子总是要惹到别人发脾气(孩子乱发脾气都是故意的)(3)

1、 生理因素。大脑发育的不完全是影响孩子情绪控制的主要因素。大脑前额叶皮层,是情绪控制的关键,这一关键部位的发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发育成熟通常要等到成年以后,所以要求孩子总能很好的控制情绪未免强人所难。

2、性别因素。男孩和女孩的情绪控制会因社会传统观念、心智和身体发育程度等方面影响而存在差异。一般来说,女孩对情绪的控制略优于男孩,而男孩易激动,不易安抚,同时更易受惊吓,女孩则更容易表达伤心和同理心。

3、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对孩子各方面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从心智发育到身体发育再到性格养成,无不渗透着父母的影响,父母处理情绪的方式通常被幼儿作为参照,进而形成习惯。随着幼儿成长,社会参与度的增加,社会环境发挥的作用逐渐增大,对孩子的影响也更为深远。

孩子总是要惹到别人发脾气(孩子乱发脾气都是故意的)(4)

能很好的控制情绪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孩子还处于生长发育期,没有形成独立思维体系,不能深入思考问题,无法控制情绪。当情绪来袭时大声哭闹、拒绝沟通、听不进道理,都是很正常的。当孩子无法独立管控情绪时,父母的示范引领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02、应对孩子情绪,父母的几种错误做法

案例:前几天我带凡宝到医院看牙,医院挤满了人,孩子跑来跑去,天气又热,让人心情烦躁。"我就要看,给我"一个五六岁大的小男孩大声哭喊着,爸爸一脚把孩子踹在地上,"再哭,你再哭,跟你讲多少道理都没用是吧,你自己说你看了多长时间了?"爸爸吼道。

男孩跪坐在地上边哭边喊,突然开始使劲打自己的头。"使劲打……打死也要打"。发现很多人围观,爸爸脸上挂不住了,拽起孩子拖走了,之前一言不发的妈妈紧跟着追上去,把手机又递给了孩子。

孩子总是要惹到别人发脾气(孩子乱发脾气都是故意的)(5)

1、对孩子讲大道理。对待孩子的情绪,案例中爸爸先是用了讲道理的方式,这也是家长们应对孩子情绪变化最常用的办法,显然爸爸没有意识到孩子情绪失控时讲道理是行不通的, 因为孩子心智不全,涉世未深,"大道理"在他们身上几乎没有效果,没有约束力,至少短期效果不佳。

这与当着孩子看书的家长教不出爱玩手机的孩子一样,规范自身的言行总好过空泛的说教,亲自示范该怎样做,让孩子参照模仿,慢慢就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相反,一边要求孩子,自己却抓着手机不放手,家长丧失了教育孩子的立场,孩子也不会服气。

孩子总是要惹到别人发脾气(孩子乱发脾气都是故意的)(6)

2、恃于权威暴力压制。案例中,当孩子因看手机的目的没达到而愤怒、沮丧时,爸爸迅速给孩子贴上不听话的标签,大声训斥甚至暴力相向。他认为孩子的哭喊和自虐都是威胁,通过压制,孩子屈服了,爸爸会觉得这比讲道理简单好用的多,下次可能依旧使用暴力。

这样做的结果:孩子的安全感会慢慢消失殆尽,习惯看家长脸色,变得胆小怕事、谨小慎微;又或者孩子学会了暴力,随着年龄增长开始出现叛逆,也许有一天家长会发现原本的乖小孩突然间变得不可理喻。

3、回避问题式处理。有些家长在孩子情绪失控时找不到恰当的处理办法,为了尽快平复孩子情绪,干脆回避问题,消极处理。案例中妈妈将手机递给孩子,听之任之的处理方式,对平复孩子情绪会有帮助,但治标不治本,同时还丧失了底线。这种方式会给孩子释放错误信号,孩子会变本加厉,一次次用失控的情绪来试探甚至突破父母底线。

以上这些,我们不难看出,只有解决了情绪问题才能来解决问题。那我们到底如何不被情绪绑架,顺利的解决问题呢?

03、正确处理孩子情绪问题的几点建议

孩子总是要惹到别人发脾气(孩子乱发脾气都是故意的)(7)

1、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防止问题升级,以身作则教孩子管理情绪。

情绪的失控很容易导致行为的冲动,不但无益于解决问题,更会对未经世事的孩子所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这不是几次对不起或内疚就能弥补的。

就像绘本《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中的小企鹅,被妈妈的怒气撕扯的七零八落,就算内疚的妈妈用尖利的针缝合回了身体,但伤口还在,痛还在,有些东西失去了就回不来了。

胡适先生曾在书中写到,"世间最可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同样,我也最怕孩子说"妈妈,你又生气了,我不想你这样。"在惊讶于孩子敏感的同时,我知道他每时每刻都在看着我,学习、模仿、跟随,不管他想不想这样。所以,当孩子让你生气时,请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孩子总是要惹到别人发脾气(孩子乱发脾气都是故意的)(8)

2、接受孩子的情绪并加以引导,可以帮孩子正确处理情绪。

在孩子看来,对他情绪的接受,代表着对他本身的接受。这时候抱抱孩子,告诉他我知道你很难过是对孩子最好的安慰。

当孩子感受到对他的重视和接受,会更容易对父母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感受,从而进入良性互动。在互动中情绪得到安抚,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孩子学习了父母处理情绪问题的方法,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将来在面对负面情绪时,能够更好的自我调节并解决问题。

孩子总是要惹到别人发脾气(孩子乱发脾气都是故意的)(9)

3、 尊重孩子的处理方式,但要画出底线,不能突破,确保不伤人伤己。

凡妈带凡宝看牙齿,医生决定拔牙,凡宝眼圈红红的攥着拳说:"妈妈,真是太可气了,我要把医院炸掉!"

我把他抱起来,视线与他齐平,"好啊,那要怎么做?"

"在这儿还有那儿都放上炸药。"凡宝气气冲冲的说。

"可是外面买不到啊。"我答到。

"汽油也行。"凡宝又想了一下说:"加油站,我要画一张到加油站的地图。"

"好吧,看完牙我们回家一起画地图。"我表示同意。

"妈妈,算了,难度太大了,我们还是别炸医院了。我们想点有趣的事做吧,我想出去玩,一会儿陪我去玩吧。"

"好的,宝儿,看完牙齿我们就去。"

孩子虽小,但很多事都明白了,能看出来孩子是在努力通过激烈的言语来表达心中的恐惧情绪,是在自我情绪调节,妈妈的认同和引导让情绪得到很好的宣泄,同时也没有突破妈妈的底线。如果妈妈对孩子炸医院的想法感到生气,觉得孩子太不懂事了,反过来训斥孩子,可能会以孩子哭闹收场,说不定还会影响接下来的治疗。

孩子总是要惹到别人发脾气(孩子乱发脾气都是故意的)(10)

4、和孩子换位思考,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孩子提出一些不能实现的要求时,不妨和孩子互换位置,我们来扮演闹情绪的孩子,让孩子来当一回家长,看看他怎么解决问题。当我们深入体会孩子的情绪,孩子也在试着感受家长的不易,在孩子的处理方式中一定能看到父母的影子,这也是再次检视我们教育得失的良好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