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题的解题方法笔记(主观题难道不就是文字的堆砌吗)(1)

只要不到考试的那一天,我就一定还有能复习的知识和能提高的部分。我想这是在考前一个月的今天每个考研党内心的真实写照吧。

但是不知道广大小伙伴有没有这样的一种感受:自身感觉复习的不错,感觉和谁谁谁差不多,但从以往的考试以及考研模拟等情况来看,分数总是不尽如人意,自己总是要比别人差一点,但又不知道差在哪里,为什么?

据小编分析了解,这样的心里疑惑或者说这样的分数差距一般会出现在文科性质的答题中,比如政治以及专业课中的大题分析题,涉及到背诵的部分,我们总会有这样的刻板印象:背会了答案无非就是那些,能差多少分呢?实际分数出来却差不少,原因在什么地方呢?

原因就在于:你不会答题!我们现在的试卷上除了客观题就是主观题,客观题的差距自然有明确的对错差距,而主观题的差距大家则比较疑惑。

一般,差距的存在一是因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暂且说这是硬实力差距,就是别人背会了你没有;二则是答题方式的确存在高低好坏,同样都会这道题,人家的答案是10分答案,你是8分,也很简单。

这简单与简单之间,就产生了考上和落榜的区别,对每一个考生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小编今天和大家探讨一下主观题答题方式,它们都是有规律滴!

题面要求直接大方用某理论答题的

这种题型是我们大家都愿意看到的,也是最简单基础的考核,这种一般就是把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完整的叙述出来,并且在有能力的情况下结合时事分析一下,这类题目一般大家比较容易得分,考验大家基本功的分儿必须拿到,否则会太多也是徒劳。

比较灵活,且未指定理论范围等的开放型分析题

这类分析题特点是:题目中不指明运用哪方面的具体知识,而是让你从试题给定的社会现象、客观实际、国内外重大事件或问题中,分析、概括其中所蕴含和体现的知识、原理,并运用这些原理、知识去分析和论述试题给出的社会现象、客观实际。

划重点!就是需要自己往出提炼知识点,再进行分析运用,难度就在这里,因为考生需要找对对应知识点,也就是我们说的踩点,在点上才给分,越重要的、相关的点分值越大。

那怎么办呢?方法如下:

首先是审题,审题过程中先搞清楚题目问的是什么,要求你求哪方面的知识,带着问题去读材料;

其次寻找材料中和问题有关的部分、关键词、带情绪色彩、观点性的话语,结合问题和材料去回忆课本与之相关的知识;(这一步不能缺,好多同学喜欢想当然的过材料,不仔细阅读,更不认真挑材料中带启示的词句);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重新看题目和材料,分清知识点的重要程度,相关程度,再组织语言进行答题,答题时要注意和材料紧密呼应。

按照这样的答题方式,基本就做到了规规矩矩拿分,而想要更加完善答案,则还要注意一些小细节;

比如,一个是找准知识点,多思考再下笔;二是知识点找全面,不要觉得打个就足够了;三个是在对材料的分析过程中,必须把材料的内容同试题的提问紧紧地联系起来,紧扣题意,而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提问之间的内在联系泛泛地回答问题。否则就可能犯所答非所问、含混不清的错误。

主观题切忌笼统、想当然!

其实无论怎样的主观题,它最终都要落脚到用知识理论解释材料上,这时候需要大家做的一定是三个步骤:审题、答题、分析,缺一不可。

审题审的好不好决定了你能不能踩到点子上,而答题答得好不好则考验你背书背的咋样,分析题是考你对于理论的见解有没有很深入,是不是停留于表面,是不是有自己的想法。这是高分出现的几个重要因素。

说到高分,那针对分析题,还有一些我们可以略微“投机取巧”的办法可以在考场上适当运用,比如:踩点的时候我们难免会分不出那个点更重要,那就先挑最熟悉的写,且尽量多些,万一没踩到重要的点,那次要的相关论述也是可以酌情拿分的;

再比如:无论知道多少会多少,都要力求每一个点每一句话有条理和逻辑,这个练习过程中多看答案的答法,自己写作时可以练习一下就会get到,切忌一股脑儿堆砌知识,这样绝对不受阅卷人待见;

再有就是卷面了,主观题主观在哪里呢?除了标准答案之外,老师酌情给分啊,那这个酌情就是你写字整齐与否,答案条理与否,好不好找,有没有道理,有没有结合实际,这些有的没的要注意的地方其实每个同学都能做到,只不过有的人不愿意、不在意罢了,那如果因为几分之差而落榜,也就不要有其他怨言了。

最后阶段如果主观题较差的小伙伴想提升而又不知道如何做,可以有针对性按照小编的办法多加练习,说到底它考查的就是知识点之外大家的总结提炼能力,课本知识之外稍加一些分析就会有不错的拿分情况,希望每一个被主观题困扰的大家都能在最后时刻有所提高。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