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术语(道教专有名词介绍)(1)

知客:负责接待参访及迎送宾客,《三乘集要》记载:“知客应答高明言语,接待十方宾朋,须以深知事务,通达人情,乃可任也。

高功:指那些德高望重,精于斋醮科仪,善于踏罡步斗,沟通神人,代神宣教,祈福消灾,拔度幽魂,主持斋醮法会的道士,是经师的首领。

道人:最初与方士同义,最早出现于《汉书·京房传》。道教创立后,道人一词曾专指道士。南北朝时代,则以道人专指沙门,而区别于道士。唐朝以后,又以道人泛指有道术之人,或指道士。

道长:是当今教外人士对出家道士的尊称,而不是职称。

冠服:道士平时穿戴的冠裳和免簪帔以及在斋醮仪式中穿着衣帔的总称。早期道教对于冠服之规定甚为简单,从南朝刘宋陆修静起,道士的冠服制度趋向严格,冠服区别愈加明显。据南北朝《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私》卷五,对各类道士的冠服作了明确规定。书称:“服以象德仪形,道士女冠,威仪之先参佩经法,各须具备如本法,不得叨谬。违夺算三千六百。”唐道士张万福《三洞法服科戒文》中的道士冠服分类已趋简化,按法派分为六类。

法服:道教神像以及高功和法师在斋醮仪式中所穿服饰的名称。道教法服源于中国古代祭祀礼仪的服饰规定,又与道教教义思想和服饰的时代流变有关。

道士诸巾

混元巾:象征混元一炁。是以黑缯糊制而成,硬沿圆帽。顶之正中留有一圆孔,以露发髻,现全真道士多戴此帽。

庄子巾:象征如庄子一样,无拘无束,超凡脱俗。亦称冲和巾,该巾下面为方形,上部成三角形,状如屋顶,帽前正面镶有白玉,便以正帽,象征品性端正。老年道士多戴庄子巾。

纯阳巾:明朝《三才图会》称:“纯阳巾,又名乐天巾,顶有寸帛,襞积如竹简,垂之于后,曰纯阳者以仙名,而乐天则以人名也。”

九梁巾:类似纯阳巾。前顶平斜如尾面,排有九叠,九缝。道教奉九为极阳之数,一切修行最终目的。故九梁巾又象征道徒们对大道的向往。

浩然巾:清代道士闵一得在《清规玄妙》中说:“雪夜用浩然。”明代朱权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六中有雪巾的记载:“以玄色紵丝为之,以天鹅皮为里,凡雪天严寒皆用之以护脑。”可见浩然巾即是雪巾。此巾象征道士的浩然正气。

逍遥巾:亦称荷叶巾,全真年轻道士多戴此巾。用块大方巾将挽好的头发包扎起来,留有两角虚于后背。走路时随风飘动,显示出道士逍遥自在。

三教巾:应该是王重阳祖师提出三教合一思想时所缝制。体现了道教的包融性,崇尚和平的宗教理念。道士受了中极戒就可以戴此巾。

一字巾:旧称幅巾,用青布做成布带,端头用优质木雕成太极八卦扣相互衔接。平时为了固定头边沿的短发所戴。该巾扣上为“混元圈”,散开为“一”,正体现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教义思想。

太阳巾:形如现代的太阳帽,主要是遮挡夏日阳光。不同的是,太阳巾是用蓝布做成。因全真道士挽发后要插簪子,便以佩戴,所以中间隆起的部分为三角形。此巾在湖北使用者较多。

道士诸冠

黄冠:曾受初真戒者方可戴;三台冠,受过中极戒者可戴;五岳冠,覆斗形,上刻“五岳真形图”,必须受过天仙戒者方可戴;五老冠,莲瓣形,中绣五老像,晚间做超度法事时,高功所戴;元始冠,是洞真法师、太洞法量和三洞讲法师所戴;芙蓉冠,大罗金仙所戴。

道士诸衣

法衣:道教科仪中高功法师各种穿着的统称。忏衣,道士在科仪中念经拜忏时所穿的一种法衣;绛衣,在大型斋醮法会中,高功法师所穿的一种法衣,穿时里衬海青,其制两袖宽大垂地,双臂展开时,两袖和衣身合成四角形,两袖和衣身均绣有金丝龙纹;海青,为道士日常穿用,是用青布简单制作而成宽袖道袍。现今为了穿着方便,夏天多穿白色对襟和斜襟两种道衣,多数以棉绸制做。

道人鞋袜

道人平时穿双脸鞋或十方鞋,用青布制做,鞋边沿剪有孔,再用白布将孔缝上或不缝,多为夏天穿。用高筒白袜套住裤管系上,以便进入殿堂避免体垢落地。

高功法师所用的鞋

道靴:高功法师在举行大型斋醮法事所穿的鞋,其制黑色高筒,白漆高厚硬底;云鞋,大型斋醮法事中高功所穿,其制彩锦浅帮,绣制云纹,圆头厚白底,多在高功踏罡步斗时所用。

在历史上,随着各朝代文化的影响,道士修行程度和教理造诣,以及担任的教职,配以相关的称谓,择要简述如下:

天师:指张陵或其嗣号之后裔。但后世也有个别道士称“天师”,如寇谦之(北魏),隋焦子顺,唐胡惠超等。

法师:精通经戒、主持斋仪,度人入道,堪为众范的道士,叫法师。精通道法,能养生教化,为人师表者叫法师。

炼师:起初多指修习上清法者,后泛称修炼丹法达到很高深境界的道士。

祖师宗师:各道派的创始人曰祖师;各派传道的首领称之为宗师。

真人:通常尊称那些体道大法,道行高深,羽化登仙的道士。

黄冠:早期道教徒崇尚黄色,故世人根据道士衣冠颜色,称道士为黄冠。

羽客:亦称“羽士”、“羽人”。以鸟羽比喻仙人可飞升上天,引申为神仙方士,进而专指道士。后世道士多取以自号。

先生:道士的尊称或谥号、赐号。

居士:信奉道教的俗家信众。

方丈:对道教十方丛林最高领导者称谓,亦可称“住持”。方丈是受过三坛大戒,接过律师传“法”,戒行精严,德高望重,受全体道众拥戴而选的道士。

监院:亦称“当家”、“住持”。由常住道众公选,为道教丛林中总管内外一切事务者。当监院大任者,必须才全智足,通道明德,仁义谦恭,宽宏大量,弱己卫众,柔和善良,明罪福因果,功行俱备。

一、山

所谓“山”就是通过食饵、筑基、玄典、拳法、符咒等方法来修炼“肉体”与“精神”,以达充满身心 的一种学问。

食饵-是利用补药、酒及日常饮食以加强体力,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筑基-是利用禅、静坐法以控制精、气、神,进而增进体力的一种方法。

玄典-是以老子、庄子思想为基础,进而达到修心养性的一种方式。

拳法-是以习练各种武术以增强体魄的方法。

符咒-是一种通灵、修炼的法术,其主要作用是避邪镇煞、趋吉避凶等的一种方术。

总而言之,“山”就是利用打坐、修炼、武学、食疗等各种方法以培养完满人格的一种学问。

二、医

所谓“医”,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法,以达保持健康、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方剂-是利用各种药物制成散剂、丸剂来治疗疾病和修炼的一种方术。

针灸-针法和灸法和合称,是利用人的脉胳、气血循环的原理,刺激患部,来治疗疾病

的方术。

灵治-利用掌握人的心灵(心理状态),进而以治疗人疾病的一种方术。也就是现所称谓的“心理治疗”。

总之,“医”就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式,以治疗人的疾病的一种方法。

三、命

所谓“命”,就是透过推理命运的方式来了解人生,以穹达自然法则,进而改善人命的一种学问。推命所用的主要著作有“紫微斗数”、“子平推命”、“星平会海”等。其方式就是以人出生的时间和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

总之,“命”是以推定人的命运,进而达到趋吉避凶的学问,从而改善人类发展的需要。

四、相

所谓“相”,一般包括“印相、名相、人相、家相、墓相(风水)”等五种,以观察存在于现象界形相的一种方术。

印相-就是观看人的印章,以取定命运的方法。印在中国,以前是权力的凭证。

名相-是以人的姓名或店铺的名称,通过五格剖相,同时运用命理等结合来推断吉凶发

展的一种方法。

人相-又分为面相与手相两大类,通过观察面、手部的纹线与气色而了知人吉凶、病理

的一种方法。

家相-也就是阳宅的风水,以观察其格局,进行分析来推断对人类所居住的吉凶的一种

方术。

墓相(风水)-也就是阴宅,以通过选地安葬祖先,而达到对后代子孙荫庇的一种方术。

总之,“相”是对眼睛所看到的物体作观察,以达趋吉避凶的一种方法。

五、卜

所谓“卜”,它包括占卜、选吉、测局三种,其目的在于预测及处理事情,其中占卜的种类又可分 为“易断”及“六壬神课”。

占卜-所谓占卜,是以《易经》为理论依据,结合天、人、地三界所相互制约而推断吉

凶的方法。

选吉-主要著作以《奇门遁甲》为代表,通过布局、布斗、符咒等结合,处理事物发展

不吉的因素, 其主要运用于古代军事。

测局--主要著作以《太乙神数》为代表,通过十二运卦象之术,是推算国家政治命运、

气数、历史变化规律的术数学。

道教修持

道教修持,古代有许多名称,如修道、修真、修为、修养、养生、卫生、长生术的话等等。不一而足。现在一般称为“修炼”、“修持”或“养生”。

修持的含义,就是修性炼命。性指精神,命指肉体,修炼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精神和肉体进行自我控制,达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崇高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