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Anthony Hu
来源 | 乐思门咨询
每年一次的,阿姆斯特朗咨询公司全球第三方物流50强,于2018年4月又出来了。DHL供应链及全球货代合体,2017年的年收入为276亿美元,继续荣获第1名。嗯,这个名次是按公司“块儿头”排的。
(注:排名按照2017年(合同)物流的毛收入。该数据按照公开的报道,或者根据 Armstrong & Associates公司的估计,并按照全年平均汇率转换为美元,以减少汇率波动的影响。)
看点如下:
排名概览首先,我依然觉得,Armstrong公司的这个排名,主要还是针对企业的合同物流业务进行评比的,即去掉了快递、包裹等公共物流业务。这点,从第1名DHL的数据,就能轻易看出,如下表(数据来自:德国邮政DHL公司2017年年报)。本次排名,他们选的数据应该是DHL供应链 货代部分,即合同物流部分。顺便,我们也可以看到,DHL的这块儿业务2016年还下降了不少。德国邮政DHL全年的微弱增长,均归功于与电子商务密切相关的邮政包裹和快递业务。
德国邮政DHL在其年报解释供应链板块的低增长时,有些忿忿不平,“哼!要不因为国际货币的汇率变化,损失了4.4亿欧元(1欧元约等于1.17美元),本来这个板块的增长应该是4.6%呢!”看来,做物流的同学,要好好学习,包括货币期货。这个板块,2016年比2015年当时是下降了的。DHL说,2017年该板块的增长归因于美洲和亚太地区。
- 今年公布的2017年排名中,前7名的企业位置都与上年没有变化。
- 中外运,唯一入围的中国内地(注意“中国大陆”与“中国内地”的用法)企业,去年是第8名,今年第9名。有意思的是,榜单中关于中外运的收入,两年维持不变?估计是,统计方目前还搞不清招商物流与中外运合并后,从哪里找数据,就自己估值了。
- 今年榜单入围的门槛大致为:14亿美元年收入可排到第50名,39亿美元可以到第25名,得70亿美元才能进前10。去年榜单的入围门槛是12.5亿美元。
- 今年新进入两家公司,就是最后两名ID Logistics Group和Worldwide Express/ Unishippers Global Logistics。前者是法国的,主要从事零售业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后者是一家以国际货代业务为主的美国企业。
- 第1名DHL的收入,是第50名Worldwide Express的20倍。
- 2017,年前50名的收入合计为2,512亿美元,而2016年前50名的收入合计为2,584亿美元,总体下降了。
- 2017年,榜单中收入下降的企业有14家,如表中收入增/降为红字的那些。可见,他们下降得应该很厉害,才拖累了增长的另外36家企业,造成上一点的结果。
各洲企业数及收入分布如下图
各洲上榜的企业数目与去年一样。
上榜的美国企业收入合计上升了10%以上,而欧洲企业的收入合计下降了6%,亚洲企业的收入合计也下降12%左右。
收入增长快的企业榜单中,收入增长最快的三家公司如下:
- NFI(第40名):美国,1932年成立的综合合同物流公司,有近420万平米的仓储、4,000辆拖头、8,700辆拖板车和万名员工,服务快消、零售、电商、科技、工业、服装等多个行业。其2017年收入的快速增长,达到53%,应该是他们的两起收购带来的业务合并。他们去年是第50名。
- Groupe CAT(第41名):1957年由法国雷诺汽车设立的专注于汽车领域的合同物流公司,8,900名员工。其2017年收入的增长为40%,也主要是收购其它企业带来的业务合并。他们去年是第49名。
- Transplace(第36名):2000年在美国创建的、以TMS平台为主的合同物流公司。不过,他们自己认为是4PL。他们去年是第43名。
另外,亚洲企业嘉里物流,排名第23,收入增长28%;韩国的希杰物流(CJ Logistics),排名第20,收入增长22%,也都很不错滴。
收入下降企业榜单中,2017年收入降幅最大的企业是,澳大利亚的Toll,降幅达20%。他们在中国以前曾叫新科安达物流。至于原因,我实在是懒得理了。
此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物流沙龙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