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一个中国历史上耀眼的年代,从李渊起兵太原到攻破长安定都,随后李世民南征北战一统全国,开创贞观之治,可以说是盛极一时,李世民登基后文治武功赫赫,对外扩张,对内休养生息,教化民生,随后的李治,武则天,李隆基大都如此,可是盛世之下,还有着无数的危机,大量番人在唐朝为官,和汉人之间矛盾重重,中央和地方之间也有矛盾,然后最大的矛盾在于,皇权和世家之间的矛盾。古代常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其实那个时候的民心不是天下百姓,而是无数世家,但是世家自春秋战国后百家纷纷变成世家传家,魏晋南北朝之后发展壮大,到隋唐时候已经有些尾大不掉的情况了,五姓七望,关陇贵族,江南氏族,蜀中豪门,还有依托军队崛起的需求新兴权贵,甚至在好多地方,皇权都触及不到,完全是氏族在统治,因此爆发了很多矛盾,当时李世民向清河崔氏求亲被拒绝,一怒之下强行改变氏族谱,缺也只能解决一时的燃眉之急,随后的武则天登基后对李家所作所为,可以说李隆基的成功多次政变,和崔家密不可分,后来李隆基登基,对待世家自然不能和祖父一样,开始怀柔起来,结果屯兵多年的安禄山,一朝兵变,毁坏了大唐江山,尽管在郭子仪等人之下平定,却也是日薄西山,那今天就来看看对大唐影响深远的安史之乱的前因后果。

安史之乱全过程 历史讲解(安史之乱盛唐背后沉默火山的爆发)(1)

首先,我们来看看都有那些原因:

1.经济矛盾,李隆基的骨子里有些享乐主义,登基后曾认命宇文融为宰相,这位宰相真实能力不在政治,在于敛财,更有后来的杨国忠,完全就是把朝政搞得一塌糊涂,开元盛世的底子被败光,平民的生活得到短暂的改善后又退回以前,不满的心思加剧,再加上李隆基好大喜功,多次发动战争,“武皇开边意未已,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棘”。可以说,多年战乱让土地无人耕耘,农民饭都吃不起,自然有造反心思。

2.阶级矛盾,就是臣子之间派系斗争,李隆基所谓的圣人之治,不如说是高高在上,看臣子们相互内斗,罢免丞相的速度之快让人瞠目结舌,朝堂之上自然也是喋喋不休,原来的姚崇,宋璟等人虽然也有所争斗,终归是政务处理的不错,直到凭借武惠妃一飞冲天的李林甫上台,口蜜腹剑,排除异己,短短几年朝堂之上无人敢惹,张九龄这种能臣都被罢免,可见一斑。地方军中也是斗争不断,哥舒翰代表西北一派节度使,安禄山是东北一派,更有汉将和番将之间的斗争,可以说朝堂之上真正认真履行职责的寥寥无几。

3.民族问题,就是胡汉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军队中,军中中层武将多是番将,甚至有的军队番将比例高达8成,然后汉军士兵人数占据大部分,此外,高层武将又多是汉人,对番将多有意见,因此双方矛盾较深,更不用说唐朝四方来朝,来交流的少数民族众多,容易激发矛盾,而李世民出于天可汗称号心思考虑,平民的判案多偏向那些胡商,因此引起平民的排斥,而这一政策一直为唐朝所遵循,特殊待遇引起平民不满,儒家思想的排斥。

安史之乱全过程 历史讲解(安史之乱盛唐背后沉默火山的爆发)(2)

4.最根本,最直接的矛盾,番镇割据和中央的矛盾,这是李隆基设计节度使时候没有想到的问题,因为朝廷出于某些考虑,设计节度使,当地赋税直接养兵,就是说掌管军队的同时掌管当地政治,可以说军政一手。开始的时候效果不错,可是时间一长,李隆基的猜忌心思比较重,再加上边军出于威慑和战争需求,不断扩军,实力强横,中央的军队多年未曾参战,实力不如,安禄山曾身兼三镇节度使,兵力可达15万,再加上和杨国忠之间的矛盾,就导致安禄山除了造反,很难安全活下去。

5.世家和皇权之间的矛盾,世家自认为在李隆基登基中功劳众多,理应有所特权,而李隆基生性薄凉,不断向世家施加压力,甚至原本的功臣都难得善终,但是皇权势大,世家只能等待机会。

当然,还有其他客观原因,比如李隆基的放松,安禄山野心勃勃,朝廷重臣的放纵,总之,当时在杨国忠的逼迫下,除了造反,安禄山无路可走,于是天宝十四年的冬天,打着清君侧的名字,安禄山起兵,这背后,有些范阳卢氏的帮助,不然怎么可能河北全镇基本望风归附,顺利到玄宗都不相信安禄山造反了。随后的玄宗迅速派兵平叛,当时没多少人看的起安禄山,尽管这个男人已经蛰伏多年,统帅三镇。直到高仙芝,封常清兵败,哥舒翰被迫出战于潼关城下,最终兵败被擒,玄宗逃亡蜀中。可以说这个时候安禄山到达了顶峰。

而这个时候,世家也是矛盾重重,五姓七望的话山东氏族最终决心帮助李唐,于是朔方顺利出兵平叛,进攻河北。却不曾想,安禄山带来的最大矛盾不是自己的反叛,而是异族的入侵,安禄山带着大量少数民族入中原,让他们认为唐弱可欺,于是安史之乱中间,又和吐蕃连年作战,最终在朔方军和军神郭子仪带领下勉强击败安史主力,这时候的唐朝内忧外患,国力已经是虚弱之际,实在无力继续消灭剩下的安史余部,于是范阳卢家决心求和,谈判后,归顺的安史余部都被分封为河北诸镇节度使,史称“河北三镇”。而很多功臣也因为平叛有功被分封为节度使,一时之间,唐朝皇帝就像东周一样,分封出去,弱小自己,指望番镇进贡更不可能,那就是一个个国中之国。

这场叛乱之后,唐朝中央将朔方,陇右等地军马调回内地拱卫自己,而这样。就相当于把原来的徒弟拱手让人,吐蕃,奚族等异族迅速抢夺地盘。而世家大族经过这次之后,纷纷开始扶持自己的节度使或者代言人,作为自己的武力保障,而中央,威望不断下降,甚至到了各地番镇父死子继,兄终弟成的局面,尾大不掉,而世家也在和军阀相互合作。

安史之乱全过程 历史讲解(安史之乱盛唐背后沉默火山的爆发)(3)

此次乱后,唐朝经济中心开始向南方转移,甚至为了平叛把西域精锐全部调回,以保护皇室和都城的安危,从此的唐朝君王不再相信异族,大权委托于太监之手,最终在番镇和中央对抗中灭亡。也就是从安史之乱后,登基的皇帝大多数都不能有中兴指望。正如李商隐所说“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而世家大族并没有太大的损失,甚至于唐朝灭亡后揭竿而起,自立为王,呼啸一方,五代十国,战乱纷纷,而这一切,恐怕都是安禄山没有想到的吧。一时意气,背后不知道牵扯多少布局,千年世家,轰轰烈烈,皇权有时候,也只能妥协,而已。后来的唐朝皇帝们,或者是有心无力,或者是力不从心,最后甚至是宦官掌权,令人叹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