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河北省与周边各地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河北省与辽宁省、河北省与内蒙古、河北省与天津市之间的区划变动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河北省与山东省的区划变迁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河北省与山东省之间,进行了一系列的区划调整河北省的5个县,划入了山东省管理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区划变迁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河北县级划分图?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河北县级划分图(河北与山东的辖区调整)

河北县级划分图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河北省与周边各地区划变迁的故事,例如河北省与辽宁省、河北省与内蒙古、河北省与天津市之间的区划变动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河北省与山东省的区划变迁。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河北省与山东省之间,进行了一系列的区划调整。河北省的5个县,划入了山东省管理。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区划变迁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河北省的基本情况。河北省是我国华北地区的省份,同时也是我国的经济大省、人口大省、粮食大省。按照2020年七普的数据,河北省总人口达到了7400多万人,在全国各个省市中,排名第6位,仅次于粤、鲁、豫、川、苏等5个省份。这样的人口基数,并不算少。2021年,河北省的GDP总量超过了4万亿,处于非常不错的水平。

河北省北部的地形复杂,以山地和丘陵为主,中部、南部则是以平原为主,辽阔的华北大平原基本上都在河北省境内。河北省粮食产量高、品种多,属于我国重要的粮食供应基地。河北各地普遍尚武,在古代历史上,属于中原王朝募兵的主要地区。河北省总计下辖了11个地级市,分别是:石家庄市、保定市、沧州市、邢台市、廊坊市等等。

在战国时期,河北省主要是赵国和燕国的控制区,因此,河北又被称为燕赵大地,出现了“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的说法。不得不说,在我国北方各省中,河北、山东两省的士兵骁勇善战,而且非常朴实。河北省与山东省的区划调整,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因素。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由于道路运输的条件有限,各地的货物转运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隋朝统一全国以后,为了解决北方的粮食短缺问题,同时加强对江南各地的管理。隋炀帝不惜民力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连接了江南、江淮、中原、华北各地。大运河开通以后,北方的土特产、马匹,能够通过大运河运往江南。江南的瓷器、茶叶、粮食等,也能通过大运河大批量运往北方。

不过,隋朝的大运河与当代的京杭大运河不同。当年的大运河,以洛阳为转运中心。唐朝建立以后,继续使用大运河。不过,由于洛阳的水陆转运能力明显下降。豫东的开封,逐步成为了大运河的转运中心。到了宋朝统治时期,开封号称“四水绕城”,水路运输条件非常便利。在唐宋统治时期,我国一直采用州县两级区划的格局。

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以后,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庞大的帝国。随着疆域面积的扩大,唐宋时期的州县两级区划,对于元朝来说并不合适。元朝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管理,在金国行尚书台制度的基础上,推出了著名的行省区划。元朝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江浙行省、中书行省、辽阳行省等等。元朝划分各个行省的时候,基本上按照河流、湖泊、山地进行划分。

元朝需要同时兼顾草原、中原各省和东北地区,因此,最终确定北京为都城,被称为元大都。元朝定都元大都以后,出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情况。大运河继续经过河南转运,反而是舍近求远。元朝耗费10多年时间,修改了大运河的航道。大运河不再经过河南,而是从江淮直接进入了山东、河北等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山东的临清州迅速发展起来。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明朝在元朝行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而来。明朝拥有南北两个都城,再加上情况特殊的中都凤阳。出现了北直隶、南直隶和13个省,北直隶包括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等地,南直隶则包括了安徽省、江苏省等大片地区。在明朝统治时期,北直隶、山东省等地的区划结构,逐步稳定下来。大运河继续经过山东省、北直隶转运,由于大运河的河道影响,山东省与北直隶的管辖区,围绕大运河两岸,出现了犬牙交错的情况。

17世纪中期,清朝消灭了各地农民起义军和南明势力,逐步确立了自己的统治。清朝定都北京,南直隶的地位下降,更名为江南省。后来,拆分为江苏省、安徽省。至于北直隶,则更名为直隶省。清朝对大运河非常看重,专门设立了漕运总督衙门,全面负责大运河的航运安全。但是,进入清朝统治的后期,大运河出现了河堤崩塌、河道淤泥增多、漕工逃亡的情况。

此时,大运河的运输能力已经大大下降。尤其是历经太平天国运动的破坏以后,大运河的运输能力远不如以前。为了将江南的粮食,运往华北各地,清朝不得不开始了漕粮海运。江南各地的物资,直接通过海运的方式,运往天津,然后通过陆路运输运往京城。此时的清朝,面临各方面的内忧外患,已经焦头烂额,根本就无力修缮大运河。

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复杂阶段。各路军阀忙于争夺地盘,根本没有时间、没有能力修缮大运河。因为大运河的航道,经过了好几个军阀集团的控制区。在三四十年代,由于战争连续不断,修缮大运河是不可能的事情。一转眼到了建国初期,随着大规模战争的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的阶段。

此时,一系列的大型工程迅速展开,例如治理黄河、治理都江堰、治理淮河、治理洪泽湖等等。1952年,治理大运河的工作开始。不过,一个问题非常头疼。大运河两岸的区域分布很复杂,部分区域属于河北省,部分区域属于山东省。治理大运河需要调集大量的劳动力和各种材料,也需要统筹各方面的力量。由于区域隶属于两个省,各方面的力量都需要调配。

出于统一调配、治理大运河的需要,1952年,河北省大运河沿岸的恩县、夏津县、武城县、馆陶县等5个县,划入了山东省管理。相当于河北省损失的5个县,为了弥补河北省的损失,山东省的吴桥县、东光县、南皮县、盐山县、庆云县、宁津县等6个县,划入了河北省管理。两个省相互换地,两个省的区划格局,基本确立下来。

不过,这样的区划格局维持了10多年时间。时间进入了60年代中期,大运河的治理工作进入了第二阶段。1965年,河北省又把庆云县和宁津县,重新还给了山东省。山东省则把馆陶县和临清市在大运河以西的部分乡镇,划入了河北省管理。这几个乡镇划入河北省以后,隶属于邢台专区管理。鉴于位于临清市以西,组建了临西县。

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