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Who killed Cock Robin?

谁杀死了知更鸟?

I, said the Sparrow,With my bow and arrow,I killed Cock Robin.

我,燕子说,用我的弓和箭。我杀了知更鸟……

小时候曾听说过外国有一首关于知更鸟的童谣,但懵懵懂懂未窥得其全貌,渐渐长大后再看只觉得血腥味浓重异常,现在看来却又有别样的感受。

立鸿鹄之志增建国之才(天下之大何以为家)(1)

对于鸟儿,我的概念一直很模糊,可能和绝大多数人一样对它们的印象只有两个,会飞、会叫。

还记得幼年时,一看见鸟儿,它便惊慌失措地飞走了,而现在怕是只有我跑走的份了。

从古至今,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陋习,人们总是习惯性的给其他事物贴标签、下定义,总是看见了轮廓便在其中填满自己的色彩,所谓的种族歧视、性别偏见大抵就是这样来的吧。

所以这一次,他们又把视线移到了知更鸟身上。

其实,会有这样的歌谣,只是因为知更鸟胸前的红毛罢了。这撮红毛给知更鸟的身世带来了不少奇幻的色彩。

有的说,这是耶稣血染成的,有的说,这是罪神的惩罚,众说纷纭。时过境迁,真相早已难辨,但可以肯定的是英国人对知更鸟的爱。如果不是爱,又怎么有动人的童谣流传于世的。

这首暗黑童谣不过是英国人纯真的爱灌溉而成的。可是外人又怎么知道其中缘由呢?自此,在这个红橙色的小型鸣禽身上蒙了一层散不开的阴影。

立鸿鹄之志增建国之才(天下之大何以为家)(2)

美好的知更鸟

知更鸟是一种候鸟,像许多类似的候鸟一样,冬天到温暖的南方避寒,到春天来临时,又飞回北方,所以知更鸟代表着春天和梦想,是美好的象征。

不过这些也仅仅是人们贴上的标签罢了。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知更鸟是一种益鸟,会吃危害农作物生长的害虫,是农民伯伯的小天使,备受世人喜爱。

再说,仅凭谣言就能随意断言其本质了吗?谣言是一只凭着推测、猜疑和臆度吹响的笛子。

童谣,归根结底就只是有韵律感的,朗朗上口,易于儿童学习的一种韵白,大多没什么逻辑可言。

若要把童谣的事情都全数当真,那天下间的无稽之谈可就多如牛毛了。

所以说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童谣本身就只是想叙述历史故事,以及表达对知更鸟的喜爱,如果加入了臆测,味道一变,就已经失去了当时的本真。

立鸿鹄之志增建国之才(天下之大何以为家)(3)

只有最愚昧无知的人才会依然信奉那个陈旧的"眼见为实"的说法。你所看到的,就是首先需要你怀疑的。

在认识一个事物的时候,多方面、多角度都只能了解个大概,更何况片面、零碎化的阅读单一的资料呢。

所以,政府常提倡的不信谣、不传谣还真是十分的有道理。

英国人的爱鸟梦幻史

家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别样的意义,对于高适来说,家是"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的愁绪哀思;对于贺知章来说,家是"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物是人非之感;

对于白居易来说,家是"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的春景风光。

立鸿鹄之志增建国之才(天下之大何以为家)(4)

在英国人的眼中,家又被赋予了不同的涵义。提起英国人,脑袋一下子蹦出来了的词语就是"gentleman",和头戴小礼帽,手拄拐棍的英国优雅男士形象。

英国的绅士文化可不仅是鞠躬和吻手礼,更特别的是他们的"知更思家情节。"

在英国人的字典里,家是和知更鸟划等号的。英国人无论到那儿安家,心里总怀念着憨态可掬的知更鸟,习惯把一些种类迥异,外表大致相仿的鸟类都称作知更鸟,这样会给他们带来一种周边时刻充斥着可爱天使的满足感。

印度"知更"、北美"知更"和澳洲"知更"都是因此诞生的。

立鸿鹄之志增建国之才(天下之大何以为家)(5)

英国人或许骨子里就有浪漫的基因,习惯用美的眼睛欣赏自己的身侧,往知更鸟的身上增添了许多别样的元素,创作出了关于知更鸟的歌谣、故事、小说等等,丰满了它的形象。

无论是暗黑童谣《杀死一只知更鸟》,知更鸟与耶稣的故事,还是犯罪推理小说《知更鸟》都给这只redbreast(红襟鸟)带来了一些动人的风情。连中国著名作家冰心女士的《山中杂记》中就提到过它。

英国人自古就对知更鸟有一种特殊的喜爱。

从前认为,知更鸟胸前的红毛是耶稣的化身,是神圣的象征。

后来,他们渐渐把知更鸟当作寒冷圣诞节中的暖炉,渴望与这只可爱的"胖鸟"共度佳节,自此圣诞节的时候到处都充斥着知更鸟的身影。

泰晤士报还曾举行过最受欢迎鸟类的评选,知更鸟以高票当选,从此以后虽然政府并未把知更鸟当作真正意义上的国鸟,但在国民中已是心照不宣了

立鸿鹄之志增建国之才(天下之大何以为家)(6)

英国的球迷还都用知更鸟来称呼过布里斯托尔城足球俱乐部和斯文登足球俱乐部的两支足球队。

英国的历史就相当于知更鸟的历史,一代代英国人的历史都伴随着知更鸟的身影。在他们眼里,知更鸟是动物,是爱宠,是爱,是家,是离不开的牵绊。

结语

心若有岸 吾心归处即是吾乡

家是人们心底最深的绮念,耳畔的乡音,熟悉的街景,破旧却又温馨无比的老房子,让人们不论身处何方,都忘不掉内心的柔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好像渐渐被心中的迷障所迷惑,有房才是有家成了固定不变的程序化思想。

其实家又何须一定要有房呢?

吾心归处即是吾乡,你的家人在哪,你的家就在哪,你的心在哪,你的归处就在哪。房子只是为了保障安全需求,去追求更好的生活罢了。

立鸿鹄之志增建国之才(天下之大何以为家)(7)

房子和家并不是相等的。

房子并不能给你带来如家般的温暖。家却能给你带来比拥有房子更强百倍的满足感。家并不需要多完美,多不同,只要有渴望,哪里都一样。就像英国人一样,他们所认为的家就只是在知更鸟旁而已。

只要有了它,无论哪里都是家。

#图片源自网络

关注@芳草隅——品味美好,传递温暖与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