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得失兼而有之,得到的是懵懂迷糊向心智渐全的转变,失去的有童趣,还有岔路口到此为止的陪伴。

千里搭长棚,无不散之筵席。有些人只随我们走一程,行至尽头就要挥手再见,就要离别;也当感谢,感谢一路相伴,感谢曾经有你。

《城南旧事》写的是林英子在北京城南度过的童年,“旧事”即童年往事,都说往事如烟,林海音笔下的往事却格外清晰具体,只不过满是离别。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没有无来由的欢聚,没有无意义的别离。

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的资料(林海音城南旧事)(1)

1.

那年,英子六岁。

英子随爸妈从周围全是水的岛屿坐船、乘火车一路北上,落脚在北京城南的椿树胡同。在椿树胡同,英子结识了一大一小两个朋友。

大朋友是惠安馆里的秀贞,人人称之为疯子的女人。不同于不分青红皂白满地捡东西吃的疯子,秀贞除了将屋里墙上没穿衣服骑在大红鱼上的胖娃娃认作小桂子,春天里总有那么几天在跨院倚着槐树偷偷抹泪、在空荡荡的房间对着空荡荡的床自言自语,其他与常人无异。

若从陌生人的视角看,斜倚在惠安馆门口低头抚弄辫梢儿的秀贞,俨然一位神态安然又心事重重的姑娘。

但是毕竟不完全同于常人,大人小孩唯恐避之不及。宋妈领着英子经过惠安馆时,看见秀贞,就不由得说声“疯子”,声音轻轻的,透出嫌弃和距离。就连英子妈见到秀贞,也是紧紧攥住英子的手,加快脚步不回头,也不让英子回头。

大人的举动没有阻止英子走向秀贞的脚步。近距离接触,英子发现秀贞的可爱,也发现秀贞的可怜。

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的资料(林海音城南旧事)(2)

六年前,秀贞跟借宿在跨院里的大学生思康私定终身。正要谈婚论嫁,思康得知家中老母病危,就急忙打点行李,走出惠安馆,踏上南去之路。

临行之际,思康承诺,回家卖地迎娶秀贞,怎奈一去不还,从此杳无音信。

他留给秀贞的,除了无尽的惦念,还有腹中骨肉——小桂子。小桂子出生没多久,就惨遭遗弃,秀贞的疯病由此而来。

最初,秀贞以为英子是她的小桂子,但是撩起英子脖子后头的头发,不见指头大一块青记,才知误会了。

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的资料(林海音城南旧事)(3)

小朋友是英子在油盐店认识的妞儿。当时,油盐店伙计要妞儿唱一曲,妞儿不愿意,英子就说“凭什么?”此后俩小人儿玩到一起。有时在井窝子旁碰面;有时在英子家西厢房一起看鸡笼里的小油鸡吃米;兴致浓时,妞儿就当着英子扭动身体唱上一曲。

自打结识秀贞,且得知妞儿的身世和糟糕的处境,英子总是不由自主把秀贞、小桂子和妞儿联系在一起,当在妞儿的脖子后头看见指头大一块青记,终于确定妞儿就是小桂子,秀贞念念不忘的女儿。

于是,一个雨夜,英子不顾发烧把妞儿带到秀贞跟前。

​母女相认,皆大欢喜,跟着却是伤感的别离。秀贞带着妞儿走了,两个朋友同时消失了,只剩英子依依不舍的呼唤回荡在漆黑的雨夜。

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的资料(林海音城南旧事)(4)

那年,英子七岁。

雨夜过后,林家搬离椿树胡同,住进新帘子胡同。

英子家斜对过是一片破砖墙围起来的空草地,荒凉得很。英子替刘平寻找皮球时涉足其中。皮球没找到,但是见到与那地方极不相宜的东西,看起来挺值钱;且在那里交了一个道义朋友,秃头,厚厚的嘴唇,一副老实相,只是他的行为不是老实人该有的。

原来,他小时候贪玩,荒废了学业;长大后花光家当,导致家里一贫如洗,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别看他不爱念书,他的弟弟很有志气,在学校年年考第一,还想以后漂洋过海去念书。

为了生计,也为了供弟弟念书,他以收买破烂之名,行盗窃之实,对母亲则说自己已经改邪归正做小买卖。藏在空草地里的那些东西实为贼赃。偷盗,用他的话说,是事非得已。

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的资料(林海音城南旧事)(5)

当时英子分不清好人和坏人,就像分不清太阳是从天边升起,还是从海上升起,只知这位朋友嘴唇厚厚的,是看相的李伯伯所谓老实人的模样。

​因此,当便衣巡警问英子手里拿的小铜佛的来路时,她不假思索,手指指向那片空草地。

英子的朋友就这样落网,手被绳子捆着,从她眼前走过。

英子一度担心这位朋友会否如秀贞那般,突然出现,继而匆匆消失。不曾想离别来得这样出乎意料,这样匆匆。

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的资料(林海音城南旧事)(6)

​那年,英子八岁。

兰姨娘,堂子出身,二十岁跟了施大,成了施家下堂姨太太。

​五年过去,兰姨娘见识了施大的吝啬,经历了全家人对付她一个人的势单力薄。终于,正如后来德先叔说的,敢向恶势力抗争,兰姨娘逃离施家,躲进林家。

​英子爸最喜欢帮助落难朋友,既收留神出鬼没的德先叔,哪有驱逐兰姨娘的道理。兰姨娘就这样在林家住下了。

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的资料(林海音城南旧事)(7)

英子妈不乐意了,一提起兰姨娘,不但脸色大变,说话也酸溜溜的。

​这些变化俱被英子看在眼里,起初还迷惑不解,直到看见烟铺上的父亲一把攥住兰姨娘的朱砂手,旁若无人似的,英子这才明白母亲的不愉快。

跟着,神使鬼差似的,英子当起红娘,有意撮合兰姨娘和德先叔。她夹在中间,既当信使,也制造两人见面的机会,当在三贝子花园无意中看见两人手拉手,就知使命完成,母亲和全家人的危机解除。

离别随之而来。借宿林家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兰姨娘和德先叔确定关系以后,就一道离开了北京,先到天津,再去上海。

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的资料(林海音城南旧事)(8)

那年,英子九岁。

四年前一个雪天,宋妈来到林家,从此成为林家奶妈,照管孩子们的饮食起居。

宋妈是顺义县人,因无法忍受丈夫打骂,就上京来当奶妈赚钱,自食其力,把刚刚出生的女儿送给别人去奶,当然是有偿的。

除去女儿,宋妈还有一个儿子。儿女双全,但是惨淡的现实不允许她安心做一位称职的母亲,享受天伦之乐,只得独自在外,尽最大努力给一双儿女物质上的照应。不论是赚的每一分钱抑或纳的每一只鞋底,皆饱含深沉的母爱。

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的资料(林海音城南旧事)(9)

然而近来,宋妈心里老不顺序,似乎有什么不对劲,就托英子爸修书一封,叫丈夫领着儿子上京来一趟。当一声驴叫响彻耳畔,抬眼一看,却见丈夫风尘仆仆而来,不见儿子的身影。一问方知,儿子已于一两年前溺死,女儿也于四年前给了赶马车的人家。

牵肠挂肚的一双儿女一时间齐齐消失,除了痛哭流涕,宋妈不知该要怎样了。

​此后,宋妈一度寻找失散的女儿,隔了这么长时间,无异大海捞针,结果是失望的。

英子妈叫宋妈回家去生养,没孩子怎么行。于是,一个雪后的清晨,宋妈骑上自家的驴,由丈夫赶着,回家了。

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的资料(林海音城南旧事)(10)

那年,英子小学毕业。

英子一年级时曾在欢送六年级毕业生的游艺会上扮演《麻雀和小孩》里的麻雀。

​会后,英子爸对英子说,好好学习,争取六年后也像那位考第一的同学,代表毕业生上台领毕业文凭。

​“六年后”到了,英子果真被老师指派上台代表毕业生领毕业文凭并致谢词。只是英子爸看不到这一幕,他无力从医院的病床上爬起,也无力参加英子毕业典礼。

英子拿着毕业证书回家,噩耗突然而至。那天,英子告别了六年小学,也与其父挥泪告别。

至此,英子的童年告一段落。“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的资料(林海音城南旧事)(11)

2.

英子怕离别,不喜离别,一年级时初听那首“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有种说不出的感觉。那感觉略带感伤,虽然不是她毕业,她也不认识毕业的同学,却有想哭的冲动,不觉间泪水打湿了眼眶。

可是离别总是不期而至,不论是道听途说,还是亲自体验。在漫长而又短暂的童年,英子不就亲历了这样那样的离别?

英子爸曾说,无论什么事,硬着头皮就过去了,意思是要英子正视现实,勇敢面对。

离别也是如此。英子不愿离别,现实总迫使她经历离别。在离别中看淡聚散无常,在离别中成长。

林海音在《城南旧事》的第一章提到,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因为太想念北京城南的童年时光,“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留下来”。可是,留下来的童年里满是离别。

我想,虽然那些人那些事随着作者童年的消逝而消散,但是并没被遗忘,始终停留在作者心里,停留在童年特定的时间里。《城南旧事》写的是旧时的离别,也是记忆。

离别因伤感而深刻,怎会轻易使人遗忘。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