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茄叔:一个专注于悬疑电影、爱情电影、伦理电影、婚姻电影、科幻电影的老司机。
两年前,一部《长城》让张艺谋遭遇了从业以来最大的质疑。
当时的社交网络和新媒体正值繁荣期,电影的糟糕让大家绞尽脑汁变着法儿地骂国师。
从“江郎才尽”到“张艺谋已死”,无所不用其极。
可能他自己都没想到,本着玩票的心态弄了个合拍片能招来这么大的反弹。
但砸了就是砸了,没人在乎你出于什么心态,花了多少时间拍这部电影。
观众只看结果。
这件事对张艺谋有多少影响我们不得而知,但茄叔相信他心里是憋着一股劲儿的。
国庆档的这部《影》是他攒了两年的正名之作,从目前的口碑和票房来看,当年因为《长城》受的委屈、丢的面子,这次也都找回来了。
那为啥我标题还说“只找回了一半”?今天咱就好好聊聊这事儿。
影
在刚看到电影相关物料的时候,很多人都以为这是一部文艺片。
一是因为它画风太“新”了。
没有人能想象出所谓的“水墨中国风”呈现在大银幕上会是个什么样子。
而且国师在色彩上向来是偏爱大红大绿的,这一点我相信大家只要看过他一两部作品就能做出判断。
这回倒好,从头到尾素得不行,我观影的时候有好几次都以为自己看的是黑白片......
二则是因为它故事太“淡”了。
《影》最初的故事来自朱苏进的《三国·荆州》,据说当时整个本子都是按着三国来的,讲的是关羽大意失荆州。
结果临开拍前,大家合计了一下,还是放弃了拍三国的想法。
虽然电影最后完全架空了历史,但依然能看到许多与之对应的细节。
比如片中的“境州”显然是“荆州”的谐音;
子虞像是“周瑜 陆逊”的合体;
子虞的死对头杨苍,你看这身打扮,这把大刀,不就是照着关羽的感觉来设计的吗?
这么说吧,你要熟悉三国历史的话,基本上在片中都能找到对应的历史人物,不仅平添了观影乐趣,而且还能帮你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故事框架。
当然,你不了解也没关系,因为这次的《影》看上去古典、优雅、高大上,其实还是国师最熟悉的古装商业大片的套路。
与我们此前见过的《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别无二致。
这也是我觉得国师面子只挣回一半的主要原因。
在《影》中,有两条故事线,一明一暗。
明的那条,讲的是复仇,暗的那条,说的是替身。
最开始茄叔以为复仇是主线,替身只是复仇的手段和工具,结果看完电影发现好像猜反了...
所谓的复仇大计,根本就是为加强“真假身”矛盾而做的铺垫。
不过大家也别担心,虽然它线索有两条,但故事框架绝对是好理解的。
沛国和炎国是名义上的联盟,沛国为了巩固联盟关系,将境州借给炎国多年,名为被借,实为被占。
沛国都督子虞的毕生愿望,就是收复境州。
为此,子虞曾挑战过炎国大将杨苍,结果负伤而归。
一年前,因为伤势加重,子虞不得不启用从小培养的替身境州,为他行走在朝堂和战场之间。
刚才说了,替身是《影》的主线,子虞和境州之间身份和关系的变化是整部电影最精彩的部分。
起初,他们的敌人是杨苍,为了家国,他们同仇敌忾。
两个人一边承受身体上的折磨,一边承受精神上的痛苦。
子虞原本身居高位,和沛王平起平坐,如今只能躲在暗无天日的密室,变得人不人鬼不鬼,你觉得他甘心吗?
境州就更不用说了,从小被人训练成别人的影子,他的命运只能是躲在别人身躯之下。
没有人知道他是谁,没有人在意他的想法,久而久之,他也不知道自己是谁,甚至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
然而随着故事的推进,境州城破,大仇得报,两个人心思都开始活泛了。
此时,站在他们对面的,是沛王。
这是一个精于计算的阴谋家,你从这个角色身上能看到一个君王的隐忍、伪装、果决与狠辣。
其实从他逼境州演奏的那场戏,就能看出这沛王不是个草包。
他知道境州是替身,子虞知道沛王知道境州是替身。
但那又怎样?为了“收复境州”这个一致的目标,两人愿意形成某种默契。
待到目标达成,默契瓦解,于是图穷匕见。
在这个阶段,境州的地位就变得微妙起来,他依然还是颗棋子,但他也是那个可以打破平衡的砝码。
当棋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棋局会走向何方?
《影》的深刻之处在于,它不止着眼于一场阴谋,而是将镜头对准了阴谋背后的根源——权力和欲望。
只有看到这一点,才能理解导演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调色和形式感。
表,它用了我们从未在大银幕上见过的“水墨中国风”;
里,它呈现了类似于莎士比亚古典戏剧的悲剧内核。
乍一看,这两个东西完全是噱头,并没有帮助到电影的表达,可实际上,《影》的“表里”是高度统一的。
水墨风是什么?只有黑与白吗?
并不是,黑白之间还有灰,人性的灰。
世间万物,从来不是非黑即白,大家都在灰色中行走,子虞、境州、沛王,他们谁是善的,谁又是恶的?
他们只不过是在相互利用,相互掣肘,而片中的这抹灰,为他们平添了一份人性的厚重。
至于莎翁式的悲剧就更好理解了,张艺谋向来喜欢这种调调,《英雄》、《黄金甲》哪个没有话剧感,哪个不是悲剧?
说到底,都是那些被权欲吞噬的灵魂,一点点走向了毁灭的终点。
当然,形式感的建立,也会带来一些弊端。
比如逻辑的缺失。
《影》中的很多片段往往是只给结果,不给过程的。
从小被训练的境州为什么早不练琴?为什么偏偏等到沛王检查刀伤的时候才伪造刀伤?明明伤了有一年了呀...
最扯的是刺客攻进密室,子虞拖着病体以一敌三,居然就直接跳过了,你好歹也告诉我他是凭什么赢的呀?
可能导演也想不到他怎么才能活下去,索性就不拍了,你们自己想去吧。
再比如表演尺度的拿捏。
咱们看话剧的时候,因为距离的原因,演员在表演的时候,势必是要“用力”的,无论是形体还是台词,总会比电影里要“夸张”一些。
但如果电影里想要保留戏剧感,又不想用力过猛,这就非常考验演员的功力了。
看得出来几位主演都是下了功夫的,邓超一人分饰两角毫不露怯。
形体和状态的反差完成得非常出色,除了子虞的部分稍显夸张,基本上是无死角的表演。
孙俪呢,说实话我觉得还是甄嬛那套,也许是角色可发挥的空间不大,但她最后的那场戏真的让我一秒穿越到那句“皇上,驾崩了”。
其他的演员,总体来说基本完成任务,就连吴磊关晓彤也没有让人特别出戏,不过两位台词真得好好练练,否则以后出了学校会非常吃亏。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影》是一部完成度非常高的,披着文艺片外衣的古装商业片。
标准的“国师画风”,从中你能看到他许多前作的影子,你可以说他回归了,但我觉得离“正名”还差点,毕竟他是拍过《活着》的男人。
希望《影》可以成为张艺谋的又一个分水岭,拍出更多水准之作。
想看更多关于,悬疑电影、爱情电影、伦理电影、婚姻电影、科幻电影....
微信搜索:影视烂番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