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温州正式出台《关于加强教师“礼遇优待”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大力实施教师引育奖励、待遇保障、关心关爱等20条政策,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

具体内容有哪些?一起来看——

1

全方位减轻教师过重负担

“双减”之下,对教师的关心关爱愈发受到关注。《意见》提出,将课后服务纳入教师工作量(课时)统计,对经费不足部分要由属地财政制订政策予以补助。视情增加教职工编制及编外用工人数,并据实结算编外相关岗位用工人员待遇,完善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引进优质校外资源,组织动员退休教师、校外辅导员、高校优秀学生等具备一定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参与课后服务,或选择第三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承担部分课后服务,减轻教师过重负担。

全面实行“弹性上下班制”,统筹安排教师的作息时间和午休场所,保障教师必要的休息时间。严格限制和规范有关部门对中小学教师的抽调借用,避免安排教师参加各类无关培训、会议。适当提高早餐和中餐伙食标准,免费为参与托管等工作的教师提供晚餐。鼓励现有托育机构优先向有需求的教师倾斜,引导新设教师子女(婴幼儿)托管、托育照护点,解决教师因参加课后服务无法兼顾自身子女的矛盾。

此前,温州市教育局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双减”背景下教师关爱工作的十条措施》,针对“双减”实施中教师亟需获得支持的问题,推出整合各方资源、优化功课安排、推广AB岗位制、规范进校园事务、减轻教师负担、调适教师身心压力、解决教师后顾之忧、完善教师评价机制、畅通沟通渠道等十项具体措施。关爱教师“十条”措施推出后,立即受到了当地教师的热烈欢迎。

对教师最低服务年限看法(每周半天双减假)(1)

温州关爱教师“十条措施”

日前,温州市教育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双减”背景下教师关爱工作的十条措施》,采取推行AB岗位、 实行弹性上下班等措施,减轻教师负担。

根据国家、省、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要求,制订本措施。

一、整合各方资源

各地各校要坚持教师自愿参与原则,合理安排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积极招募志愿者、社会公益团体及可提供高质量服务非学科类“白名单”教育培训机构参与满足学生特长和兴趣发展需求的课后服务。

二、优化功课安排

各校根据教学需要并充分兼顾教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师课程。初中学校当天有晚自习的教师,原则上不安排上午第一节课程,给予教师应有的休息时间。

三、推广AB岗位制

各校设立课后服务教师AB岗制度,让课后服务教师在托管过程中能有效交替上岗,方便教师应对突发情况。

四、实行弹性上下班制

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科教师,当天早上可适当迟点到校或者下午提早离校;创新实施“双减假”,每周可以有一次半天的“双减假”,也可尝试课后服务时间“储蓄制”,将教师课后服务时间折算成时间积分,用储蓄的时间积分兑换“双减假”,便于教师解决家务事。

五、规范进校园事务

各地要严格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创建事项,建立清单管理和审批报备制度,统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活动,从严控制进校项目。各校要全面梳理、整合教师常规工作,压减压缩非必要的各类工作例会和学科教研活动;不得强制或以与考核挂钩等方式要求教师安装与教育教学无关的APP(应用程序)、关注平台公众号以及参与其他点赞投票、网上打卡、人物评选、问卷调查、网络答题等。

六、减轻教师负担

各地各校要合理安排教师的总体工作量,对可以由社会力量提供的工勤和教学辅助等服务,鼓励采取购买服务,避免教师工作过量过度,影响身心健康。

七、调适教师身心压力

有条件的学校要拓展教师课间“休憩点”,设立教师午间休息室、休闲阅读吧、茶吧等,保障教师有效休息。整合教师“活动点”,设置健身训练室,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教师健身活动等,让教师享受运动的乐趣。做优教师“放松点”,开设心理驿站等,通过谈心交心,保障教师身心健康。

八、解决教师后顾之忧

有条件的学校要为教师子女提供专用学习活动场所,开展看护、阅读活动;创造条件为教职工提供早中晚三餐;可为下午托管的教师提供“平价放心菜”等。开展谈心活动,及时了解教师的困难和心愿,注意细节关怀,满足教师需求。

九、完善教师评价机制

各地各校要完善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把教师参加课后托管服务的表现作为职称评聘、绩效工资分配、奖励表彰等的重要依据,并向“双减”工作中的优秀教师倾斜,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提升课堂效率、质量,优化作业管理,减轻学生课后学业负担。

十、畅通沟通渠道

各地各校要搭建“双减”工作问题反映渠道,要不定期、分学段、有针对性地以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形式集中征集参与课后托管教师的意见建议,并逐一讨论分析解决,切实维护好教师的合法权益及学校工作秩序。

2

高质量保障乡村教师优待

在走向共同富裕的征程中,教育优质均衡是实现共富的基石,而守望在乡村的高素质教师是其中重要一环。《意见》提到,除按规定落实农村特岗教师津贴、乡镇工作补贴外,温州市教育局将降低乡村教师申报晋升职称条件,放宽公开课、示范课、论文等要求,在乡村学校任教满15年和30年、表现优秀且仍在乡村任教的教师,申报职称可不占所在学校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

同时,要求各地落实乡村教师一人一室的住宿条件,提供空调、热水、网络、卫生间等设施设备。对未提供教师食宿的学校,要通过改造学校内部、当地闲置校舍等来实现;新建偏远乡村学校,要把教师食宿、设施按标准纳入规划,同步建设。

近年来,温州不断推进师资均衡,拓宽乡村教师来源,开展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在教师职称评聘、骨干教师评选等方面向乡村教师倾斜,还有待遇的提高、“瓯越情”教育基金等实打实的奖励。仅2020年,全市乡村教师津补贴总投入达3亿元。

3

多举措提高教师社会地位

《意见》提出,开展教师职业礼遇活动。为新入职教师开展入职宣誓、师徒结对、职业规划等活动;为从教满20年、30年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满20年、30年的教师,开展展示教育教学业绩、讲述教育故事等活动;为退休教师颁发退休证,举行退休仪式。健全完善教师荣誉体系,每年选树一批优秀教师、班主任和教育工作者,并设立卓越校长培养、乡村教师筑梦成才、模范班主任培育基金,制定并实施培育计划,助推校长、乡村教师、班主任队伍高质量发展。

温州全市教师可在医院优先窗口享受优先服务,需要住院的提供相关证明后可享受“绿色通道”服务;乡村教师可优先在属地基层医疗机构享受下沉专家号源。鼓励中小学在职教师提升学历,公办学校在职在编教师取得研究生学历给予1万元奖励,取得博士学位给予3万元奖励。

此外,为进一步加大教育引才留才力度。大力提高瓯越领军教师年度贡献奖,其中省特级教师人均提高至7万元,市第一层次教师人才(正高级教师、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人均提高至4万元,市第二层次教师人才(省市教坛新秀、教坛中坚、教坛宿将)人均提高至1.2万元。据统计,温州对骨干教师的总奖励资金较当前翻了一番,将增加到3500万元。瓯越领军教师人才凭“教师礼遇优待卡”,可享受优惠优质的公共服务,如可免费乘坐市域内公共交通、免费游览市域内国有各大重点景点、享受温州机场和铁路南站绿色通道服务等。

为保障《意见》中每一项与教师息息相关的措施落实到位,让全市教师切实感受到最贴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优待,温州将加强部门联动,每年开展教师疗休养、体检、乡村教师待遇等工作落实情况核查,将“礼遇优待”纳入教育督导的重点内容,并依托“两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和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持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努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为建设温州教育高地、打响“学在温州”品牌、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提供有力的教育人才保障。

20条政策一览

畅通教师专业发展通道

设立卓越校长培养、乡村教师筑梦成才、模范班主任培育基金

加大教育引才留才力度

实施教师学历提升奖励

加强教育人才住房保障

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长效机制

切实提高幼儿园教师待遇

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

加大乡村教师参加中、高级职称评聘倾斜力度

改善偏远乡村教师食宿条件

开展教师职业礼遇活动

健全完善教师荣誉体系

提供优惠优质的公共服务

关注教师身心健康

保障课后服务课时待遇

健全课后服务保障机制

合理安排教师的作息时间

调剂好课后服务力量

加强教师人文关怀

切实解决教师的实际生活困难

来源: 中国教师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