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见习记者 刘玉涵

正月十五,代表着年味的尾声。但对于一名宋朝人来说,过年的快乐远没有结束。或者说,一场盛大的狂欢才刚刚开始。

开工?那还要到正月十九呢。

没错,宋人不仅有元宵节,更是有五天的元宵假(从正月十四开始),而且在正月十八的晚上,他们还会收到一份“开工利是”,在此之后才正式开启新一年的劳作。(是谁流下了羡慕的泪水?)

宋朝元宵节如何过(闹元宵宋代的正月十五居然还有这个假期)(1)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利是”也作“利市”,早在《易经》当中就有记载,有本少利多的意思,是吉兆的象征,和我们今天常说的“红包”很类似。

根据周密《武林旧事》的记述,在元宵节的最后一天晚上,临安府尹会乘着轿子,到大街上拜会市民。官员们背着装有纸币的大袋子,给小商贩们发利是。

原文是这么说的:

“至五夜,则京尹乘小提轿,诸舞队次第簇拥前后,连亘十余里,锦绣填委,箫鼓振作,耳目不暇给。吏魁以大囊贮楮(chǔ)券,凡遇小经纪人,必犒数十,谓之‘买市’。”

这场景,真是热闹非凡。歌舞队伍前簇后拥,众人摩肩接踵,排出十多里的长队。一路绫罗绸缎、琴瑟箫鼓、华灯宝炬、火树银花,确实“耳目不暇给”。

这人一多,场面一热闹,就有人来“钻空子”了。

朝廷的利是只发给小商贩,是不是有点偏心呐?不是小商贩也想领利是,怎么办呢?

一些“机灵”人有了主意。

他们用小盘子盛上几块梨片和藕片,扮作小商贩,就可以分得一份利是了。更有甚者,借着人多的掩护,在人群中窜进窜出,反复领取,一下能请好几份利是回来。

虽说这样的行为不可取,但是官府呢,并不禁止。毕竟,这天大家都是为了讨个好兆头,这样的现象也算是节庆里的一件乐事。

宋朝元宵节如何过(闹元宵宋代的正月十五居然还有这个假期)(2)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发利是”只是节庆末尾的一项小活动,主要目的是号召大家开工,但足以见得宋人的元宵灯会是怎样的一场盛会。而这灯会,还不只开一天,而是连开至少五天。

在唐朝,元宵节放灯时间是三天;宋太祖在乾德五年正月的时候下诏,把放灯时间延长到了五天;到了南宋淳祐年间,更是正月十三就开始放灯,连放六天。

“家家灯火,处处管弦”,这几天临安城内是“花市灯如昼”“夜夜鱼龙舞”。

走在临安城的大街上,能看到的灯品多达成百上千种,新巧奇特、无所不有。

其中,苏灯为最,由五色琉璃制成,最大的圈片直径能有三四尺,上面画着山水人物、花竹翎毛,很是好看。

此外,还有全部都用琉璃制成的无骨灯,用五色珠做网、垂着流苏的珠子灯,镂刻精巧的羊皮灯,花样繁多的罗帛灯……数不胜数。

有些花灯里面就挂上了灯谜,供人猜射,猜灯谜的活动正是从南宋开始的。

宋朝元宵节如何过(闹元宵宋代的正月十五居然还有这个假期)(3)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而最宏伟壮观的,当数“鳌山”了——一座琉璃灯山,就像背负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的大龟。

灯山高达五丈,有五六层楼高。里面的人物灯都用机关控制,可以活动,在层叠的彩楼之中“上演”着各种传奇故事。

这灯山也确实就像鳌背上的仙山一般:珠光花影,流苏宝带,璀璨夺目,难以正视。走到近前,还能听到其间有新曲奏出,宛如仙乐,声闻人间。

也难怪周密直言:“恍然如在广寒清虚府中也。”

灯山之上,伶官奏乐;灯山之下,百工竞艺。

歌舞、杂耍、傀儡戏,杵歌、竹马、踩高跷,好不热闹。

等到夜深了,百余架烟火齐放,那便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宋朝元宵节如何过(闹元宵宋代的正月十五居然还有这个假期)(4)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视听之极乐,口腹自不会缺席。

“乳糖圆子、科斗粉、豉汤、水晶脍、韭饼,及南北珍果,并皂儿糕、宜利少、澄沙团子、滴酥鲍螺、酪面、玉消膏、琥珀饧、轻饧、生熟灌藕、诸色珑缠、蜜煎、蜜果、糖瓜蒌、煎七宝姜鼓、十般糖之类。”

谈起元宵的吃食,周密是如数家珍。

我要是回到那时候,不把这一溜吃个遍,绝不回家。

宋朝元宵节如何过(闹元宵宋代的正月十五居然还有这个假期)(5)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盛宴总是会散去,但你不要以为,人潮退却、花灯收起,元宵就算结束了。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黠者”再次登场。

他们会提一只小灯走在黑黢黢的街上。做什么?拾遗,捡拾游人掉落的钗环。宋人给这种行为专门起了个名字——“扫街”。

扫街的人绝不会空手而归。人山人海之中,掉落的首饰不计其数,自然“遗钿堕珥,往往得之”。

元宵节的热闹,从此也可见一斑。

领完利是,散了最后一场灯会,扫过最后一遍街,新的一年就随第二天的太阳,冉冉升起了。

(我可没有暗示老板们发利是的意思,嗯。)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