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教育部正式宣布,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

  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对“新课标”的总体发展方向研究做出解读:“新修订课程设计方案的一个具有显著变化特征之一就是‘素养问题导向’,素养导向贯穿于课程进行编制、课程教学实施的全过程,从根本上保证了育人工作方向。”

教育部修订各学科新课标(信息量巨大教育部发布)(1)

对此,网友也发起了活跃的讨论。

——“体育成为第三主体,英语主体地位动摇?”

“语文要成为拉分学科了?语文时代即将到来。“

是时候改变我们学习英语的方式了。语言能力的真正提高不在于课堂,而在于日积月累。他们会积累日积月累,只有家人

——“结合这两年的双减和职教,未来的人才选拔重在能力、家教、自然筛选。”

  “新课标”有哪些发展变化?这是一个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信息量巨大的“新课标”中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家长需要特别关注的?

  #1

信息技术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独立课程

《新课程标准》与过去最大的区别是信息技术和劳动力技术两大课程的出现。

《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全球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孩子们将来面临的挑战无疑将围绕着信息技术。

根据新制定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这门课程涵盖了义务教育阶段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的所有年级。3-8年级单独开设课程,占九年总课时的比例必须达到1%-3%。

  在此之前,与信息进行科技发展相关的内容在义务教育研究阶段仅被纳入在综合社会实践教学活动课程中,或以地方课程学习形式在部分省市开设。

“这是一个非常进步的课程。它解决了很多问题,首先是规范学生对网络的理解,网络不是玩游戏的工具,网络应该是获取信息的工具,这是对知识标准的回归。其次,该课程还教学生如何获取信息,识别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如何在信息时代保护自己的隐私。这是信息时代中学生的一种能力,国家把它作为一门课程提供,让学生慢慢跟上《时代》的步伐,把生活和纪律联系在一起,非常好。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这些都是动态变化,所以它是与时代同步的实用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单独的课程,是时代的品牌。”李厚仪年说。

除此之外,李厚仪还提到了另一个变化--单独提供劳动课程,强调下一代儿童需要加强知识和劳动的结合。

 #2

  语文学科地位提升

《新课程标准》中,语文仍然是绝对标准 c位,班级学时比例为20%-22% ,语文学科的核心地位不可动摇。《义务教育》文件详细阐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术质素和课程实施。

1. 课程目标强化素养导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特征和关键能力。 它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2、内容进行设置关注学习生活情境:语文学科发展需要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问题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工作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中国学生可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3.学术质量以质量标准为中心:根据日常生活、文学体验和跨学科学习三种语言应用情境,整合读写、阅读、欣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等汉语实践活动。

4. 充分发挥课程实施的教育功能: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导向。 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引导多元评价。

根据《新旧课程标准》的数据,小学古诗词的数量已从129首增加到160首,初中课程标准进一步更新了阅读要求,要求每学年阅读两至三首经典作品,以构建全书阅读体验。进一步阐明了古典文字和阅读的重要性。

 相较于2011版课程设计标准,“新课标”增加了“学业发展质量”相关研究内容,李厚仪认为:“语文教育学科教学方面,‘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积极的语文学习实践进行活动和真实的语言问题情境,也就是说语文核心素养更重要的是要真实有用,语文教师不仅是一种语言文化交流的工具,不是为考试而考试,为学语文而学语文。要让语文成为中国实用的语言。”

教育部修订各学科新课标(信息量巨大教育部发布)(2)

  #3

英语课越来越难了

在《新课程标准》中,英语课时数的比例仅为6%-8%,甚至比体育课还要糟糕。许多家长对此感到困惑,这是否意味着英语课不再重要? 事实上,在旧版课程中,英语的比例也是6-8%,英语并没有“下降”。

由此可见,英语三大专业的地位仍然没有改变,但英语课时相对较少,考试难度增加了。

  根据《义务教育学习英语教学课程设计标准》文件的分级变化研究显示,未来的英语水平考试也将从理论知识考查转向创新能力考查。“旧课标”把英语专业课程内容分为五个等级,“新课标”中,等级将为三级,但提出了一个一级 的概念, 号意味着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们可以学得更多,进一步发展规范了培优需求。

  义务教育发展阶段的词汇量新旧版课标均为1600个,但新课标明确规定,最高级别的幼儿词汇量是 2000个,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可以学更多,意味着我们学生信息之间的分流技术差距会更大。

“新课程标准”提出,每周课外视听时间不少于30分钟,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英语。仅仅依靠课堂学习还远远不够。家庭和学校应该为孩子们提供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而英语的学习更依赖于家庭教育。

此外,鼓励英语教学体系逐步适应国际标准,仅靠语法和毛笔问题来提高英语成绩是不适合未来英语学习的。

  #4

  体育受高度重视

以课时比例计算,新课程标准中体育与健康课时比例为10%-11% 。

《新课程标准》表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的内容领域正在不断拓展。新课标中的“专项运动技能”部分,除了基本运动技能、身体素质等为学生终身身体素质奠定基础的大项外,还包括田径、球类、体操、水上或冰雪、中国传统体育和新兴体育六大项。

  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在进行新闻信息发布会上介绍“新课标”具体修订工作情况时表示:“为了弱化学生‘喜欢中国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的固有现象,此次新课标要求更加需要注重强化了一、二年级的体育教学活动幼小衔接,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更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帮助提高孩子们可以建立起一个运动产生兴趣,提升自己运动方式参与度。”

最近,“体育已成为第三主课”的消息已经在网上被刷上,但事实上,早在2011年版的课程中,体育课的比例就已经超过了英语。

根据中国教育科学院体育与健康艺术研究所所长吴键的说法,“三等的比例并不意味着体育确实占据了第三重要位置。”

旧课程标准中体育课时的设置没有引起这次那么多人的关注,也反映了社会对体育的日益关注和期待,体育也正成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话题讨论

你觉得 体育和英语哪个更重要?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