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真实历史原型(贾宝玉历史原型)(1)

乌衣门第里的落寞儿

康熙十五年,容若补考殿试,他考取了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这个消息让一心想要他出仕为官的纳兰明珠欣喜异常。在显赫的官宦家族,很少有后代会脚踏实地以科举之路走入官场,而容若成了其中的少数之人,他成了纳兰明珠的骄傲。

距离上一次失意已经过去三年,这期间他一点一点地从失落的沼泽中走出,他遇见了那个在他生命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的妻子。这三年改变了他太多,他又回归到了那个云淡风轻的纳兰容若,于是当他考取进士之时,心中无比喜悦,身边有情投意合的妻子相伴,他有了奋斗的理由,崭新的生活即将开始,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可事实上他久久未得到委任。他满腔热忱想要施展才华的雄心逐渐被消磨,一腔抱负无处施展。再加上康熙十五年十月,朝廷下诏禁止八旗子弟参加科举考试。一系列事情的发生让容若心中的美好蓝图面目全非,未来对他来说变得不再明确。

马齿加长矣,枉碌碌乾坤,问汝何事。浮名总如水。拼尊前杯酒,一生长醉。残阳影里,问归鸿,归来也未。且随缘,去住无心,冷眼华亭鹤唳。

无寐。宿醒犹在,小玉来言,日高花睡。明月阑杆,曾说与、应须记。是蛾眉便自、供人嫉妒,风雨飘残花蕊。叹光阴、老我无能,长歌而已。

——纳兰容若《瑞鹤曲》

古往今来,怀才不遇是才子们歌咏不衰的主题,那些老掉牙的陈词感叹即便由容若来写也是并无新意,因为他抒发的只是内心的苦闷,只求自己一个痛快。

他的年龄又长了一岁,可是依旧在时间的流逝中碌碌无为。虚浮名利如流水,让人不可捉摸,他又何必为此所累?倒不如喝尽杯中酒,好一醉方休。残阳落日中,大雁成群结队,他想问它们是否已经回来,只是大雁离也好,留也罢,与我又有何干系。我只冷眼等鹤鸣于亭,看看陆机曾发过的誓言是否奏效,若真有鹤鸣,定是他洗白冤屈之后,绝尘归来。

容若又是一夜无寐,饮酒宿醉让人如梦似幻。他曾凭栏望月与天上的神女对话,感叹人生无常,犹如风雨摧残花蕊,又何须为此而添愁增恨。

那些都是宽慰自己的话罢了,岁月不饶人,我的年岁随之增大却一身无用,也只能用笔来抒发愁思了。

整整两年容若都只有进士之名却无进士之实,尴尬地等候着属于他的人生。直到康熙十七年,皇帝赏识他编著的《通志堂经解》,又由于他出身显赫——他的母亲出身爱新觉罗皇族,他的曾祖父金台石是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是皇太极的生母,他的家族与皇室沾亲带故,因此他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三等侍卫的官职。

容若的父亲纳兰明珠也是从皇帝身边一个小小侍卫做起的,容若如今也成了皇帝身边的侍卫,这似乎预示着他会走和他父亲一样的道路。

容若以武将出仕,最开始他确实有些失望。虽然他曾梦想驰骋疆场,击溃蛮夷,拯救百姓于战乱之中,可骨子里的文人气质让他更想以文入仕,用一支笔挥斥苍穹。但皇帝金口玉言,局势已定,既然他已经走上为官之路,如果真的可以效力朝廷,替百姓谋福,文官武官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只是御前侍卫这个职位是满洲贵族官僚子弟不必通过考试就可获得高官厚禄的一条捷径,容若有些哭笑不得,这样的闲职让他为了考试而辛苦的日日夜夜成了一个笑话,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天子皇权,他又奈若何?

不过还好,他有妻子相依,有挚友相伴,为官的苦闷得以找到宣泄的出口,他有了一个新的地方去游弋在诗词的世界中——渌水亭。

自从表妹离开,他无法再踏进暮烟亭一步,那里充斥着过去的回忆,他一个人无力承担那些两个人的莞尔。于是他修建了渌水亭,这里成了他的世外桃源,也是他心灵的栖息地。

“野色湖光两不分,碧云万顷变黄云。分明一幅江村画,着个闲亭挂夕曛。”这是容若为渌水亭写下的短诗,寥寥数句就将渌水亭依水而立、碧波荡漾的景致刻画得入木三分。田园风光足以让人卸下一身疲惫,以水为友、以水为伴,容若在此疗养,作诗填词、研读经史、著书立说,并邀客燕集,雅会诗书。

他出身乌衣门巷之中,却无心官场,孤独地走在山水中只徒留一个背影,斜阳余晖下,单薄的身影显得那么倔强,又如此落寞。不过他并不在乎,与其浪费时间在无法一展雄心...

“垆边唤酒双鬟亚,春已到卖花帘下。一道香尘碎绿苹,看白袷亲调马。烟丝宛宛愁萦挂,剩几笔晚晴图画。半枕芙蕖压浪眠,教费尽莺儿话。”那是春天的渌水亭。

少女买酒,帘下卖花,鸭鹅戏水,惊碎浮萍,一派春意盎然,活泼灵动而富有生机的景色。他的心为之沉醉,只是那个身着旧时士人衣裳的人在堤岸驯马,让他思绪泛滥,原来未考取功名的人竟然如此之多。不过还好他可稍稍放下心结,绘出晚景春图,倚着芙蓉枕,伴着黄莺的啼叫而眠。

词人的心思最难捉摸,他在遥望春天以后,却在秋天伤感抒怀。

“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蹙损金波碎。好天良夜酒盈樽,心自醉,愁难睡。西风月落城乌起。”

悲秋伤怀是文人词中不变的主题,容若也不能免俗。很少有人能人生是一场绚烂绽放:纳兰容若词传在秋天不伤感,似乎秋天就适合缅怀,让过往曾经变得清晰,不再扑朔迷离。

夜色如水,月亮映在水中,微风吹得人衣袂飘飘。水中鱼儿游泳,搅碎了一池月色。这样好的夜晚该有美酒助兴才好,心被酒灌醉,可愁思却凸显得更加清楚,让人难眠。漫漫长夜,西风袭来,月亮随之隐匿,东方泛起了鱼肚白,京城正在悄然苏醒,新的一天就这样来临。

也许在很多个夜晚,容若曾无数次地一个人看着月亮落山,看着京城的天空逐渐被朝霞占据,直到最后迎来清晨,那些难熬的夜,在日复一日的磨合中变得习以为常。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一阕《浣溪沙》,蕴含了他百转千回的心思。他在踽踽前行中默默地成了一个孤独的惆怅客。也许在某一个无眠的夜晚,他听见远处传来的笛音,那音符如同泣泪,让人闻之心碎。

那个夜晚,他仿佛从笛声中感知到了那人和自己相同的心境,他知道吹笛人为何而悲,因何无寐。两个未曾谋面的人,凭借笛声便可引为心中的知己,产生共鸣,甚至由此推测他们本可以互为知音,古人之间隔空的玄妙实在让人向往。

多情思,惆怅客,他给自己的评价永远都是独自行走的人,因为即便他想结伴而行,也注定找不到从始至终能陪着他前行的同伴。他的情思柔情万丈,举笔落墨之间,汇成一道轻烟在眉间笼罩,愁绪叠生,与他的落寞并肩而立。

惺惺相惜英雄气

亲情、友情、爱情,这三种情从始至终穿插在每个人的生命里。大概所有人心中最理想的生活就是父母身体安康,与爱人琴瑟和鸣,再与三五好友侃侃相交。但这三种情却各不相同,有的人不善于交友,却善于言情,有的人乐于交友,却羞于吐露情感,而容若却不同,他热爱结交朋友,更善于对爱人吐露情思,是一个情感丰富的有情人。

容若一生结交无数好友。那些朋友的身份、地位、年龄、地域各不相同,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热爱诗词,他们才学傍身,有着诗情画意的心境,总能在容若心神倦懒的时候给他莫大的支持。

他们总会在渌水亭相聚,徜徉在诗词天地,远离官场的勾心斗角,恣意抒发他们积功兴业的想法。

关于他的朋友,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他的老师——顾贞观。作为贵族子弟,按照常理来看,他最先接触并且成为朋友的人应该是与他同是贵族的公子们,可容若却偏偏与他的老师成了忘年之交。

崇祯十年,顾贞观在无锡出生。他的祖上皆是读书人,曾祖顾宪成,是晚明东林学派的领袖;祖父顾与渟,四川夔州知府;父亲顾枢,是东林学派另一领袖高攀龙的门生,母亲王夫人也是成长于诗书之家,因此他自小就在文化氛围浓厚的家族中成长。他禀性聪颖,自幼学习经史,对古诗词尤为感兴趣。少年时代,他参加了由吴江名士吴兆骞兄弟主盟的“慎交社”。在社中他年纪最小,却“飞觞赋诗,才气横溢”,与声望甚隆的吴兆骞齐名并结为生死之交。

顺治末年,顾贞观辞乡游历,康熙元年以“落叶满天声似雨,关卿何事不成眠”一句名噪京城。他在康熙五年中举,任国史院典籍,官至内阁中书,但在康熙十年,却因受同僚排挤,黯然归乡。

少年成名,意气风发,而后又壮志难酬,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与容若有着相似的成长轨迹。

康熙十五年,顾贞观39岁,他经国子监祭酒徐元文推荐,重返京城,入内阁大学士明珠府中住塾师。在他教授容若的过程中,发现这个21岁的年轻人有着超乎同龄人的老成,同时又兼具一颗出尘洁净的心,他们的笔触和观念是这样的相似,在诗词的世界里两个人填词练字,一唱一和甚是合拍。他与容若相见恨晚,渐渐地成为了交契笃深的挚友。

《清稗类钞》的作者徐珂曾说:“容若风雅好友,座客常满,与无锡顾梁汾舍人贞观尤契,旬日不见则不欢。梁汾诣容若,恒登楼去梯,不令去,不谈则日夕。”所谓良师益友,大概就是如此吧。

在容若的世界中,交友从不看年龄与家世,只追求是否能与他志同道合,那份真挚,实在是功利泛滥的京城中的一股清流。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纳兰容若《金缕曲·赠梁汾》

这首词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张扬之气,有着他年少轻狂的影子,容若酣畅淋漓地写出了内心对金粉世家繁华与当下喧嚣生活的不屑。

他原本是个潇洒才子,混迹于京城的官场之中,而这一切不过是因为自己出身于高贵门第和命运的偶然安排罢了。在官途之中,他见过太多为了自身利益而罔顾那些有着真才实学的人,因此容若仰慕平原君广结贤士的行为,希望能有赵国平原君那样的人来善待天下贤德才士。只可惜自己的这般心意,并不为人所理解。可是万万没有想到,他竟然能遇见顾贞观这位知己。

从古到今,多少才艺双修、德如芝兰的人因谣言中伤而被迫离开梦想的道路,可是人生在世,难免遭受挫折苦恼,又何必将这些伤心事放在心间耿耿于怀不得释然?所以那些悲伤的过往在偶然想起之时就冷笑一声将它暂且放在一边吧,否则不要等到人生垂暮才懊恼自己一生都没有了却心结并好好享受人生。

如今一朝相见,便为知己,他日若有经历千万劫难的那天,我们之间的友情也要万古长存。后半生的缘分,虽然来世也许难以补足,但如今君子一诺千金,我一定将今日你我的交情牢牢记在心里,定不相毁。

容若初识知己的喜悦在词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么多年他也有过谈得来的朋友,可是从未遇见过如同顾贞观这样与他契合的知己。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他许下的共患难的承诺,注定会用一生去证明,事实上他确实做到了。

康熙十五年末,顾贞观为好友吴兆骞流放宁古塔一事求助于容若。

吴兆骞是江南人士,他在顺治年间的丁酉科场案里受到误判,举家流放宁古塔。康熙十五年,吴兆骞在宁古塔已经待了十九年,这年顾贞观为了营救好友,到京城走动,结识容若,为吴兆骞向他求助。一开始容若并未应允,而后那年冬天容若与顾贞观同去千佛寺,冰雪之中顾贞观再忆从前,触景生情写下《金缕曲》。容若是性情中人,这首《金缕曲》情真意切,他在其中看见了顾贞观与吴兆骞的情谊以及他对吴兆骞的牵挂,容若见词而泣,为顾贞观的义气而感动,遂以五年为期,答应顾贞观去营救吴兆骞,并以一首《金缕曲》相和,表明自己的决心。

洒尽无端泪,莫因他、琼楼寂寞,误来人世。信道痴儿多厚福,谁遣偏生明慧。莫更著、浮名相累。仕宦何妨如断梗,只那将、声影供群吠。天欲问,且休矣。

情深我自判憔悴。转丁宁、香怜易爇,玉怜轻碎。羡杀软红尘里客,一味醉生梦死。歌与哭、任猜何意。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知我者,梁汾耳。

——纳兰容若《金缕曲·洒尽无端泪》

容若因顾贞观的词而落泪,劝解他不要因为挚友的事让自己心神寂寞,空守琼楼,也不要为功名所累,因为那些都是如浮云般的虚名而已,为官出仕只是枷锁,倒不如一身轻松地享受人生。珍惜眼前的一切吧,一定要与我一同逍遥在这世间,因为能知晓我心意的也唯有顾贞观你一人而已了。

按照容若的性子,认准的朋友他定会竭尽全力去帮助,肝脑涂地。但纵观整个事件,也许顾贞观从一开始接近容若就是带着些功利性的,因为以他当时的身份地位,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救出吴兆骞。一开始经引荐结识容若,他应该只是为了吴兆骞,但经过一番深入接触,他们二人一见如故,如同多年未见的老友,千言万语都不觉多。容若也并没有怪罪顾贞观有意图地与自己结交,也许一开始他也曾质疑过顾贞观与他结交的真心,但当他看过了《金缕曲》,心中只剩下对顾贞观的钦佩,于是便欣然答应这件事。为了这份珍贵的情谊,他愿意为之奔走,出一份力。他更相信顾贞观是一个值得他结交的人。

后来经过多方奔走,容若甚至请父亲纳兰明珠从中斡旋,最终筹金两千,终于在康熙二十年将吴兆骞从宁古塔解救出来,前后刚好用了五年的时间,他终没有辜负那年自己许下的承诺。

营救吴兆骞之举轰动京城,没有人想到养尊处优的纳兰府大公子会为了一个无权无势的江南文人如此不遗余力,那个权谋横行的时代,一心为义而不求回报的情谊实属罕见。

在门第上,容若比身边的一些朋友高上许多,但他从未轻看任何一个人。他从出生起就握在手里的人脉地位,是那些出身布衣、一心想要入朝为官的人努力一辈子都未必能够得到的,可对此他却毫不在意。在他看来,那些都是身外之物,哪抵得过真挚情谊,抑或是拥有的从来都不被在意,得不到的才心心念念。

只有自己的内心富足,才能发自肺腑地为别人庆贺而毫不嫉妒,为别人担忧而毫不窃喜。容若就是这样,他拥有了一切,因此得以在喧嚣的尘世中守住自己的本心——他需要的仅仅是真挚的情谊,因为他根本不需要用本心去交换那些功名利禄,他这一生所求不过一个“真”字罢了,至于那些权势钱财,在知己面前根本不值一提,他生命中留下的人,从来都不复杂。

迟到的《柳枝词》

一枝春色又藏鸦,白石清溪望不赊。

自是多情便多絮,随风直到谢娘家。

——纳兰容若《柳枝词》

一年四季,春暖花开,不是每个季节都会有人陪在你身边看细水长流,总会有一段时间你是“孤苦伶仃”的。也许那是一段情事,让你心痛很久,最后以血泪铸笼,将情爱封锁其中,永不提及。可是总会有那么一瞬间,你望见的也许只是曾一起抚过的柳,于是伪装多年的无所谓就此崩塌,记忆的闸门猛然打开,那些曾努力封锁的记忆如洪水猛兽般将你吞没。

可错过亦只能错过,短暂的情缘只是为了告诉你,你们不会再有瓜葛,更无关系,多少风花雪月就在两情缱绻中再也寻不到最初的踪迹。相偎白首让人羡慕,可爱而不得又何尝不是一种独特的爱情旋律?只有失去,才能再遇见,而那时对错亦不重要。

对于容若来说,他的爱而不得是他那位表妹,那一段隐晦不明的情事,一直跟在他的身后被人津津乐道,百年间从不停歇。

初恋永远最难割舍,因为它带给你的是一段清新又朦胧的情窦初开,就像初夏的果子,甜甜中夹杂着淡淡的酸,那是初尝情事的雀跃与娇羞,容若一直以为他忘记了,所以再不曾和旁人提起,可真正的忘记从来就不是回避。

其实,他还记得那一年的初春,那是他第一次遇见她,她打小楼骑马而过,回首巧笑一片嫣然,嗒嗒马蹄留下一骑香尘。再后来他跨进家门,抬眼便瞧见容貌清丽的她倚着纳兰府花园的花柱,双手绞着丝帕笑意盈盈地唤他表哥。春寒料峭,阳光未满,她穿着粉色的衣衫,眸若星辰粉面含笑的模样,惊了容若的眼。

青梅竹马无嫌隙,容若初尝少年爱恋的悸动,他笔下一阕阕堆满了风花雪月的词作似乎一下子找到了主人,他写遍天下有情人,终有一天自己身旁也有了佳人的陪伴。

雨落芭蕉,声声心醉,她捧出香炉与他焚香抚琴,香烟袅袅,混着琴音,飘落到不知何方。

梨花初绽,微风拂面,她浅笑着拿着花枝抵在额间的样子,看呆了情窦初开的少年。

暮烟亭晚,玉荷飘香,送来绵绵香烟笼罩在二人身边,她一袭红衫伫立溪边掬水而扬的娇俏,搅乱了他的心。

那是一段飘着木棉花香气的时光,大概两情相悦尚未言明是一段感情中最美的时刻吧。容若早已倦怠父亲口中光耀门楣、建功立业的那些抱负,他只想寻个机会告诉她,他想与她长相厮守,悠闲地过着闲散的日子。或奔赴在山林,或相偎在月下,吟诗诵词,焚香对饮,只要她在身边,安然度过漫漫余生。

于是那晚月下的荷花,她眸中盛满了星辰,亦得了容若一生的情话。

可世间哪有这么多的美好得以两全?他们在不知情中度过了最美的光阴,闲散的生活总使岁月变得慵懒,三年一次的选秀彻底打破了这段美好的情缘。

她出身八旗,家族给予她尊贵的身份,她亦需担负家族的荣耀,身为女子,她的姻缘自然身不由己。可幸运的是当她怀着少女心思的时候,遇见了容若,这是她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因为在她无忧无虑的年华里遇见了最纯粹的爱情,即使他们最终走向分离。

她入宫的那日,曾跟着各个世家小姐走过一道道宫门。距离那个地方越来越近,她知道自己的爱情会随之越来越远,直至最后灰飞烟灭,再难寻到一点存在过的痕迹。她不知道容若会不会来,她不敢回头看,她怕真的看见了他,就再也无法鼓足力量踏进紫禁城的门。

容若已经忘了她入宫后自己在纳兰府日日夜夜的煎熬,他祈祷她可以落选,又深知以她的家世容貌必然得以入选,矛盾的心情让他难以平复。终于消息传来,他心爱的表妹成了皇帝的妃,自此一道宫墙彻底隔绝了二人的万千情丝,青梅竹马,到底比不过天子姻缘。

思念绵长,爱情又岂是在短时间就能转移得无影无踪?他以为的天长地久就这样消失了,甚至都不曾好好道别,世间情缘最伤心,这变故让他一病就是一春。她留给他的回忆,已经在容若心中与身体滋生为一体,藏在他的体肤之中,稍一拉扯,就痛彻心扉。

生病的那段时间,稍有好转他就会坐在院中呆呆地望着柳树,看嫩绿的枝桠逐渐变成深绿,随风摇摆,轻轻拂过他的脸颊。固执的容若一坐就是大半天,任冷风吹过,也不肯回去,仆童见他面色苍白,只得再给他披上厚厚的外衣,祈祷公子可以早日康复,免受寒疾之苦。

其实,只有他自己知道为何这般执念地守着院中的柳,因为那里藏着他的情话,他多希望自己的执着可以让那人知道,即便不能在一起,也可以有万千情丝相连,彼此万不要相忘。

可容若毕竟不是女子,他不会了解女子的细腻心思。一个被锁在宫中的女子,失去了一生的爱情之后,她的心变得冰冷,不再温暖。她曾是那样一个明媚的女子,一颦一笑都带着张扬的美丽,可如今在高墙内院中,有关容若的任何消息,她都不愿知道,也不敢知道,因为此生他们都不会有任何瓜葛,既然如此,又何必拉扯不放?那些感情被她生生地压住,不愿露出一点端倪。

一道春风吹醒了沉闷的容若,他浅酌杯酒,思绪飘了好远好远。他记得他们的初见正是春天,眼下柳絮纷飞尚可寻入宫樯,而自己可以站在金銮殿上,却无法走入后宫将挚爱之人揽入怀中。罢了罢了,自己也是多情的人罢了,他望着飘飞的柳絮,只希望它们承载着他深深的爱恋,穿过宫墙带到她的身边,那是他的深情,更是他再无法言语只得深藏着的爱恋。

一首《柳枝词》道尽了他的心酸不甘,可那又能怎样?时间这剂良药,总会在潜移默化中治愈伤心的人,我们能做的也唯有等待。

此去经年,久得连宫墙似乎都黯了颜色。

又是一年春,宫邸中的柳树发出淡淡新绿,太阳洒下一束束生机勃勃的光。天色尚好,她本在院中小坐,温暖的阳光洒在她的身上,她忽然记起曾和那人说过自己最爱合欢,他还说要寻了合欢林带她去看,多年前的旧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可如今已是面目全非,恍如隔世。

她手中拿着一把新折扇,上面落了层薄薄地灰。这是她入宫那日,容若托人送到她手上的,这么多年一直都搁在扇盒里从未取出,她不敢看,总觉着只要自己不打开它,她与容若依旧没有分开,这一切都只是经年一梦。

可这么多年过去了,对于这扇子她也有些好奇。她轻轻展开扇子,原来扇面绘的是一幅合欢图,粉色飘忽的花朵是那样惹人怜爱,微风吹过,仿佛扇面中的花朵也随之摇动,她红了眼眶,嘴角有一抹笑,当她翻过扇子,一首《柳枝词》工工整整地写在上面,她读罢全诗,泪水止不住地流。

曾经她以合欢向他表明心意,如今他亦以词来向自己传达他的不舍。可她却因为胆怯装聋作哑了这么多年。容若,你是不是一直在等我的回复?是不是也在很多个夜晚难以入眠?如今春天来了,柳絮纷飞,他们都在替你诉说着情话,我本以为入了宫就孑然一身,无依无靠,却没想到这么多年我并不孤单。

杳无音讯让人绝望,两两相猜最耗人心血。人生哪有那么多的如果,容若不恼不恨,只将那段情思深深掩藏,握不住的不再勉强,得不到的也终将释怀,只希望那首《柳枝词》能够被她看到,希望自己附在词中的温情能陪她度过无数黑夜,让她不会冷得无法入眠。来不及说的话,来不及的相守,此刻都融在诗中,唯她一人能懂。

只是,那句共结连理,到底他还是说晚了。

一转身,一辈子

湿云全压数峰低。影凄迷、望中疑。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

——纳兰容若《江城子·咏史》

这世间有多少话,还没来得及说,就回首化作转头空?这世间又有多少秘密,兜兜转转一辈子,都不为秘密的主人所知?大浪淘沙,淘走的是过往,留下的是感情,若人的一生永远都不会有遗憾,那该是多大的幸事?

人生的乐趣就在于,永远都不会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些什么。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还会再见,却不曾想临别时笑着寒暄的下次再见,被推拉了很远很远,久远到多年后记忆中你们始终停留在那个年代,即便就在昨天,可也不能掩盖彼此再无相见的事实,仿佛那只是惊鸿一梦,轻软地飘忽在记忆的云层,若隐若现,再难将之抓在手中。

容若是一颗玲珑心,他知晓那些匆匆而逝的过往,可是藏在内心深处情愫总会在不经意间又冒出来,也许只是一次山中遇雨,就会让他心思迭起,泛滥成江。

天边褪去晴空万里,黑压压的乌云笼罩在山峰之上,一场风雨即将袭来。远处一片迷蒙,如笼罩着一片水汽,不过那不是烟,亦不是雾,而是神女即将来临时出现的瑞兆。只是“巫山神女”之故原本就是一场梦,至于其中发生了什么,除了梦中人,旁人再无法知晓。

一首咏史看似怀古,实际却将情话藏于其中,怎么看都是在欲盖弥彰。容若读书千卷,对典故了如指掌,他也甚爱用典。自己的心意在寥寥数句诗篇中借着典故含蓄地抒发出来,似是无情,实则却藏了万般心思,读罢让人意犹未尽。

《江城子·咏史》中引用的是巫山神女的典故。

《高唐赋》中序言记载,宋玉曾陪着楚襄王一同出游云梦泽,瞥见远处有一种特殊的云气笼罩在高堂观上,这种奇异的景致勾起了楚襄王的好奇心,宋玉见此解释说那是传说中的朝云。当年楚怀王来高堂游玩,疲倦后在高堂馆小憩,半梦半醒中看见一个女子向他款款走来,自称巫山之女瑶姬,楚怀王见她容貌倾城,天地万物都不及她一人之美,于是宠幸了她,巫山云雨留下一段佳话。瑶姬告别的时候,说自己住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说完就走进烟雾之中消失不见。楚怀王梦中惊醒,发现再难寻觅佳人踪迹,但他却难以忘情。第二日清晨,楚怀王依瑶姬所言向山上望去,果然见到一种奇特的云气,便给那瑶姬立了庙,号为朝云,以示怀念。

亦真亦幻的感情向来让人心驰神往,或许他曾经也有过一次这样的爱恋,在机缘巧合之时,邂逅一位姑娘,他们心有灵犀,可最后却不得不分别,这一段短暂的时光在他心中如梦似幻,美好得让他沉湎其中不愿离去,却又短暂得让他以为一切都好像梦境,于是引用巫山神女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往日那段情事的怀念。李商隐也曾以巫山神女写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的句子,如今容若借用过来,句子中的韵味反而更深一层。

巫山云雨总是让那些浪漫的诗人着迷,那个神女也若有若无地出现在他的感情世界里,他的魂魄似乎又回到了当年,看见了她那羞涩的模样。

“容易浓香近画屏,繁枝影著半窗横。风波狭路倍怜卿。未接语言犹怅望,才通商略已懵腾。只嫌今夜月偏明。”情窦初开的时候总是让人无法把控内心。明明一见钟情,可容若却偏偏不肯直言初见的感受,一定要用什么东西来遮掩自己那颗被情丝扰乱的心,他躲在暗处偷偷打量那人的一颦一笑,心中小鹿乱撞,眼睛却不忍从她身上挪开。可是无奈今晚的月色实在太耀眼,让躲在一旁的他稍稍害羞,生怕被她瞧见自己失态的模样。

感情的伊始都是这般小心翼翼,可携手看过人世繁华后,又有几人能如初见般依旧心动?如此看来,在最相爱的时候分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样彼此心中永远都是对方最好的模样,因为岁月还未来得及将彼此打磨得面目全非。

对于容若来说,那个在心中完美无瑕,让自己第一次心动的人,应该便是表妹吧。

他们走过了那么多的路,有过那么多畅想的未来,可最终难逃一个“离”字。如多数血气方刚的少年一样,他也曾为这段感情努力过,甚至去做了十分大胆的事情,只为去见一面梦中的人。

清朝有一本书叫《赁庑笔记》,作者名讳已不可考,里面记载了一段有关于容若和表妹的故事。

让他牵肠挂肚的表妹入宫后,容若始终不肯死心,终日想着怎样才能再与她相见。后来恰逢宫中有丧事,容若疏通关系化身喇嘛入了宫。可是泱泱紫禁城,在那么多宫人中去寻人谈何容易?即便有喇嘛这个身份作为掩护,他也要时刻提防被熟人认出。他转动眼眸四下查看,实在是找不到他想找的那个人,他只好无奈放弃,他料想或许此生与她的缘分就到这里了。

正当容若绝望之时,宫人分散让出一条路,那个他魂牵梦绕多日的她竟然向他缓缓走来。她还是那般美丽,只是那双眼睛失去了往日的神采,带着些冰冷的空洞。一身华服的她在瞥见容若的时候,眼神忽然褪去冰冷,焕发出了一丝色彩。周围簇拥着数个侍女,两个人明明相对而立,却好像隔了千山万水,无语凝噎,只能深情地望着彼此,用眼神诉说着心痛、思念和遗憾。

他呆呆地杵在原地,而她越走越远。

人潮汹涌,我只在你眼里看见了光,可即便如此,我与你的缘分也仅仅到这里而已。一转身,一辈子,此生我们最近的距离也仅止于此。

“深禁好春谁惜,薄暮瑶阶伫立。别院管弦声,不分明。又是梨花欲谢,绣被春寒今夜。寂寞锁朱门,梦承恩。”

或许那日他从她的眼中读出了孤独,想象着宫廷中无数个日夜,她又将怎样度过。梨花院落本是美的,可她却孤身伫立在台阶上无心赏花。明明是富丽堂皇的紫禁城,可为何如今在她的身上只剩清寒,再无明艳?她是不是会在空荡荡的宫殿中落寞地坐着,如同无数后宫女子一般,在深夜来临之时独自关上厚重的朱门,只留一声叹息。漫长岁月她将怎样挨过?或许也只有在梦中她才能得到君王独一无二的宠爱吧。

时光静静地撕碎美好,空留下眼前的物是人非。他心爱的表妹,那个明媚的如同三月春光的人,终究被压抑的后宫磨成了一个不再朗声欢笑的布偶。

故事终究是故事,真实与否只待后人自己揣测,只是罩在容若身上的情事,永远带着浪漫唯美的色彩。

失去的永远让人难以割舍,因为遗憾永远让人难以忘却。一生一世的诺言听起来总是让人心神向往,可在现实之中,又哪来那么多的圆满?只有在拥有的时候将它紧紧抱住,倾尽一生情感来浇灌,不为开花结果,只为在有一天分别之时心中不会残留遗憾,否则在失去以后一个人守着漫漫长夜,去自言自语那些藏在心中来不及吐露的话又有什么意义?

失去的终将释怀。那些魂牵梦绕、爱而不得的事只适合放在心间,在某个月朗星稀的深夜,把酒临歌,那过往就化作一段人间情事,随着风就散了。

一朵爱情的罂粟花

每个人都希望遇见命中注定的那个人,然后与他长相厮守,不离不弃。爱情会上瘾,两情相悦是举案齐眉,携手一生叫白头偕老,而那些未能相守到最后的痴男怨女只得劳燕分飞。时间模糊了那人的模样,曾浸入到骨髓中的爱情却难以抽离。而那时,爱情成了穿肠而过的毒,让人割舍不下,欲罢不能,直至纠缠一生。

一壶青梅酒,伴着月光悠悠饮下。那颗被柔情填满的心以酒为引,裂开了缝隙,那朵爱情的罂粟从中生出,开得无比妖娆。驻扎在心中的花,注定是容若一生的毒瘾。

关于他的初恋,他有太多的放不下。在容若的感情世界里,他一边记录着她的美好,一边惋惜着此情已去,而他最常做的,就是在怀念中试着用力将她忘去。可一颗带着思念的心,怎能压抑住未曾熄灭的情思?他所做的一切,都不过是一场饮鸩止渴的徒劳。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簿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纳兰容若《青山湿遍·悼亡》

一首悼亡词,流尽辛酸泪。是生是死,是留是离,都在他的笔下变得难辨真假。有人说这是容若写给卢氏的哀歌,可在《草堂嗣响》中收录的内容中,标题上并没有“悼亡”二字,所以这首词极有可能是为他那位传说中的表妹而作。

清泪横流沾满青衫,自她走后旁人再多的安慰又能如何?有情之人又如何能忍心把那段情遗忘。

还记得她刚走的那半个月,容若卧病在床,每当深夜来临的时候,他总会在恍惚中听见用剪刀剪掉灯芯的声音,仿佛她并未离去,他们还是会如从前那样秉烛夜谈。

表妹生来胆小,总是害怕自己一个人待在空荡荡的屋中,如今她自己躺在那冷冷的幽暗的灵柩里,无人相伴。梨花绽放,玉影婆娑,幽幽冷风吹过,这该是多么凄凉。但愿她的魂魄能被指引,这样在梦中她可以重游回廊,看看这个曾充满了二人欢笑的地方。

那个埋葬了无数宫人的玉钩斜,到如今已荒草丛生,残阳笼罩。他愿拼尽全力用眼泪将她唤醒,可他深知那只是徒劳而已,他只能将思念的泪水混入祭祀的椒浆之中,只为让九泉之下的那人知晓自己的思念。可是只怕这样的自己让墓穴中的她为此忧伤,还会轻叹一声:你莫要因此伤心劳神,孱弱的身体定要自己好好保重。

可伊人已逝,哪还会有破镜重圆的那天,一想到往日种种,心中怎能不肝肠寸断?

那个远在宫廷之中的表妹香消玉殒,紫禁城外的容若闻之心碎。人生在世最受不得生离死别,只是他与皇宫相隔甚远,哪怕心中有再多的眷恋,后宫女眷的事务他也无法触碰。他能做的也只有在千里之外,为她写一阕词,来祭奠那短暂的相处时光。

“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破镜重圆,这是他深藏心中的夙愿。《本事诗》中记载,陈国末代皇帝陈叔宝的妹妹乐昌公主与徐德言结为夫妻,恰逢天下动荡,硝烟四起,徐德言预感皇室不保,自己和乐昌公主也许会被迫拆散。于是他取出一枚铜镜,将它一分为二,双方一人各持一半,并和妻子约定将来如果被迫分离,就在每年正月十五的那一天让妻子拿着半面铜镜去市集卖,如果他还活着,一定会去将它买下。后来陈国灭亡,夫妻二人被战乱分离,乐昌公主被赐给杨素为妾。徐德言千辛万苦打探到公主的下落,赶忙奔赴长安,终于在正月十五的时候在市集遇到一位老者高价售卖半面铜镜。徐德言认出那镜子就是自己与妻子之间的信物,于是写了一首诗托老者转交。后来杨素得知此事大为感动,又将乐昌公主还给了徐德言,他们夫妻二人终于得以团聚,有情人终成眷属。

其实在容若心中,从表妹入宫那一刻起,他就时常幻想有一天他们会破镜重圆,穿越重重险阻,最终相守一生,毕竟在容若心中她是第一个被他认定为挚爱的人,可是这个愿望永远不会实现了。

别离难相聚。他读过那么多书,看过那么多诗,为什么那么多踏过千山万水最终得以相守一生的故事,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

圆满难求,所以才会如此让人艳羡。他永远都不可能亲自给予所爱之人一生和乐,只能用一生去缅怀。那些入眼寻常的景色,在如今随便一看就能看到过往,深扎心中的回忆使人阵阵抽痛,这辈子,有些爱再难抹去了。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总是别时情,那待分明语。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纳兰容若《生查子·惆怅彩云飞》

彩云纷飞难掩内心惆怅,“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你如今的灵魂飘向何方?

容若知道她最爱合欢。如今表妹魂归黄泉,合欢花开了又败,只剩他一人独赏,垂泪相思。她曾红着眼在入宫那日和他低语合欢寓意恩爱,只是如今这恩爱两不疑的情话,再也不能成真。

与她道别的场景历历在目,情感堵在心口无处诉说。他心甘情愿熬到深夜,绵绵相思雨,他彻夜难眠的痛苦也唯有伴着滴滴雨声,慢慢释怀。

人总是在别离的时候才看清自己的心意,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爱有多深。因为当我们拥有的时候,永远都不会想过自己会有失去之时,因此才会责怪失去得太过仓促,让自己毫无准备。可也唯有这种仓促,才能让你看清你对一个人的情感究竟有多深有多重。

有些爱情注定难以捉摸,但爱到骨子中的深情岂会转瞬就将它忘怀?哪怕知晓未来彼此定会分开,但如果爱情这杯酒是你亲手递过,即便知道里面掺了一生之毒,那也甘之如饴,一饮而尽。

朦胧中,他似是见到她最初的样子。那时容若见她总是脸颊绯红,灿烂的样子像极了随风舞动的虞美人,那是朵飘忽又艳丽的花。如今想来,虞美人本就与罂粟相似,因此也许他一开始就错了,她本就是朵罂粟吧,美得那样张扬,所以才会扰乱他的心神,在时光流逝中逐渐浸入他的心,成为他戒不掉的瘾。

每个人都有软肋。于容若而言,心中对美好爱情的期盼就是他一生的执念,是他无法面对的软肋。多年前这场无疾而终的情事让他难以释怀,始终积郁于心,以至落下的病根纠缠了他一生。

自她走后,容若内心的情感被封存。只有他知道,她的离去,带走了他的春暖花开,只剩下一颗枯败的心,他用沉默为自己疗伤,不再敢去触摸往事。他始终为爱而活,当年的遇见,从一开始就让他中了毒,耗尽一生也难以解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