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文雁兵

什么是橄榄型社会(涌金策你真的了解)(1)

视觉中国图。

【编者按】

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这是中央财经会议首次专门研究共同富裕问题。

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核心在于构建橄榄型社会。会上,“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的目标,再次被提及。

中国的共同富裕大工程,从浙江开始。浙江作为首先探索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示范区,在今年7月发布的《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提出率先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到2025年,浙江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50万元的群体比例达到80%、20-60万元的群体比例力争达到45%。

那么,什么是橄榄型社会?浙江离橄榄型社会还有多远?我们要如何加快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为此,涌金君邀请了一批大咖专家,从不同角度共话橄榄型社会。今天推出橄榄型社会系列涌金策的第一篇,由嘉兴学院经济学院院长、中国共同富裕研究院执行院长文雁兵撰文,为我们深度剖析橄榄型社会的表现、规律与本质到底是什么?

中等收入群体要足够庞大

橄榄型社会,是社会形态或社会结构的一种表现,指社会阶层结构中,极富、极穷的都很少,而中间阶层相当庞大的社会。

从社会学意义上说,中等收入群体的壮大,使得对立的贫富两极,成为一个连续性的排列。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看到拾级而上的希望,有助于舒缓贫富差距蕴蓄的对立情绪,以及由此衍生的系列社会问题。

从经济学意义来说,就是中等收入群体或者中层阶级人数的比例最高,中等收入群体比例不断上升和壮大。

什么是橄榄型社会(涌金策你真的了解)(2)

与之相对应的,便是中等收入群体比例过小或中层阶级人数过少,即病态的沙漏型(或称哑铃型)社会和金字塔型社会。

什么是橄榄型社会(涌金策你真的了解)(3)

目前来看,发达先行国家的中产阶级或中等收入群体,都占较大比例。

如澳大利亚,中等收入群体占66%;比利时、新加坡,中等收入群体占60%以上;意大利、日本、西班牙、阿拉伯联合大公国和英国,中等收入群体达55%以上;爱尔兰、荷兰和新西兰,中等收入群体比例达50%以上。

关键在增加收入和社会流动

从全球视域来看,世界上许多现代化发达国家都是橄榄型社会结构。也正是这种结构,铸就了许多国家今日的发达和辉煌。

从橄榄型社会的基本表象来看,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或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是形成这种社会的关键。

它取决于两个因素:收入增加和社会流动,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前提。

形成和维持橄榄型社会的典型规律,就是要保持良好的社会流动性和形成多元化收入结构。

什么是橄榄型社会(涌金策你真的了解)(4)

首先,从收入增加角度看,橄榄型社会依赖于多元化的收入来源和良好的收入结构。

个人(家庭)或地区的收入结构通常由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组成。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来看,个人(家庭)或地区的收入结构由土地、劳动、资本、管理、技术、数据等各类生产要素收入组成。

发展中或发展落后国家的个人(家庭),收入结构中工资性收入和劳动要素收入往往是主要部分,而这两类收入往往又较低。

因此,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或扩大中层阶级人数规模,进而形成橄榄型社会的关键途径之一,便是提高个人(家庭)或地区的收入结构中的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尤其要创造条件让更多老百姓拥有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以财产性收入为例,发达国家居民收入中,财产性收入在其收入结构中占比在40%以上。

提高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浙江有优势。

如浙江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两个健康”、大力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和助力小微企业发展,都是“藏富于民”的好法子。

什么是橄榄型社会(涌金策你真的了解)(5)

其次,从社会流动角度看,橄榄型社会建立在充分的自由选择和良好的机会平等的流动社会。

中国古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说的是较低的社会流动性,造成的社会僵化和阶层复制;“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则描述了较高的社会流动性,提供的机会公平。

此外,社会学主要从发展过程和社会公平视角考虑不平等问题,强调机会不平等;经济学则主要从发展结果和经济效率角度考虑不平等问题,关注结果不平等。

中国古话“不患寡,而患不均”,意为相比结果而言,人们更注重公平。

遗憾的是,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在其著作《21世纪资本论》中指出,不平等已成为“世界潮流”和全球现象。以劳动和资本要素收入为例,全球劳动收入份额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呈下降趋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7世界经济展望》中指出:

“由于技术进步和全球化,如今发达国家的劳动收入份额比1970年下降4个百分点,美国下降50%,德国和意大利下降 75%;由于参与全球价值链,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劳动收入占比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同样出现下降。”

国际劳工组织2019年使用包含189个国家的劳动收入分布数据集测算发现:

“10%高收入群体挣得全球近一半的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占比从2004年53.7%下降至2017年51.4%。”

社会流动性下降与收入不平等,呈现出很强的相关关系,社会流动性下降容易让经济发展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社会流动性下降会造成。通过提高社会流动性,解决阶层固化、社会僵化、机会零化,消除社会排斥、阶层排斥、经济排斥,实现包容性发展,为个人(家庭)收入增加提高机会和前提。

橄榄型社会让人感觉到希望

劳伦斯·詹姆斯在《中产阶级史》中,分析英国中产阶级发展壮大并影响国家和社会的过程后发现——

自从中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诞生以来,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品味、诉求和消费,并最终在英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社会主流和中流砥柱。

尽管过程有波动,但中产阶级始终在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也就是说,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具有对社会贫富分化较强调节功能和对社会利益冲突较强的缓冲功能。

而贫富分化所导致的阶级对立,势必会加剧社会动荡,于国于民于生产力都极为不利,这是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愿意重蹈的覆辙。

全球知名经济学家阿西莫格鲁,曾全面比较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美国模式”和“斯堪的纳维亚模式”。

前者收入差距过大,但创新激励相对非常大,后者收入过于平均,但创新激励相对非常小,两种模式都各有利弊。

要保持社会的稳定性、平衡性和发展性,对国家来说,橄榄型社会最稳定和最有活力;对社会来说,橄榄型最安全和最有保障;对民众来说,橄榄型社会最自由和最有希望。

什么是橄榄型社会(涌金策你真的了解)(6)

橄榄型社会中最稳定的中等收入群体,在政治上被看作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在经济上被看作是促进消费和内需的重要群体,在文化上被看作是承载现代文化的主体。

因此,橄榄型社会本质是一种动态的社会发展机制,在物质财富、发展稳定、社会流动等方面,具有自我调节和完善能力。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和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也有利于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