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SYX
“相对于花儿和果实,叶子永远不会引人注目,然而泰戈尔却说,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的,专心的,垂着绿荫的。这叶子的工作,指的就是那些平凡又崇高的事业,然而很多人,都想做花朵和果实,你不觉得更伟大的,是那些默默无闻的绿叶吗?子冈,红花还需绿叶配。”
这是电视剧《啊摇篮》开篇时,女主人公丑子冈与丈夫张静平的一段对话。彼时,心心念念要上前线为革命做贡献的丑子冈,尚不那么明白这段话的深意。后来,接下抗战后方保育革命后代的工作,面对孩子们声泪俱下的“不要走”,这位“丑妈妈”终于对“绿叶”的事业有了实感。
革命分工不同,战场有前有后。《亮剑》这类的电视剧,是写前方战场,真刀实枪的敌我斗争;《啊摇篮》笔锋一转,写起了后方战场,“绿叶”保育员们保护红色后代的故事。
战时,一群普通女性从无到有,建起延安保育院,最终带着96个孩子,无一伤亡安全进入北京,这是《啊摇篮》讲述的真实历史故事。
在近年的国产电视剧中,这是第一次将笔触对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原本,这个项目该在2008年启动,姗姗来迟的13年间,发生了什么?从拍摄到播出,是哪些契机,促成了观众如今看到的这版成片?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对话了《啊摇篮》的总制片人、出品人贾轶群,听她分享《啊摇篮》的诞生始末和播出以来的收获。
13年后的“临门一脚”,缘份和苦战
《啊摇篮》的诞生,是一对好朋友“碰”出来的。
《啊摇篮》的总编剧王茜和贾轶群是相识多年的朋友。在“推广”这个项目之前,《啊摇篮》的剧本,已经在王茜手里揣了很多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王茜提起了这个项目,询问好朋友的意向。
《啊摇篮》总制片人、出品人贾轶群
贾轶群提出要看剧本。真实、特殊、震撼,是剧本留给她的第一印象。“看完前5集之后,我就一直在流眼泪,那天晚上都没有睡好觉。”
如果没有贾轶群的“临门一脚”,这部姗姗来迟的作品,可能至今仍在埋没中。用王茜的话说,“我遇到了陕文投艺达的老总贾轶群,就像托儿所等来了丑子冈和沈元晖,《啊摇篮》才终于被推动起来。”
闺蜜情是感性的,工作,需要理性。
两个同样爽快、有韧劲的女人,沟通起来很顺畅,但基于多年的从业经验,贾轶群对王茜提出了一些要求。最主要的两条,一是王茜不能自己演丑子冈;二是剧作结构不太符合电视剧制播规律,要调整。
王茜一一应允。这个项目的第一步,算是迈出去了。
挑演员,组建制作团队,是第二步。
三个主要演员中,饰演丑子冈的海清,是第一个定下来的。
外在的年龄、形象上,海清是符合这个角色的。并且,演技上,也普遍受到观众认可。“我跟海清之前合作过,她是个很纯粹的演员,我相信这个剧本她一定会喜欢。”贾轶群说道。
沟通完剧本,大约一周之后,海清的经纪团队,就应下了这个角色。
第二个定的是周也。《少年的你》中,周也的表演,给贾轶群留下了深刻印象。内心里,她总觉得这个年轻演员,可以再往上走一步,跟一个专业的班底搭档,是双方都受益的事情。
其实《啊摇篮》之前,周也已经有过一次主演红色题材电视剧的经历,经纪团队担心角色会重复。在跟周也的经纪人通完一个小时电话后,贾轶群打消了对方的顾虑。
李泽锋在《啊摇篮》中的出现,是观众想不到的。大多数人觉得,这是《三十而已》播出后,剧组看中了李泽锋的“流量”。殊不知,张静平这个角色,是李泽锋主动请缨。
2020年上半年,《三十而已》播出之前,李泽锋去横店探贾轶群的班。“他说你下半年要拍什么,我说要拍《啊摇篮》,你也不一定会来,他说只要故事好就没问题。”
没有什么高片酬,就是一种情怀,大家好好拍一部剧,主要演员,就这么定下来了。
选角上,唯一花费剧组较多精力的,是万中挑一的小演员们。
《啊摇篮》是保育员和孩子们的故事,小演员对整个故事的成败,太关键了。
剧组希望尽量不要职业演员,从素人里挑,要孩子们最真实的状态。先是10000多人的初选,再是1500人的精选,然后到300个,最后筛出了观众如今看到的96个。
戏里的很多状态,都是孩子们私下最真实的样子。每天,大班老师、小班老师带这群小朋友做“游戏”——也就是演戏。“孩子他是不受控制的,现场要根据孩子们的情况去拍。我们没规定孩子背台词,只告诉他们意思,比如大概意思你渴了,管丑妈妈要水喝,具体说话,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戏是演的,感情是真的。杀青那天,结束“游戏”的小演员哭得稀里哗啦。“到现在为止,他们还给导演发信息,说我们什么时候再回延安去。”
有水到渠成的缘份,也有需要克服的苦。
《啊摇篮》是2020年9月29日开机的,拍摄历时一百二十多天,中间拍到11月份,零下十度、二十度,都是常有的情况。“拍摄中,演员的嘴都是僵的。大家吃的饭,如果出来两分钟以上就会冻住。海清的耳朵,到现在都是冻伤的。我们所有的场景都是真的,光换场景就换了18个,从陕西拍到山西,然后又拍到横店。”
如果说是什么成就了今天观众看到的这版《啊摇篮》,那只能说是制作团队全体工作人员的坚持。这支专业的团队,从上到下一干演职人员的努力,最终把这个迟来了13年的故事,带到了观众面前。
女革命家在后方战场,别样的真实
这是一次特殊的创作体验。
女性视角的红色故事,不常见。再加上真人真事题材改编,就更不常见了。
《啊摇篮》每一集的片尾,都有原型人物的纪录片讲述片段。并且,每一集原型人物讲述的故事,与该集中的情节是对照的。
大到“大战百日咳”“托儿所更名”“华北之死”“中外记者团参观”“抗战胜利”,小到“孩子们晒日光浴”“揪烧焦的毛衣当面包吃”,原型人物回忆中的人物、事件、细节,很多都是剧里正在发生的情节。
80%以上的原型人物,真人、真名、真事描写,让《啊摇篮》比那些杜撰的革命故事,多了一份感人至深。
丑子冈做了托儿所的“丑妈妈”,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却不幸离世;撤退途中,沈元晖的女儿掉下悬崖,这个母亲却说“幸好是我的孩子。”“你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后面的采访,大家还会相信真实存在这样的人吗?如果说这个人我用了一个化名,不叫丑子冈,可能你就不信了。为什么能打动人,因为它就是真的。”贾轶群一语道破了这个真实事件改编故事的力量。
有事件真实,也有戏剧真实。
丑子冈、唐素素这两个女性角色,是《啊摇篮》的灵魂人物。一大一小,都不是过往红色题材电视剧中的传统女性形象。
两人的革命觉悟,都是在实践中慢慢提高的。
一开始,丑子冈总想冲到前线,觉得那才叫革命事业。从为了上抗大答应筹备托儿所,到为了孩子们放弃抗大,丑子冈的内心有斗争、有犹豫,但最终还是理清了自己在革命中的位置。
素素是年纪最小的保育员,有自己的私心,来到延安本是为了心上人葛六斤。思想上,素素没有丑子冈成熟;行动上,时常还透露着点童真,老跟孩子们怄气。从偶然成为保育员,到在工作中一步步成长,这个角色的人物弧光凸显出来了。
红色题材中的女性群像,当然是《啊摇篮》的一重亮点。但难能可贵的是,比起情节上大开大合,人设上不敢有一点瑕疵的红色题材电视剧,《啊摇篮》另有一种鲜活、生动。它让观众相信,这是那个年代真实存在的人,也是那个年代会发生的事。
文本上抵达真实,拍摄时,也要落地真实。
丑子冈的饰演者,海清那身衣领磨出毛边的工作服,还有糙到不行的脸妆,无不是“真实”二字的体现。孩子们吃饭时半旧不新的碗、盆,保育院里有磨损的门、窗、桌子,做得不那么精致但又确实接地气的月饼、馒头、包子、饺子,每一样,都是下了功夫的真实。
《啊摇篮》的片尾曲,是毛阿敏、小石头和孩子们合作翻唱的《唱支山歌给党听》。这是贾轶群的提议。童声合唱和毛阿敏的中低音相得益彰,借用一句观众的评价:“有情却不煽情,走心但不沉重,情感充沛但又恰如其分。”
如果换一个故事,这首老歌新唱的曲子想必不会有如此大后劲。感染力来自于真实,这是一种力量,《啊摇篮》拍出来了,观众也感受到了。
收获和转身
从宣发角度看,《啊摇篮》不是一部“热搜常驻”剧;但从市场反馈看,它倒是积极活跃在“自来水”的安利中。
“有看《啊摇篮》的吗?真的强烈推荐”“我觉得《啊摇篮》拍得还不错”“大家看《啊摇篮》了吗?少见的以女性革命者为主的年代剧”“《啊摇篮》里惨死的小华北就是刘伯承元帅的二女儿吧”……
从讨论剧情走向,到在剧情影响下学着去了解那段历史,《啊摇篮》口碑一步步升温的背后,聚拢了一批“自来水”。
成熟的制作公司,不止《啊摇篮》的制作方陕文投艺达影视一家;同入围《理想照耀中国》展播名单的献礼剧,不止《啊摇篮》一部。面对竞争,贾轶群毫不掩饰对同类优秀作品的欣赏,但同时,她又忍不住忐忑。每年一两百部剧,在跟观众“对线”之前,谁也不知道自己的作品会迎来什么命运。
“打击我的从来不是收益,是市场反馈。从我们这个公司来讲,从不把利润放在第一位衡量。希望观众喜欢,这是第一位的。我每天都在关注三大网站的热度,确实不是很高,我有点遗憾。但是又有一点让我很欣慰,观众的真实评论非常多,口碑很好,我又觉得做这件事很值得。”
《啊摇篮》播出后,颇令人惊喜的是,除了常规社交平台上的反馈外,还有很多人给剧组打电话,海外的观众看过后会写信,分享自己的感动。这充分证明,在社会反响这一块,《啊摇篮》是成功的。
《啊摇篮》之前,陕文投艺达影视上一部播出的电视剧是《风起霓裳》。根据广电总局中国视听大数据,这是今年目前为止,省级卫视平均收视排名第1的电视剧。贾轶群本人,对这项成绩毫不知情。
“已经播完了。”她给了一个很佛系的回答。
新项目已经提上开发日程,这是接下来,贾轶群和她的团队更关心的事。《风起霓裳2》即将开机,备案的《没有工作的一年》已经确定了网络播出平台。另有几部筹备中的项目,都在稳定推进中。
今年的一个变化是,陕文投艺达影视将推出一部横、竖屏互动短剧《大唐小吃货》。这是入行以来,贾轶群第一次尝试短剧制作,专为年轻观众量身定制。目前,这部剧已经完成了所有后期制作,预计将在6月份上线腾讯视频。
这是老牌影视公司、资深电视人入局新赛道的一次“转身”。贾轶群和她的制作团队尝试了一种全新模式,横屏、竖屏同时上线,播出效果,值得期待。
“我总觉得坚持好东西,坚持精品的东西应该是条正路。”这段话解释了为什么是贾轶群和她的团队促成了《啊摇篮》13年后的“临门一脚”,这份坚守和真心,应该被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