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先,幸福是从美食开始的。茯苓夹饼,又名茯苓饼,是北京的一种滋补性传统名点,是用高级茯苓淀粉烙制的外皮,其薄如纸,其白似雪,夹心则精选多种果仁,辅以桂花、蜂蜜、白糖和纯正云贵茯苓粉,甜香味美,入口即化,清爽适口。且价格低廉,可作为经常食用的保健食品。

茯苓饼哪些人能吃(茯苓餅你吃过吗)(1)

原来茯苓是山区产的多孔菌。人吃了有安神、益脾、利水、渗湿诸功能。治脾虚、失眠、心悸、水肿更佳,对妇女及老年人滋补最好。如此说来,老佛爷慈禧太后的喜食是不无道理的。

相传,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年少时体弱多病,夏天因为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已经是皮包骨头。到了冬天因为肺肾气虚而经常感冒,咳嗽。他的父母为他请了许多大夫,他自己也吃了许多苦药。一直都没有根治,到了而立之年,他不得不面对现实,开始了学习养生之道,练习导引气功,并且经常要服用一种叫茯苓的东东以自救。一年以后,已经被疾病折磨得皮包骨头的苏辙竟然变成一个帅小伙子,自此以后他便对药物养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写了一篇‘服茯苓赋并引’的文章,文中写道;‘服茯苓可以固形养气,延年却老,久服能安魂魄而定心志,颜如处子,神止气定。’茯苓,又称玉灵、茯灵、松苓,万灵桂、茯菟。 是拟层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常寄生在松树根部,形如甘薯,球状,外皮淡棕色或黑褐色,内部粉色或白色,精制后称为白茯苓或者云苓。如果发现松树根的细须透过了茯苓部分,那么这一部分的的茯苓就叫茯神,其安神的效果特别好。因为茯苓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季节都可以和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也能发挥其独特功效,所以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

民间便方;

1.治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2.治小便多、滑数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稀米饮调服之。

3.治水肿:白水(净)10克,茯苓15克,郁李仁(杵)7.5克。加生姜汁煎。

4.治皮水,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150克,黄耆150克,桂枝150克,茯苓300克,甘草100克。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5.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茯苓200克,桂枝,白术各150克,甘草100克。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6.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半夏一升,生姜250克,茯苓150克(一法四两)。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合,分温再服。

7.治飧泄洞利不止:白茯苓50克,南木香25克(纸裹炮)。上二味,为细末,煎紫苏木瓜汤调下二钱匕。

8.治湿泻:白术50克,茯苓(去皮)35克。上细切,水煎50克,食前服。

9.治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250克,泽泻200克,甘草100克,桂枝100克,白术150克,生姜200克。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纳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10.治丈夫元阳虚惫,精气不固,余沥常流,小便白浊,梦寐频泄,及妇人血海久冷,白带、白漏、白淫,下部常湿,小便如米泔,或无子息(不育):黄蜡四两,白茯苓四两(去皮、作块,用猪苓一分,同于瓷器内煮二十余沸,出,日干,不用猪苓)。上以茯苓为末,熔黄蜡为丸,如弹子大。空心细嚼,满口生津,徐徐咽服,以小便清为度。

11.治心虚梦泄,或白浊:白茯苓末10克。米汤调下,日二服。

12.治心汗,别处无汗,独心孔一片有汗,思虑多则汗亦多,病在用心,宜养心血:以艾汤调茯苓末服之。

13.治头风虚眩,暖腰膝,主五劳七伤:茯苓粉同曲米酿酒饮。

14.治皯:白蜜和茯苓涂上,满七日。

15.治下虚消渴,上盛下虚,心火炎烁,肾水枯涸,不能交济而成渴证:白茯苓500克,黄连500克。为末,熬天花粉作糊,丸梧桐子大。每温汤下五十丸。

16.清肺化痰丸:成份:胆南星(砂炒)30g,苦杏仁60g,法半夏(砂炒)60g,枳壳(炒)60g,黄芩(酒炙)60g,川贝母30g,麻黄(炙)30g,桔梗60g,白苏子30g,瓜蒌子60g,陈皮60g,莱菔子(炒)30g,款冬花(炙)30g,茯苓60g,甘草30g。功效: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每次6g,大蜜丸每次1丸;日2次。。。。…

注意事项;肾虚多尿、虚寒滑精、气虚下陷、津伤口干者慎服。忌米醋。

茯苓饼哪些人能吃(茯苓餅你吃过吗)(2)

谢谢关注《认识是宝>>,每天一种花草,生活如此美妙!

你今天拍到什么好看好玩的发哦!一起来参与,欢迎关注,收藏,转发,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