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千年密码旅行记(万佛之国旅游胜地)(1)

文|探古论今人

编辑|探古论今人

敦煌千年密码旅行记(万佛之国旅游胜地)(2)

近两年来,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的敦煌成为网络热门打卡地,敦煌“飞天”也成了热门拍照风格,各大网红也陆续发布自己在敦煌的视频,吸引无数人前往,人们不得不感慨:敦煌,真是美不胜收。

曾说:“敦煌,我心向往之。”他十分重视敦煌,多次询问敦煌的建设进度和发展情况。

那么敦煌究竟有什么魅力呢?它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历史呢?

敦煌千年密码旅行记(万佛之国旅游胜地)(3)

美丽的“敦煌飞天”

网上有不少人在仿照“敦煌飞天”的风格拍照,效果的确很好,那“飞天”是哪里的呢?

“飞天”指飞升的天神,多见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是佛教中的形象,严格来说是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结合而成的。

敦煌千年密码旅行记(万佛之国旅游胜地)(4)

而且实际上,“飞天”是很美的,但并不是美女,是没有性别的,按照本土佛教流行的说法,乾闼婆是娱乐神,紧那罗是歌舞神,二人男女不分,合为一体,化为后世的敦煌飞天

其实,“飞天”这一形象原本是古印度的,但佛教传到中国后发展逐渐本土化,变得与印度佛教很不一样,随着时代发展、朝代更替,飞天的形象变化越来越大。

比如盛唐时期国力强盛、歌舞升平、社会开放,且以胖为美,这时期的飞天便体型圆润,色彩繁复华丽,表情生动,形态逼真,早已没有了印度的异域风情。

敦煌千年密码旅行记(万佛之国旅游胜地)(5)

万佛之国

相传在公元366年,一个叫乐僔的和尚远游至此,忽然被山上的金光所震撼,认为这就是佛光,而这里就是他要找的极乐世界,于是他就决定在这里坐禅修行。

其实现在看来,当时的“佛光”实际上就是灿烂的夕阳,只是在这里更加明亮。

他开凿了敦煌的第一个洞窟,此后许多僧侣云游至此,开凿洞窟,在里面苦修。

敦煌千年密码旅行记(万佛之国旅游胜地)(6)

后来这里的人越来越多,聚集了许多高僧法师。再后来,贵族、百姓、商人等都慕名前来,使得原本荒芜的敦煌越来越繁华。

为了传道布教、普及佛法,僧侣们通过绘画等通俗的形式来给民众讲经论道,这一传统被世代沿袭,敦煌的壁画也因此越来越多。

而且由于僧侣云集,这里的佛像、经书和寺庙也越来越多,逐渐成为“万佛之国”。

敦煌千年密码旅行记(万佛之国旅游胜地)(7)

丝绸之路的“命脉”

公元前138年,汉代张骞奉命出使西塞,由此开辟了几条通往中亚、西亚的道路,这些路就是后来的丝绸之路。

在当时开辟丝绸之路原本是出于军事目的,是汉武帝攻打匈奴的一步棋,但丝绸之路的效益不只是在军事方面,它也是文化交流的通道,是联系中国与西亚、中亚各国的纽带。

“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这两句家喻户晓的诗让人们对阳关和玉门关充满了好奇。

敦煌千年密码旅行记(万佛之国旅游胜地)(8)

阳关和玉门关位于敦煌西侧,都是古代重要的边防要塞,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所以无论是走哪条路,敦煌都是必经之地,世界各地的人们在这里聚集,不同民族的文化在这里交流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敦煌文化。

2013年,受08年经济危机影响,国内外经济环境都很严峻,在产能过剩、产品出口不畅的情况下,丝绸之路再次发挥了作用。

敦煌千年密码旅行记(万佛之国旅游胜地)(9)

为了谋求更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指的是利用丝绸之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经济带”,以此加强沿途国家之间的合作,建造互惠共赢的发展共同体。

至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落实10年了,我们已经和一百多个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货物贸易累计总额约12万亿美元,真正做到了和平共处、互惠互利。

而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再次乘机发展了起来,它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独特的文化条件,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文创和旅游。

敦煌千年密码旅行记(万佛之国旅游胜地)(10)

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抓住机会大力发展旅游业和文创产业,成效显著,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敦煌市的旅游收入达到7亿元,获得“2022年中国最正确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称号。

敦煌的辛酸

敦煌是文化宝库,四百多个洞窟里面有壁画、佛像、经卷等,都是稀世珍品,但在晚清时期没有受到良好的保护,损失惨重。

敦煌千年密码旅行记(万佛之国旅游胜地)(11)

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一些哥萨克士兵逃到敦煌莫高窟,在第156窟住下,这群野蛮士兵不懂得文物的珍贵,竟然直接在洞内生火做饭,使得精美的壁画被烟熏火燎之后严重破损,现在也无法修复。

1900年,一个叫王圆箓的道士发现了一个藏经洞,这个藏经洞原本是被封闭着的,可能是为了保护里面的经书,但不知道这个王道士是怎么发现的,据他本人所说,他是受佛祖指引才找到的。

不管他是怎么找到的,他接下来的做法都让人十分愤恨。

敦煌千年密码旅行记(万佛之国旅游胜地)(12)

偌大的藏经洞以及数不清的经卷和文书让王道士十分震惊,他先是自己大致搜翻一遍以寻找可以变卖钱财的经书图画等。

接着连忙请当地官员过来参观,以此巴结官员,同样,这个官员也不懂这些经书的价值,自己拿了一些喜欢的就走了,并没有派人将这大量的经书保护起来。

随后又有不少人拿这些经书去讨好别的官员,就这样,敦煌藏经洞的消息渐渐被传播开来,可悲的是,这个消息无论如何也没能传到皇帝和太后的耳朵里。

敦煌千年密码旅行记(万佛之国旅游胜地)(13)

因为1900年时,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直取北京,太后和皇帝都逃命到西安,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自身安危都无法保证,又怎么会关心远在西北部的一个藏经洞呢?

这样的宝物如果国家不加以保护,就会被眼红的人钻空子。藏经洞的消息传到中亚、西亚地区,立刻引起了那些国家学者的重视。

敦煌千年密码旅行记(万佛之国旅游胜地)(14)

第一个来“偷”的人是英国人斯坦因,他专攻东方语言和考古学,从他在我国的所做所为来看,他连蒙带骗、趁火打劫,的确当得起“偷”这个字。

斯坦因和王道士不一样,身为学者的他当然明白这些历经千年的经书有多珍贵,所以当他看到这些文物时欣喜异常。

敦煌千年密码旅行记(万佛之国旅游胜地)(15)

但由于当时的藏经洞被王道士据为己有,他便抑制住心里的激动,寻求他人帮助,多次拜访王道士,想尽办法带走这些藏品。

但当他发现王道士根本不懂佛教也不明白这些经书有多珍贵之后,就换了一种做法,他十分“诚恳地”说自己是唐僧的弟子,是在唐僧的指引下来到这里的,想要把经书再带回印度。

昏头昏脑又利欲熏心的王道士偏信这一套,认为把经书给斯坦因后自己也能功德圆满,于是斯坦因就获得了随意进出藏经洞的资格。

敦煌千年密码旅行记(万佛之国旅游胜地)(16)

后来,斯坦因花了几个晚上才把这些经书、绢画等清点完毕,他用了四十多头骆驼共运走我们一万四千多件经书、绢画和丝织品,而且只留下了少得可怜的“功德钱”。

到1908年,同样是学者的法国人伯希和也来到藏经洞,他也以少量的钱财哄得王道士团团转,王道士同意他进去随意挑选。

最终结果是,伯希和雇了整整10辆车来运走这些宝物,后来统计得知,伯希和共运走六千多卷精品经卷、两百多幅绢画。

敦煌千年密码旅行记(万佛之国旅游胜地)(17)

为什么外国人可以大摇大摆地运走我国的财产呢?为什么没有人阻止呢?要知道,这么多的文物被运走是多么大的损失啊!

原因是此时的清政府根本无暇估计“区区文物”,1908年,光绪帝去世,不久后慈禧太后去世,全国披麻戴孝,这时国丧才是要紧事,谁又会在意这些“残破不堪”的经书呢?

直到1910年,在学者王国维和罗振玉等人的努力下,国家才派人将这些经书送回北京,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王道士私藏了大量的经书文卷,而这些经卷后来再次被人用不正当手段运走。

敦煌千年密码旅行记(万佛之国旅游胜地)(18)

1912年,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等人来到敦煌,用银子从王道士那里买走四百多卷经文。

1914年,斯坦因又来了,再次从王道士那里骗购近六百多卷经文!

1914年,俄国人奥登堡甚至带领了一个专业考察队,直接偷走三百多件文物。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粘合胶等手段剥离走十多幅壁画,还偷走一个彩塑菩萨。

敦煌千年密码旅行记(万佛之国旅游胜地)(19)

直到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末尾阶段时,敦煌的这些宝物才初步得到保护,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于当年1月1日成立,是第一个专门研究和保护敦煌文化的机构。

现如今,依照国家政策,敦煌的一切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发扬。

人们利用高敏感机器,实时监测洞窟内的湿度、温度等影响壁画状态的因素、还组织相关专家对壁画进行修复。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国不仅做到了保护敦煌文化,还很好地发扬光大了它。

敦煌千年密码旅行记(万佛之国旅游胜地)(20)

敦煌众多洞窟在得到修复和保护后,开始有计划地接待游客;在2016年5月,“数字敦煌”投入使用,这是一个高科技成果,人们利用现代测量方法,将敦煌各窟的内外景象按比例复原出来。

世界各地的人们只要登陆“数字敦煌”这个网站就可以远程自助游览,在这里面,人们看到的景象是3D的,而且可以自由放缩比例,这样好的体验吸引了无数人登陆这个网站来“游览”敦煌。

敦煌千年密码旅行记(万佛之国旅游胜地)(21)

所有这些努力都极大地促进了敦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为什么要记住敦煌的这段历史呢?

现如今,大英博物馆中展览着斯因坦运走的经书文卷和绢画,十分精美,然而我们却只能以游客的身份去参观。

不仅如此,几乎英国所有的大博物馆里都有中国的文物,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西周早期的康侯青铜簋等。

同样,日本也有许多我国的宝物,而且贪婪的日本在侵略我国时,还用火车、轮船等运走东北地区近四百五十多万吨生铁、三万吨铝、三千多万吨煤矿等,至今他们还使用着从我们这里掠夺的自然资源。

敦煌千年密码旅行记(万佛之国旅游胜地)(22)

除此之外、法国、俄国等国家都有我们拿不回来的宝物。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财富和资源流失呢?

因为当时清朝积贫积弱、因为自然资源缺乏的日本蓄谋已久、因为列强想要瓜分中国、因为侵略者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政策。

就像要永远铭记南京大屠杀一样,人们必须记住失去了什么,为什么失去。

曾说过:“历史会逐渐久远,但历史的启迪和教训,不管承认不承认,永远就在那儿。”

所以,我们越重视这段痛苦的“失去史”,越能在未来保持清醒、砥砺前行,而敦煌的现状就是我们砥砺前行的成果。

敦煌千年密码旅行记(万佛之国旅游胜地)(23)

要知道,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以惊人的“文明延续性”著称于世界,而那些掠夺我们文化成果的国家却相反,它们没有一个是人类文明发源地,所以在这一点上,记住敦煌,就是在坚定文化自信。

2023年2月6日,经过漫长的疫情封控,中国正式开放出境旅游,那么可以想象,未来旅游业会更加发达,位于丝绸之路关键节点的敦煌也必然会更加繁荣,这个承载了荣光也承载了耻辱的敦煌、这个令心驰神往的敦煌,一定会在未来更加繁荣。

结语

敦煌千年密码旅行记(万佛之国旅游胜地)(24)

敦煌取“盛大辉煌”之意,是中华文明的骄傲、是中国与西亚、中亚各国的纽带、是一段屈辱历史的承载者。

在这个国与国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记住历史、保持清醒、坚定文化自信,才能让敦煌越来越好、让国家越来越强盛,走向“盛大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