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电影不可能不推荐,《惊魂记》是其中之一。

开头10分钟,是爱情片;

去到40分钟,又变成了犯罪片;

50分钟,活生生的惊悚片!

60分钟之后,剧情突然进入一个全新的方向,是已经知道真相的悬疑探案片?!

为什么要提前告诉观众真相?

一脸懵看到100分钟,已经不能用惊悚来形容了,简直就是恐怖片!

等结局反转,才恍然惊觉,原来是心理分析悬疑片。

希区柯克最巅峰的电影(演到一半换主角)(1)

有些评论把《惊魂记》说成是人格分裂电影的鼻祖,实际上希区柯克早在1945年就拿出过一部以精神分析为主题的《爱德华大夫》,英格丽·褒曼和格利高里·派克两位明星合作,非常有看头,是公认的影史首部“心理电影”,也有说法是1913年的《布拉格的大学生》。而《惊魂记》在1960年上映,人格分裂又只是心理电影的一个分支,那只能算是后辈了。

《惊魂记》真正具有开创性的地方在于,希区柯克融合了心理电影和惊悚电影的特点,以及他一贯擅长的悬疑犯罪元素,糅合出一种全新的电影类型——心理惊悚片,或者说精神分析惊悚片。

优异的后来者有《沉默的羔羊》、《灵异第六感》等等。

希区柯克最巅峰的电影(演到一半换主角)(2)

和1954年《电话谋杀案》,从凶手的角度看悬疑探案侦探片类似,希区柯克继续打破常规。

这一次,他选择从被害人的角度出发。

Marion在凤凰城的一家地产公司工作,他有着一个男友Sam,两人只能在私底下幽会。

开场的爱情片部分,两人自然而然的对话,就透露出几条重要信息,堪称是剧本对白创作的教科书。

“我辛辛苦苦为我父亲还债。”

“我辛辛苦苦付给前妻生活费。”

Sam几句抱怨的话,将他穷困打工人的窘境展现在观众眼前。

希区柯克最巅峰的电影(演到一半换主角)(3)

希区柯克最巅峰的电影(演到一半换主角)(4)

“噢,Sam,我们结婚吧!”

Marion毫不掩饰自己的渴望,简单粗暴,人物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诉求。

有了目标,故事就有了驱动力。

另外注意,Marion的欲望具有普适性。这有意安排的设定,为了能让更多人移情于角色,理解角色,同情角色。

希区柯克最巅峰的电影(演到一半换主角)(5)

确定好角色的欲望对象,创作者接着要做的就是,给予角色一次实现目标的机会。

《惊魂记》的安排又是一次典范。

影片的第二个场景,内景,Marion的办公室。

一笔巨额现金来到了Marion的手上。

买房的富豪被设置成一个性格开朗,故意挑逗Marion的老顽童。这样给观众制造了一种错觉,以为富豪真的是有钱没地方花,直接把钱打赏给漂亮的小姐姐。

天上掉馅饼终究只是白日梦,富豪给现金的真正目的是买房。把钱给Marion只是让她算算数目对不对,并且存到银行上,公司的账户上。

希区柯克最巅峰的电影(演到一半换主角)(6)

没能一夜暴富不打紧,重要的是,一夜暴富的念头被激活。

Marion的,以及观众的。

要是有了这笔钱,她就可以顺利和Sam结婚了。

但要得到这笔钱,达到目标,角色必须经历一个期望和结果之间的鸿沟,这样的故事才更能打动观众。

《惊魂记》让Marion陷入了两难抉择,继续艰难的等待,或者主动出击,冒险偷钱。

典范之处在于,这个抉择所蕴含的三层冲突。

内心冲突,偷钱需要过自己良心这关;

个人冲突,偷钱意味着丢掉工作,付出人生要重新来过的代价;

个人外冲突,法律的障碍,失败就得面临牢狱之灾。

转移到第三个场景,内景,Marion的房间。

希区柯克拍出了Marion所面临的,激烈的矛盾冲突,镜头,调度,服装道具,演员表演,外加配乐,一气呵成,紧张纠结的情绪溢出了屏幕之外。

希区柯克最巅峰的电影(演到一半换主角)(7)

然后要做的就比较简单了,继续增加障碍,加强是否能达到目标的悬念。

偶遇的老板,警察,大雨,都为Marion的旅程增加了失败的风险。

希区柯克最巅峰的电影(演到一半换主角)(8)

希区柯克最巅峰的电影(演到一半换主角)(9)

希区柯克最巅峰的电影(演到一半换主角)(10)

不过故事的进展不能一直是正面负荷,角色一路上啥屁事也没有;也不能一直是负面负荷,困难越来越多,离目标越来越远。

角色需要喘气,观众也需要。

一家旅馆恰到好处地出现,那里人烟罕至,甚至一个旅客也没有。

Marion暂时得到了庇护,向成功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也就是在这个影史留名的Bates旅馆,诞生了经典到不能再经典,被无数影评吹爆的一幕,浴室惊魂谋杀

希区柯克最巅峰的电影(演到一半换主角)(11)

谁能想到,用了将近半部电影塑造起来的角色,居然可以说不要就不要。

就是这场浴室杀人戏成为了《惊魂记》的惊人转折。

旅馆老板Norman取代Marion成为了戏份最多的主角,同时还是大反派。

如此大胆的变化,别说在60年代,放在今天,也是绝无仅有的。

成功打破常规的希区柯克狠狠地玩弄了观众,但他不得不解决一个致命的难题。

前面对Marion的移情效果荡然无存,那还有什么看下去的理由呢?

这时,“麦高芬”就派上用场了。

希区柯克最巅峰的电影(演到一半换主角)(12)

麦高芬的概念由希区柯克提出,一般指在电影中可以推展剧情的物件。

《惊魂记》里,麦高芬明显就是来到Marion手上的四万美元公款。

Marion的命运备受关注,四万美元同样牵动着观众的心。

到底谁是最后的幸运儿,能拿到这笔钱呢?

这个悬念在前半部分隐藏在Marion的悬念之下,就像被桌布盖住。

当Marion的命运有了答案,桌布被掀开,桌子上赤裸裸的四万美元自然就成为了焦点。

四万美元,在那个时候相当于现在的上千万美金了。怎能不让人心念念呢。

希区柯克最巅峰的电影(演到一半换主角)(13)

谁知,贯穿全片的麦高芬,竟然也是《惊魂记》的一个障眼法罢了。

在摆满美金的桌面底下,原来还藏着更大的悬念。

Norman和他那不现身的母亲Bates太太,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作为杀人凶手,Bates太太是否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希区柯克最巅峰的电影(演到一半换主角)(14)

跟随着传统探案片的节奏,反转再反转的高潮剧情,恐怖的真相如同黑寂中的脚步声逐渐逼近。

在迷宫出口,希区柯克留下的,又是经典到不能再经典,被无数影评吹爆的一幕。

来自演员安东尼·博金斯的邪魅一笑。

希区柯克最巅峰的电影(演到一半换主角)(15)

后面爱德华·诺顿,张子枫,都因为类似的笑容而赢得了影迷的关注。

希区柯克最巅峰的电影(演到一半换主角)(16)

希区柯克最巅峰的电影(演到一半换主角)(17)

观看《惊魂记》,感觉就像是,在玩一个鬼屋主题的过山车。

跌宕起伏。

惊魂动魄。

一切结束后,又不禁会为Marion和Norman的悲剧命运而感到叹息。

百端交集。

余波荡漾。

希区柯克最巅峰的电影(演到一半换主角)(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