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下的一类动物,是哺乳动物中唯一能够真正飞翔的兽类。蝙蝠除一般哺乳动物的特点外,还有一系列适应飞行的形态特征。最小的蝙蝠是混合蝠,体重仅有1.9克,翼展16厘米;一些狐蝠的体重可以超过1.3千克,翼展可达1.7米。

北京毒虫入侵(扑杀食用蝙蝠破坏生态系统)(1)

蝙蝠虽然没有鸟类那样的羽毛和翅膀,飞行本领也比鸟类差得多,但其前肢十分发达,上臂、前臂、掌骨、指骨都特别长,并由它一层薄而多毛的,从指骨末端至肱骨、体侧、后肢及尾巴之间的柔软而坚韧的皮膜,形成蝙蝠独特的飞行器官—翼手。中国古代也有关于蝙蝠的记载说它们也生活在钟乳洞里,名叫仙鼠,那里的蝙蝠因为能够喝到洞里的水得到长生,千年之后它们的身体颜色也有了巨大的变化,从原来的黑暗色变成了通身雪白,这就是它们为什么被称为仙鼠的原因吧。

北京毒虫入侵(扑杀食用蝙蝠破坏生态系统)(2)

蝙蝠的视觉较差,而听觉则异常发达。蝙蝠白天休息,晨昏陆陆续续地从栖居处外出,利用25~27千赫的超声波来判断前方是否有障碍物,用此来改变飞行路线。蝙蝠都有回声定位系统,借助这一系统,它能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飞行和捕捉食物,在大量干扰下运用回声定位,发出波信号而不影响正常的呼吸。

北京毒虫入侵(扑杀食用蝙蝠破坏生态系统)(3)

70%的蝙蝠是以昆虫和其他小的节肢动物为食,其余的种类主要以果实、花蜜和花粉为食,一些热带种类是食肉的,有3个种类的吸血蝙蝠以血液为食。蝙蝠是多种人畜共患病毒的天然宿主,能够携带数十种病毒,不可食用。

北京毒虫入侵(扑杀食用蝙蝠破坏生态系统)(4)

非法蝙蝠贸易带来的不仅是生态系统的破坏,而且危害公共安全,给每一个人的健康带来风险。食用蝙蝠非但不能滋补、治病,反而会带来健康隐患。近些年来世界多地出现的新发传染病,很多和食用野生动物有关。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为乱捕滥食野生动物敲响了警钟。

北京毒虫入侵(扑杀食用蝙蝠破坏生态系统)(5)

蝙蝠也是我们人类相对比较讨厌的动物,看到心里都发毛,更不要说吃了,即使是在食用这道佳肴的少数亚洲国家,它也被认为是一种诡异的食物。如果给你一份用蝙蝠制作的“美味”,你会享受吗?这些听到了就想吐的“美味”,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吃,这是正常人都无法理解的。

北京毒虫入侵(扑杀食用蝙蝠破坏生态系统)(6)

199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IUCN/SSC)出版的《1996年受胁动物红色名录》中公布了蝙蝠(翼手目)动物受危胁状况,指出处于极危险(CR)种类有26种,濒危(EN)有32种,易危(VN)有173种。许多蝙蝠在自然界越来越少,趋于灭绝,严重的物种濒危局面令人深思。在我国已有记录的蝙蝠(翼手目)中,有许多是特有或稀有种,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兽类》中列入受威胁较大的蝙蝠有8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