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最吃香的十大专业(工科与理科)(1)

大学里的专业五花八门,每年绝大部分省市高考招生都是依据理工和文史分类报考,那么理科与工科有什么关系呢,或者说有什么区别呢?

理学类专业

理学类专业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天文学、地质学、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理论应用力学、心理学、统计学等。理学是以培养研究能力为目标的专业大类。理学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思想,以理论研究为目的。从就业率来看,理学类专业没有工学类专业高。30%以上的同学会选择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这是因为,理学专业注重基础理论研究,与社会生产结合的不紧密。那些对某一学科充满了兴趣,有志于在理论研究领域做出一定成绩的同学,可以选择理学类的专业。

工科最吃香的十大专业(工科与理科)(2)

工学类专业

提起工学类专业,可是分类最多、专业最多的大类,包括地矿类、材料类、机械类、仪器仪表类、能源动力类、电气信息类、土建类、水利类、测绘类、环境与安全类、化工与制药类、交通运输类、海洋工程类、轻工纺织食品类、航空航天类、武器类、工程力学类、公安技术类等21个方向。涵盖了采矿工程、石油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交通运输、船舶与海洋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生物工程等十几个专业。工学类的这些专业与能源、信息、制造、电子、服务等各个行业结合紧密。每年这些行业都要招收大量工学类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到生产一线、科研一线做生产与技术工作。一直位居各大类之首。

搞理科就是搞探索,搞工科就是搞发明或者应用。

理科是基础科学研究,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等,像牛顿、爱因斯坦等,研究些力学、能量等很基础的东西,研究结果是一种对客观规律或事物的新发现!至于这种发现对人类和世界有什么用处,目前不一定有什么结论或预测到的结果。这方面的专家就是我们所说的科学家!这些人一辈子能发现些新东西、新规律就是成功的,而这很难,有些人可能终生无所获。

而工科是研究应用的科学。我们对事物已经有认识了,怎样把这些已知的规律应用到生产中,为人类创造财富。比如已经知道了发电机原理,怎样发电及提高效率等。这方面的专家就是发明家或者工程师!如爱迪生!这些人一般都能有所成就,大小、多少不同而已!

同时,可能又有所交叉。如发现电磁感应规律的人是麦克斯韦尔、法拉第,都是基础科学家,而法拉第发明了发电机,就是发明家了。但当初人们对这个发电机有什么用毫不知晓。这个内容就一般归结到基础科学中。而法拉第预言他的发电机将改变未来的世界,但怎样改变世界他是不知道明确的结果的。当人们利用发电机原理将发电机做到高效、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这就是完全可以归类为工科的内容了。

工科最吃香的十大专业(工科与理科)(3)

在高中阶段, 估计很少有人知道"理科"和"工科"的区别. 大家都二者混为一谈. 其实说明白了, 理科培养的是"科学家", 涵盖"数学, 物理, 化学, 生物"等自然科学的科目, 工科培养的是"工程师", 涵盖"土木建筑, 桥梁设计, 汽车, 电子, 水利, 机械"等科目。 北大和清华一个重"理", 一个重"工", 这是1957年院系调整造成的后果. 北大把工科全部给了清华, 清华也把理科全部给了北大, 虽然两校在近几年都在发展自己的劣势科目, 但这种局面已经固化在学校的风格体系之中, 进而对两校学生的培养模式, 思维方式等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北大在全国高校中有最多的科学院院士(是第二名的近2倍), 清华则有最多的工程院院士. 在全国理工类重点科研项目上北大和清华也是平分秋色。

高中的理科生们注意, 自己在选择志愿的时候应该慎重考虑如何对自己的将来作一个准确的定位. 因为你一旦选择并考入了一个学校, 那个学校的风格和教育模式必将对你的将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过去, 很多人误解北大为"文科学校", 造成很多有志于做自然科学的学生去了清华学工程设计。 并没有贬低"工科", 贬低清华, 抬高北大的意思, 只是对这些学生作出的选择表示遗憾另一方面, 北大的宣传工作过去做的不够, 宣传性的文章多半是"文科"生所写, 对北大的"理科"了解甚微, 而北大的"理科"学生和老师们平时都在默默地科研和工作, 很少有人跳出来宣传自己或纠正误解和偏见. 现在北大的老师们尤其是招生老师们也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这种错误的社会偏见正在慢慢地被减弱, 消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