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万人共创跨年演讲#谈谈对合适度的理解和把握吧,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世界上真的有人不怕死吗?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世界上真的有人不怕死吗
世间万物皆有道,道之精髓皆为度,度之偏颇皆为苦。
生而为人必然会有痛苦,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痛苦和烦恼而已。不管是富豪还是乞丐,也不管是官员还是农民工,更不管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痛苦和烦恼,只是各自的痛苦和烦恼不同而已。
有时候我们会听到人们讨论自己多么的羡慕某个企业家,其实企业家也有自己的痛苦和烦恼,自己所经营的企业关系到那么多人的生计,并为众多的消费者提供服务,怎样才能把企业经营好,企业家也会有自己的烦恼,我们个人的烦恼和痛苦来自我们个人的生计,企业家的烦恼和痛苦则关系到多个员工的生计,政治家的烦恼则关系众多国民的生计。
不管再怎么有钱有势的人,都会有烦恼和痛苦,有时候我们羡慕企业家只是我们看到了他们的辉煌而忽略了他们所要承受的痛苦和压力而已,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羡慕企业家只是我们希望拥有企业家的财富而不愿意承受企业家所承受的痛苦而已。
再则有时候我们也会听到人们讨论自己多么的羡慕某对恩爱的夫妻,其实再恩爱的夫妻也会有矛盾,我们看到了别人表现出来的恩爱,那是因为别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婚姻的经营之道,他们吃了学习的苦,自然会把婚姻经营的那么好,而我们不愿意吃学习的苦,不愿意学习婚姻的经营方法,我们自然会在婚姻中吃苦,感受委屈和痛苦。再说了即便在恩爱的夫妻也会有烦恼和痛苦,我们羡慕他们只是我们看到了他们表现出来的恩爱,我们没有看到他们表现出来的痛苦和烦恼,没有看到不代表他们没有烦恼和痛苦,即便是恩爱的夫妻背后的真实生活也都是一地鸡毛,只是他们的那一地鸡毛是在他们所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生而为人皆有痛苦,人不可能做到毫无痛苦,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烦恼和痛苦,既然我们必不可少的会有痛苦,那我们就有必要知道我们的痛苦都来源于哪里。
我们人类的痛苦来源有很多,不同的分析方式会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痛苦归因方法,这个因人而异,造成人们痛苦的原因太多了,我们是说不完的,这里说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对度的把握,对事情合适度的把握。我们对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关注度的,适当的关注和适当的重视。
世间万物皆有道,道之精髓皆为度,生而为人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和社会,之所以能够正常运转,是因为有着各种各样的规则和规律以及制度,如政治上的民主和专制、中央集权和地方权力分配制度、经济上的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体制、文化上道德体系和法律制度、教育上的放纵型和控制型、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工作上的公司制度等,所有人都要学习和应对这些制度和规则,遵守规则和制度并受规则和制度的保护,这就要求我们要求我们要关注各种规则和制度,在生活中我们对各种规则的重视程度就决定了我们的痛苦和快乐的程度,我们太重视规则不行,过分重视容易偏激,我们不重视规则也不行,过分轻视也是容易极端,那就是个度的问题,不重视不行而太重视也不行,过和不及都不好,这就要求我们要适度重视,也就是要求我们要把握好合适度。
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法律法规、道德规范、教育制度、科技制度、交通规则、公司规则、学校规定、人的成长规律、人的学习规律、人的工作、人的婚姻等,对于社会上各种各样此类的制度和规则,不管从什么层面来看,所有社会之人都需要关注,从国家、城市、社会等大的层面来看,我们需要关注这些制度,从公司、家庭、个人等小的层面来看,我们仍然需要关注这些制度,不管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个人层面来看,我们都需要关注这些制度,我们都需要重视对合适度的把握。
从国家层面来看,如政治上的民主和专制,绝对的民主是暴民政治,民众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民众就可以为所欲为,甚至拿枪扫射别人,而绝对的专制是暴政,政府想干啥就干啥,胡乱征税还随意与别国打仗,没有边界和不受宪法约束,所以民主和专制都是相对的,需要注意度的把握,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适度的专制可以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适度的民主可以发挥广大民众的积极性促进国家繁荣,政治上的民主和专制也都是一个度的问题,只有最适度时才能在维持社会稳定的同时促进国家繁荣。
有很多人在抱怨说中国人没有枪支自由,说中国政府不像西方国家那么的民主,自由和民主都是相对的,像民主的西方国家拥有枪支自由,那些随意拿枪扫射的枪击案也就屡禁不止,流血牺牲的惨案和悲剧反复重演也就是民主和自由的代价,相比而言中国政府在枪支弹药方面对民主合适度的把握就比较好,牺牲掉一部分人的枪支自由来保障人民大众的生命安全。
即便是国家内部的民主,就政治立场和党派之间也有左右之分,革新为左保守为右,改革派、激进派、反对派等为左派,保守派、保皇派、温和派、顽固派等为右派,过分激进为左过分保守为右,太左了不好太右了也不好,太左和太右都容易忽视实事求是的原则,过分激进和过分保守都不是最好的选择,也是一个度的问题。
政治上民主和专制是这样的,经济上的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对度的把握也是这样的,过分重视市场调节而忽视国家宏观调控容易使市场缺陷爆发引发经济危机,过分重视国家宏观调控而忽视市场调节的主导作用容易使市场僵化引发经济停滞,这也是一个宏观调控政策和市场调节的匹配度的问题,用最合适的宏观调控政策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促进经济的快速规范化发展。
就包括道德和法律也是需要重视合适度的,太过分重视道德而忽视法律的话,什么事都讲究人情世故和论资排辈,就到处充斥着办公室政治和厚黑学文化以及社会潜规则,办什么事都要托关系找熟人,而太过分重视法律而忽视道德的话,什么事都严格按照规定来不讲一丁点情面,就到处充斥着冷漠和无视以及严刑峻法的残害,办什么事都没有一点感情和人味,所以法律和道德也是需要重视度的,要尽可能的找到一种相对平衡,重视法律保证效率的同时兼顾道德关注人情。
从国家层面来看,不管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道德、法律等什么角度来说,制度和规则都是需要重视对合适度的把握。
从国家层面来看是这样,那从个人层面来看更是这样,一个人的成长和一个人与他人交往都是需要注意很多原则的,都是需要重视对合适度的把握的。从个人层面上来看,一个人对合适度的把握不好就是一个人的痛苦,但是从国家层面上来看,一个国家各项制度对合适度的把握不好就是一个民族的悲剧。
从个人成长方面来看,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很多动力,如勇敢、自信、坚持、坚强、守时、精明、自律等需要具备的优点,这些优点是一个人需要的成长动力,但是我们需要对这些优点要有适度的重视,如勇敢把握不好度,太勇敢是鲁莽,不勇敢是懦弱,再如自信把握不好度,太自信是自负,不自信是自卑,坚持也是,太坚持是固执己见,不坚持是半途而废。
我们的大多数优点都是需要把握好度的,就像自律,在我们大家的眼里自律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优点,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越自律越幸福,真的是这样么?人肯定是需要一定的自律和自我节制的,没有一定的自律肯定是不行的,可是真的是越自律越好吗?如果不顾实际情况,自律过头了也不好,动不动就强迫自己做事,甚至有些人极度自律到了自虐的程度,总是硬逼着自己去做事,或者总是装着很多努力做事的样子,那也就是没有了做事本身的乐趣,体会不到所做之事本身的价值,想必做事的效率也不会太高,还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真正想把一件事情做好做精还是要出于对事情本身的热爱,所以也并不一定是越自律越好,一定要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根据实际情况来适度的自律,很多时候我们逼迫自己努力做某事或者总是伪装自己努力做某事,我们看似很自律,其实不少时候我们都是在做给自己看或做给别人看的,我们是在拿自律来弥补自己能力上的不足,是对自己能力不够的一种自我补偿,如果我们很容易就能够将某事做好,我们也就用不着那么自律那么辛苦的去努力了,由此可见自律也是有一个度需要把握的,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度的自律,同时我们也要清楚自律和守规矩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优点是这样,缺点也是这样,如自卑、自私、马虎、计较、虚荣、虚伪、嫉妒、攀比、犹豫、拖延、偏执、放弃等,在一定程度上优点和缺点也是会相互转化的。自卑是缺点,自卑会让人们去寻找不足,适度的自卑会使人奋进去寻找优越感,适度的自卑也是动力,过度的自卑就是阻力,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作为缺点的自卑只要能够把握好度也能够变成动力。自私是缺点,轻微的自私也肯定是人们进步的动力,不为利要为名,一个人一点都不为自己的名和利考虑,那他也就没有了做事的动力了。马虎是缺点,适度的马虎并学会欣赏之后就是对生活的淡定从容,较真是缺点,适度的较真并学会欣赏之后就是认真负责,大多数缺点只要我们能够把握好度并学会欣赏和理解,缺点也能够转化为优点,缺点也能够成为提升自己包容度的优点。
在一定程度上一个人的缺点把握好度可以转化成优点,但是一个人的缺点如果把握不好度,出现了过分化和极端化,尤其是将缺点发挥到极致,那就是悲剧,甚至很多都是灭顶之灾,如一个人表现出过分的狂妄、过分的蛮横、过分的邪恶、过分的歹毒、过分的阴险、过分的残暴、过分的狠毒、过分的黑心、过分的欺瞒、过分的恶俗、过分的为富不仁、过分的仗势欺人、过分的嚣张跋扈等其中一个或多个触及社会底线的行为,就会引起全社会的公愤,在自然法则下上天必会收拾他,即所谓的人狂必有祸。
一个人的优点是动力,一个人的缺点把握好度也能够成为动力,一个人的烦恼和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更是动力,如欲望、压力、焦虑、恐惧等一个人会面临的烦恼,还有如金钱、权力、面子、尊严、地位、尊重、名利、荣耀、声望等一个人的需求,适度的烦恼和需求也能够成为动力,如压力和面子,适度的压力是动力,过大的压力或过小的压力则都是阻力,适度重视面子是动力,太要面子和不要脸则都是阻力。
一个人对自己要有正确的合适评价和认识,同时一个人也要面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正常对待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对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我们不重视肯定不行而太重视了也不行,对于别人的评价我们一点都不重视,我们不能更好的反思自己和改进不足,会出现不要脸的过激行为或不注意公共形象的过分行为,对于别人的评价我们太重视,我们就容易受限,思维受困太在意自己的形象,就会影响到自己做事,影响到自己的实际生活,甚至陷入焦虑恐惧之中和思维的死胡同里,痛苦的挣扎和徘徊,所以对于别人的评价也要适度重视和客观的且正确的对待。
一个人的性格也是一个度的问题,不能太古怪了,人类的进化史以及男女生理结构差异决定了男女有别,男性需要阳刚勇敢,女性需要温柔贤惠,这是整个社会对男女不同的定位,当然个别男性也可以为了艺术而适当的女性化,但不能整个社会都有一种男性的阴柔风,什么事都是相对的,社会上有太多太过于娘炮的男性,就会破坏原有的社会基础,社会上有太多男人们整天娘们唧唧的,一点阳刚之气都没有,那不乱套了,同样社会上有太多女性整天弄的跟个大老爷们似的也不好,所以还是要把握好度,男性就应该阳刚一些,女性就应该温柔一些。
还包括有用和无用也是一个度的问题,对一个人要学的知识和要做的事情的有用性也是需要重视度的,对于一个人要学习的知识和要做的事情,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没有标准的界定,且有用和无用时刻都在相互转化着,但是在目前如此功利的社会里,上学时只要是为了能够考高分获得录取的知识就是有用的,上班时只要是能够立刻挣到钱的事就是有用的,而但凡不能够保证考高分的知识都是无用的,不能够立马挣到钱的事都是无用的,被现实生活所迫,我们社会上的很多人就是这么的功利,但我们社会上的很多人类成就都是在看似无用的环境里产生的,所以有用和无用是没有明确标准的,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关注自己喜欢的,把握好度并合理安全自己的时间就好。
对目的性的重视也是需要把握好度的,做什么事都要明确的目的,没有明确目的和明确好处的事就不做很容易陷入精致的功利主义陷阱,做什么都没有明确的目的,总是天马行空如行云流水般空洞很容易陷入严重的空想主义陷阱,因此最好还是不要极端化和过分化,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根据实际情况适度重视做事的目的性就好。
就是一个人的学习时间也是一个度的问题,必要的学习时间是保证学到知识的前提条件,学习必须要用功,学习必须要勤奋,但学习时间也不是越长越好,学习时间也不可过分的延长,一味的过分强调挑灯夜战,或过分的强调总是过早的闻钟起读,反而在白天上课时间迷迷糊糊甚至直接昏昏欲睡,结果一定会适得其反,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学习状态一定是提高学习效率和保障学习结果的重要前提,过分的强调挑灯夜战来加长学习时长也是不可取的,更是不明智的,适度重视学习时长才好。
对学业和成绩的重视也是一个度的问题,我们理解所有的父母都想望子成龙,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鹤立鸡群和成就伟业,但是绝大多数人还就是普通人,不是鸡娃和报各种培训班孩子就能够鹤立鸡群的,对孩子的学业和成绩的重视也要适度,要根据孩子成长的实际需要来决策,而不是父母的焦虑和父母的期望来决策。现如今因全社会的过度焦虑和过分重视加剧的培训班补课增多和鸡娃行为增多,想必未来又会出现不少抑郁症患者和焦虑症患者,所以对待成绩和学业也需要根据孩子实际的具体情况适度重视。
就是坚理梦想这个伟大的事也是要注意度的,人们常说人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都用心想想小孩子树立的远大理想就一定适合自己的发展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吗,有多少树立过成为科学家梦想的少年最后都成了现实中的科学家了,有哪个人敢保证他从小树立的远大理想就一定能够适合他自己的发展的,如果有人敢保证,要是小孩敢保证就是小孩胡说八道,如果大人敢保证就是大人马后炮。没有哪个人敢保证自己从小树立的远大理想就一定能够适合自己未来的发展和自己的实际情况的,我们树立远大理想的意义在于激励自己不懈的努力,至于能不能实现还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的,而不是一味的咬死要坚持理想,没有必要因为根据实际情况完成不了的理想而痛苦,理想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的,那就会出现一个度的问题。理想要是随着实际情况经常调整那就相当于没有理想或随意放弃理想,要是严格坚持理想一点都不随实际情况而调整就是教条主义会脱离实际,这就需要我们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在坚持实事求是和求真务实的原则下适度调整理想激励自己持续努力。理想的意义在于激励自己持续的努力,至于能不能实现就不要那么执着了,有的人那么执着于理想的实现就是和自己过不去,自然也就会很痛苦,因未实现理想而沮丧、失望、委屈、痛苦,其实是没有必要的,不管理想能否实现,我们依然都还要生活,我们依然都还要热爱生活。热爱生活就一定需要有理想,心中有理想,心中也就有了希望和动力,是一个意识上的主观能动性,激励着自己持续努力,其实最重要的不是严格坚持理想以及确保理想必须要实现,最重要的是在理想的激励下和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鼓舞着我们持续的努力,进而促进我们成长和进步。
还包括人们吃的、喝的、睡眠、性需求等,也都是一个度的问题。吃少了会挨饿,吃多了会撑着,仍需要把握好度,不能太过分。生活需要自律和节制,就包括节食减肥也是需要把握好度的,把握不好度而过度节食是会生病的。再细说到吃的东西,太淡了没有味,太咸了没法吃,也不可过分。吃的需要把握好度,睡眠更是需要把握好度,睡不够会头疼睡多了也头疼,保证良好的睡眠是提高做事效率的重要途径。有的人会特别强调勤奋,就总是要求自己睡得时间特别短,不过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的,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是这样,良好的睡眠是保证做事效率的前提,要注意把握休息时间,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生时何必多睡,死后自会长眠的话,社会上有很多类似的话,这些美好的话都很激励人心,鼓舞着人们努力奋斗,但这些话把握不好度很容易造成极端酿成悲剧。还有包括烟、酒、游戏等也都是需要注意度的,适度能够娱乐身心和放松心情,过度有瘾就会产生巨大的麻烦和痛苦,切勿不可过度。
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一个人成长和成才具有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如学习成绩、自身素养、兴趣爱好、良好性格、稳定情绪、健全人格等,每个因素都需要重视,且每个因素都需要适度重视,如学习成绩,不重视不行而太重视了不行,只有适度重视才能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人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一个人一生有多个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事情和事业侧重点,如学业、事业、家庭等,都是一个人需要重视的,需要重视对合适度的把握,如事业,不重视事业肯定不行,不重视事业挣不到,太重视事业也不行,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太重视事业必然会影响家庭的和谐,太重视事业总是熬夜加班还会影响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需要综合把握好各项事情的重视程度。
一个人想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需要有投入和专注,需要在工作上和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上有相当大精力的努力和相当长时间的努力,有精益求精和追求极致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容易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越偏执越容易成功,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和事业上需要持续的努力。想要成功一定是需要投入和专注的,但也不可太过分极端,毕竟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在事业上过分极端必然会压缩在其他方面的时间和精力,这也是不少国际性名人生活过的悲催的原因之一。有不少国际性文学家或科学家或艺术家都是自己所从事领域以外其他方面的低能儿,如有不少国际性艺术家是生活低能儿,生活都不能自理,也有不少国际性科学家是感情低能儿,人际关系和婚姻生活一塌糊涂,这些国际巨星般存在的人物由于过分极端和过分偏执造成了事业成功但生活不幸福。在我们平常人眼里他们拥有极其成功的事业和相当悲惨的生活,这也许就是成功的代价之一,也许是偏执和极端的代价之一,也许就是生活的真谛,在一定程度上最好还是不要过分极端。
再则一个人与他人相处也是需要把握好度的,如夫妻关系、父母关系、儿女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同学关系等,以夫妻关系来看,影响夫妻关系的因素也有很多,如物质基础、感情基础、性和谐等众多因素,这些因素都是需要我们适度重视的,如物质基础是我们在夫妻婚姻生活中必须要重视的,但是我们也要适度重视,不重视物质基础那我们的婚姻就得不到物质保障,太重视物质基础我们有会陷入拜金的误区,只有适度的重视物质基础才可能保障婚姻的稳定。
婚姻中的矛盾也是要适度重视,婚姻中难免会有抱怨、指责、嘲笑、挖苦、计较、惩罚等,但是不可过分,没有抱怨和沟通,人会憋坏的,抱怨太多了而只有抱怨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不可过分计较、过分抱怨、过分指责、过分嘲笑、过分挖苦、过度惩罚等,一定不要把各种关系经营成敌对关系了。
在婚姻中也要适度重视自己的感受和对方的感受,不注重自己的感受而太注重对方的感受会活的没有自我,会活的特别累特别委屈,太注重自我感受而顾及不到对方感受又会陷入自私自利的陷阱,也会活的特别悲催特别痛苦,最好还是要适度。婚姻中最基础的底层逻辑是只有我对他好他才会对我好,我们首先要对对方好,要顾及对方的感受,不过对对方好也是需要把握合适度的,当对方把我们对他好当成理所应当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必要过分对他好了,一味的委屈求全和过度付出也不是好事,只有对方对我们的付出有回应有认可时我们才可以一直付出。
就是一个人对待婚姻的态度也是一个度的问题,婚姻可以是幸福美好的开始,婚姻也可以是爱情的坟墓,这要看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对婚姻的态度,为了自由可以放弃婚姻,为了爱情也可以放弃婚姻,为了梦想、快乐、享乐等都可以放弃婚姻,这些都无可厚非,生活中也有特别多类似的这种事,不过对待婚姻最好还是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的,在原则面前自由、爱情、梦想、快乐等都可以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对待婚姻需要我们把握好度,太重视了不好,不重视也是绝对不行的,一点原则和底线都没有,那不就乱套了吗,因此对待婚姻的态度也要适度,不可过分。
还有一个是人们对待自由的态度也是一个度的问题,一个人的人生中会有无数的选择,一个人年轻时可以选择不管不顾的追求自由,选择不婚不育,享受自由、旅游、浪漫等,那是因为有父母在、有家在、自己能够挣钱,自己有底气选择自由和选择不婚不育,等到了年迈的时候年轻时追求的自由就成了年迈孤独和痛苦的来源,年轻时的旅游也就成了年迈时无家人牵挂的流浪,那是因为父母不在了、有家人的家不在了、自己没有充足的精力了,自己已经没有了选择自由的底气甚至有些人自己已经没有了自主行为能力,追求自由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自由是建立在自律和负责任的基础之上的,自由不是过度任性和过度放纵,更不是一味自私自利,自由也是相对的,也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把握好度的。
权利和义务都是需要把握好度的,想要享受权利的前提条件是履行义务,权利和义务的相辅相成,需要我们追求一种平衡,光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就会失衡,也自然就会带来大量的痛苦和委屈。
还有如追求自我、随心所欲、自我放飞、宁缺毋滥、绝不将就、绝不凑合、精致美好、百依百顺、言听计从、劳逸结合、力争上游、见贤思齐等众多我们所追求的看似美好的词汇,其实也是需要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重视对合适度的把握的,因为这些美好的词如果把握不好度就有可能会变味,如宁缺毋滥,首先宁缺毋滥是我们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表达了我们对精致生活的一种美好追求,可宁缺毋滥一不小心没有在实事求是和实际情况下把握好度就有可能会成为痴心妄想。
就是一个人的努力也是有限度的,绝大多数人会认为越努力越幸运,不是越努力越好吗?事实还真的不一定,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努力表现在思想层次、精神状态、精力、时间等方面,尤其是表现在精力和时间上就不是越努力越好,毕竟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度的,不可过分和极端,过分和极端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过分努力反而会影响努力的效率和效果,也会影响日常生活。
就是普通和伟大也是一个度的问题,什么算普通什么算伟大,政府首脑和大学教授算是普通人还是伟人呢,没有明确的界线,普通和伟大之间以及有权有势出人头地和无权无势甘愿平凡之间都是没有明确界线的,平凡不等于平庸,普通不等于碌碌无为,伟大更不等于有权有势和出人头地,伟大更不等于拥有特权,孔子和孟子等没权没势的人不代表不伟大,郭峻、程节、何宗彦等众多不知名但有权有势的宰相首辅不代表不普通。不同的人对普通和伟大的理解和解读也不一样,普通绝对不等于碌碌无为,每个普通的人也都在努力工作进而展现自己的价值,做一个普通人本身就不容易,我们凭什么就非要认定自己就特殊呢。再则就是有谁生下来就是要做一个伟人的,又有谁生下来就是要做一个普通人的,想要站在万人中央成为别人的光就要付出比万人都要大的代价和努力。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将相本无种要男儿当自强,没有谁规定了谁未来是要做一个普通人还是一个伟人,每个人也都有无限可能,也正是因为相信自己的无限潜能,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伟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出人头地,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鹤立鸡群,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高人一等,但是现实生活中能够鹤立鸡群的毕竟是少数,能够成为伟人更是凤毛麟角的少之又少,我们凭什么认定自己就一定是凤毛麟角的一员呢,我们愿意为成长凤毛麟角的一员付出相应的巨大努力和巨大代价吗?绝大多数的人还就是普通人,普普通通平平淡淡的过完这一生,这就需要我们把握好普通和伟大的度,需要我们实事求是以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策,而不是自认为自己就特殊自己有特权。
如果认不清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够以实际情况来决策,总是不切实际的去想要出人头地,或不顾实际情况且不择手段的追求有权有势和高人一等,那就只能与痛苦为伴。接受普通的人就会相对比较佛系,而追求伟大的人就会比较积极,这也无所谓好坏对错,只要和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符就好,自己有多大的能量且付出相应的努力就会有响应的回报,自己能量大且付出的努力多回报就大,想要出人头地就要付出能够出人头地的努力,自己的能量小付出的努力少就降低欲望,不愿意付出能够鹤立鸡群的努力就别总想着要鹤立鸡群,这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只要自己的能量、努力、回报、欲望和实际情况相符合就好,不要因欲望和实际能力的落差太大而痛苦就好,没有必要过分强调非要追求鹤立鸡群。
伟大毕竟是少数人,有时候我们非要逆天改命也不一定就会有好结果,以一两个人的事例不足以说明,我们以国家来说更有说服力,东亚的日本和韩国与欧洲的瑞典和瑞士都是发达国家,四个国家都是人均超过三万美元的发达国家,但是国民对待普通和伟大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对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
日本和韩国是追求伟大的代表,对待工作比较积极,竞争比较激烈,东京和首尔都是工作与生活平衡指数全球都比较差的城市,工作时间特别长,加班情况特别严重,竞争特别激烈,工作强度特别大,人们工作特别累,自杀率特别的高,是幸福度特别低的城市。
瑞典和瑞士是追求普通的代表,对待工作比较佛系,竞争压力相对较小,苏黎世和斯德哥尔摩都是工作与生活平衡指数全球都比较好的城市,工作时长适中,加班情况比较少,工作强度相对比较小,人们工作不是特别的累,自杀率特别的低,是幸福度特别高的城市。
我们不能简单而又笼统的说瑞典瑞士好还是日本韩国不好,毕竟近代化发展的时间长度不一样,只能说是各有各的特色,只要和自己的国情相符合就好,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虽然日本韩国和瑞士瑞典都是发达国家,可日韩国民的幸福指数要远低于瑞士瑞典国民的幸福指数,这也许就全民过分竞争和集体过度焦虑的代价吧,日韩的发展历程对同属东亚文化圈的中国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这点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更是我们需要把握好伟大和普通的合适度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竞争的态度也是一个需要把握好度的问题,人是处在社会环境中的人,社会环境中处处都存在着竞争,人是自私的以致竞争是相当残酷的,我们不重视竞争不行而太重视竞争也不好,不重视竞争我们会被淘汰掉,太重视竞争就会加剧全社会的焦虑,适度竞争促进人们进步和社会发展,而全社会过度竞争和过度内卷就会引发悲剧。
全社会所有成员都过度焦虑又会反作用加剧全社会的过分竞争,竞争的激烈程度已经过分到让很多年轻人看不到希望了,反正都没有希望了就索性直接放弃了,努不努力都买不起房,努不努力都娶不起媳妇,努不努力都看不到希望,就索性直接放弃努力了,过分延长的加班时间已经让很多年轻人放弃了抵抗直接选择躺平,全社会竞争的过分激烈氛围会裹挟所有人,我们过度竞争和过度焦虑的社会就会出现内卷情况,有内卷情况存在就会出现部分躺平青年和低欲望青年,部分躺平青年的存在就是全社会过度焦虑和过度竞争的结果,所以全社会所有成员都应该注意竞争的合适度,正确对待竞争,不要过度和偏激,让社会能够有一个适度的且对年轻人相对友好的竞争环境和社会氛围。
近年来出现的内卷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没有把握好度造成的,教育内卷、工作内卷、婚恋内卷、购房内卷、彩礼内卷等各行各业和方方面面都存在内卷情况,之所以会内卷还是大家有比较和有竞争,他要怎样,我也要怎样,要不我就落后了,至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我是否真的需要怎么样,未可知也,对自己来说是否真的就是适度显得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不能落实。人都有争强好胜之心,要是全社会都进入这种跟风和争强好胜之中,全社会的大多数成员都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注意把握好适度,就势必会导致内卷,因为想要和能要之间永远都隔着一个实际情况和实际能力,并不是我们所有想要的东西我们都有能力得到,主观能动性也不是万能的,不顾实际情况势必会出问题以致内卷让全社会大多数成员都痛苦,只有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适度的追求,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让我们能要的最接近我们想要的。
比较机制是社会内卷的一个重要原因,有比较就会有竞争,每个人都有争强好胜之心,为了竞争取胜就会想方设法和绞尽脑汁,在这个努力争赢的过程中就可能置实事求是和实际情况而不顾,就有可能把握不好度,进而偏激或极端以致过度,没有办法,这就是社会的一个运行机制。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有比较才会有差距,毕竟社会要进步,有比较才会有动力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进步,但是这个比较也要适度,更要注意实际情况,也要是建立在实事求是和实际能力下的适度比较,所以我们在遇到最、更、不如、比等词时,一定要注意适度,一定要多考虑实际情况,以免过度或受骗。
人对事需要把握好度,对待物也要把握好度,比如对待砖石,不同的人对砖石有不同的态度,就是对砖石的重视度不同而已,有的人认为砖石比较重要,因为它象征着爱情,而有的人认为砖石无足轻重,因为它就是块小石子,还是人们对砖石的重视度不同。
其实砖石它就是块小石子,毫无实用价值可言,且本身也不具有交换价值,它不像黄金具有一般等价物的交换价值,但是部分砖石商家把这样的小石头和爱情挂上了钩,让它具有了特殊的寓意,让它和爱情的纯洁无瑕与永恒不变联系在一起,突显出一个人的富有和尊贵,甚至有些商家还要求男人凭身份证且一生只能买一次,以此来体现男人对女人的忠诚,搞商家比民政局的婚姻登记还权威,难道买个砖石就能够保证忠爱一生,难道买个砖石就能够保证不离婚,砖石好像没有那么大的功能吧。
爱情是需要纯洁无瑕与永恒不变,爱情是需要坚守原则和坚贞不渝,我们是需要对美好的爱情有无限的向往,但是不少商家也不能无底线的利用人们对爱情的渴望和利用人性的贪婪来大肆的敛财啊,利用极端的方式把砖石的寓意发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现实生活有太多因为索要砖石而分手的或离婚的情况,也有很多因为买了砖石而导致生活拮据的情况,因为一块毫无实用价值的石头搞得生活拮据和困难重重就是度没有把握好。做什么事都是有底线的,一旦不顾实际情况而过了度就会出问题,我们还是要正确对待砖石问题,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根据实际能力来把握好度,不要因为买砖石而影响了正常生活。
人是这样,事也是这样,比如一个人打扫卫生,干净也是有度的,干净也是相对的,什么算干净而什么算不干净,没有严格的标准,只要我们一直在扫我们就一直能够扫出灰,只要我们一直在擦玻璃那玻璃上就会一直有水印,如果在用上放大镜和显微镜来检查,我们就可以一直扫,极致的干净就是效率的下降,合适就好,合适的干净度才能兼顾效率。
个人做事是这样,从国家层面上来看也是这样,比如社会公平也是相对的,什么算社会公平什么算社会不公平,没有严格的标准,所有的社会制度都不是完美的制度,没有只有优点没有缺陷的制度,大多数现行制度都是有利有弊的,只是大多数现行的制度都是利大于弊而已。
既然是有利有弊就会存在利益差异,有的制度对一部分友好而对另一部分人不友好,就会存在社会不公平,我们只能追求相对的社会公平,追求极致的社会公平可能就会陷入效率极其低下的困境,像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全社会的生产积极性都不高,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社会生产效率极其低下,而追求极致的效率就会无法兼顾公平,像资本主义列强阶段就是追求效率的最大化,严酷的压榨社会底层,毫无社会公平可言,生活中的不少事情也并非追求极致就是好,合适就好,恰如其分的合适才好。
要做事就要有效率也要有结果,对效率和结果的重视也是一个度的问题,要求我们要适度重视结果和过程,过分重视结果,就会有不择手段和弄虚作假的情况出现,过分重视过程,就会有效率底下和完不成任务的情况出现,因此过程和结果都要适度兼顾和适度重视。
总的来说,对度的把握要适中,做到将恰如其分的合适尽可能的常态化,从做人上是这样的,从做事上也是这样的,从国家层面上是这样,从个人层面上也是这样,就连大自然也是这样,雨水太多是洪灾,雨水太少是旱灾,天气太热有酷暑预警,天气太冷有严寒预警,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太刚则折,阴晴圆缺,都是一个度的问题,都处在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之中,过犹不及,过和不及都不好,过分即痛苦,极端则悲剧,恰如其分的合适才是适度。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把握好度的问题,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像这样需要重视合适度的问题太多了,生活中处处都有这样需要把握好度的问题,也就是因为存在这么多需要把握好度的问题,有时候就会把握不好合适度,存在着不及、过分、极端、过激、偏颇、过度、偏激等问题,远远偏离了合适度,偏离了合适度就会存在认知失调,也因此就会产生大量的委屈和痛苦以及悲剧。
生活中有些问题之所以那么复杂就是因为很多需要把握合适度的问题却没有明确的合适度,我们生活中之所以有那么多的痛苦也是因为很多需要把握好度的问题却没有明确的合适度,我们把握不好合适度,我们就可能过或不及并因此而痛苦。
难就难在没有明确的标准,没有明确的标准,那什么才算适度呢,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所有人都找寻找标准,只有那些极少数的圣贤才能够更好的把握好度,我们普通人是很难做到时刻把握好合适度的,很难将恰如其分的合适做到常态化,对于很多事的合适度我们也没有能力去把握好,我们也不知道具体的标准,因此我们会有很多痛苦。
合适度难把握我们也要去努力去学去把握,去尽可能的接近真正的合适度,古今圣贤和仁人志士都在寻找着度的标准,孔子提出了中庸,亚里士多德提出了黄金中庸,什么是中庸,中庸不是和稀泥,中庸更不是差不多,中庸是最佳合适度,恰如其分的合适就叫中,平常心和常态叫庸,把恰如其分的合适做到常态化才是中庸,不管孔子还是亚里士多德其实都是这个意思,要求我们要把握好合适度,尽可能的做到把恰到好处的合适常态化,不偏不倚的找到事情最合适的平衡点,维持事物的最优状态。
说到中庸就需要说一下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中庸的中是恰如其分的合适,庸是平常或常态,中庸是将恰如其分的合适做到常态化。儒家和道家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两个最重要的哲学流派,儒道两家的很多主张也都是在围绕着中庸在研究自然规律的,围绕着合适度来认识客观规律的,度把握不好就会存在过或不及的情况,不管是过还是不及都是不可取的,都有可能认识不到自然规律,只有恰如其分的合适才能更好的认识规律和把握规律。
儒家主张仁和礼要求人们至诚,鼓励人们积极的进世和进取,把握不好度很容易偏向过,这是部分道家学者攻击儒家的重要原因,道家学者总是攻击儒家太功利,攻击儒家思想容易使人们总是逐利进而导致不择手段会巧取豪夺偷盗抢。
道家主张无为和本真要求人们至真,鼓励人们无为而治和遵循自然规律,把握不好度很容易偏向不及,这是部分儒家学者攻击道家的重要原因,儒家学者总是攻击道家太保守,攻击道家思想容易使人们总是不求上进和不思进取容易让人们不作为导致社会止步不前还会让人们庸俗愚昧懒散。
或许是后世的人们将儒道两家思想看的太重了,将老子和孔子两位名人进行了神格化和将儒道两家思想进行了至高无上化,或许是后世的我们思想境界太低,参不透老子和孔子两位圣人思想的至高精髓,可不管怎么样,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确实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思想主张,都有可取之处也都有不可取之处,还是需要把握好度和注意辩证吸收。
其实不管是儒家创始人孔子还是道家创始人老子,他们的核心思想也都提倡中庸,都提倡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认识客观规律,根据自然规律促进事物的发展,可他们也很难做到中庸,很难将恰如其分的合适做到常态化,我们后人将他们的思想作用至高无上化后将二人进行了神圣化后称他们为圣人,其实他们的很多行为主张也都是很难实现的,甚至他们的个别极端行为主张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尤其是孔子。
通读《中庸》一书我们能够发现,孔子总是给人描绘圣人应该怎样,教人至诚、至仁、至善、至贤、至敬、至真等圣人的至高行为行为准则,教人怎样做才能成为圣人或君子,描绘了很多美好的君子形象,甚至描绘了很多极端的美好形象,希望人们能够以此为追求的目标,朝着圣人的方向而努力,尤其是要求统治者要成为圣人一样的圣君进而来统治百姓。其实孔子描绘的不少极端的美好行为,孔子他老人家也做不到,孔子的生平和孔子仕途的不得志就能够体现,连孔子他老人家都做不到,其他人谁能够保证自己能够做得到呢,但是孔子为后世的我们描绘了圣人应该怎么做,让后世的很多人有了追求的目标,就会使得后期的很多人会很容易思想偏激化和极端化,这也是后世之人将孔子儒家思想进行极端化补充和偏激化发展的重要原因,更是后世之人将儒家思想发展成束缚人们思想的封建礼教的重要原因,过分的强调道德准则和三纲五常并使之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工具。
在一定程度上儒家经典和道家经典中都存在着不少极端的不可能实现的行为主张,所以不管是儒家思想还是道家思想,我们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进行辩证的吸收,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把握好度,尽可能的做到将恰如其分的合适常态化。
在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中,老子的道、孔子的仁、朱熹的理、王阳明的心等都说的玄乎其玄和神乎其神的,其实主旨的含义就是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和客观的自然规律来把握好度,道、仁、理、心等归结起来也就是一个度字,能够做到中庸将恰如其分的合适常态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就相当于掌握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
由圣人孔子和老子可见,圣人也不一定能够保证自己时刻都做到恰如其分的合适,圣人也没有明确的合适度标准,虽然没有明确的合适度,但社会上会有一个社会公共的合适度的平均标准,我们说社会公共的合适度的平均标准会比较空洞,这里我们引入一个叫合适度偏差的概念。
因为具体的合适度没有明确的标准,我们就把没有明确标准的合适度用数字来具体量化,设定合适度为0到100,0、50、100为极值,0和100为最坏点,0为不及的极点,100为过的极点,50为最好点,25和75为临界点,通常很多事情都是既有好处又有坏处的,既有利又有弊的,临界点为好处和坏处平衡点,就是好坏一样多,合适度在25到75之间是好处大于坏处的,合适度越是接近50好处就越多坏处就越少,合适度小于25和合适度大于75是坏处大于好处的,越是接近0和100就坏处越多好处越少,越接近0表示对事情的关注越缺乏,越接近100表示对事情的关注越过分,0-10和90-100是极端偏离合适,11-24和76-89是偏离合适,25-45和55-75是合适,45-55是相当合适,50为最合适。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人对大部分事情的合适度把握都是合适,大多数人对少数事情的合适度把握是偏离合适,极少数人对少数事情的合适度把握是极端偏离合适,极少数圣贤和精英对少数事情的合适度把握是相当合适,合适度偏差就是合适度在0-25和75-100的行为,就是偏离合适和极端偏离合适的行为,具体数字化的合适度偏差的概念是我们人为设定的,且对很多事情都并不完全适用,只适用于大部分的事情,还只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我们需要重视合适度,但现实生活中是没有这个明确的标准的,且现实生活远比我们理论上想象的要复杂的多。
虽然现实生活中没有这么明确且清晰的数字化标准,可现实生活中仍需要我们自己注意把握好度,首先需要我们要发挥我们内心良知的作用,再则就是努力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认知水平比较高并发挥内心良知作用,我们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把握的合适度就会越接近50的最好点,尽可能的做到恰如其分的合适常态化,我们就能够很好的处理事情,进而减少痛苦,而认知水平比较低且不能发挥内心良知的作用,我们就可能在不顾实际的情况下把握的合适度就会越偏离50的最好点,太过分和偏离太多而会给我们带来痛苦,这么说难以理解,我们以家庭教育为例具体来说吧。
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学习成绩的重视,不管是稍微重视还是稍微放松都会问题不大,它们都只是在适度的基础上稍做调整,不管重视度是45还是55都是在合适度的最好点50上下徘徊,孩子的成绩都不会太差,但是一旦太过分就会物极必反造成重大的社会悲剧。不管是过还是不及都不好,不管是过分强调分数的重要性还是过分忽视学习成绩都会出问题,它们都是极端偏离了合适,不管是对孩子学习成绩的重视度超过90还是对孩子学习成绩的重视度低于10,都是极端和悲剧,生活中因过分重视造成了鸡娃情况和教育内卷情况导致了多少问题少年,焦虑症少年和精神分裂症少年更是频繁出现,生活中也有不少孩子因缺乏关注和缺乏教育而成了问题少年,叛逆少年和无规矩意识的犯罪少年也不在少数。
就是因为我们生活中有那么多需要适度重视的问题,社会上出现了那么多极端化和绝对化的情况使得度没有把握好才会造成了大量的痛苦、委屈、矛盾、怨恨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我们的痛苦来源于我们对度的把握偏颇,过分造成痛苦,极端制造悲剧,只有适度才能快乐。
在一定程度上极度复杂的现实社会里其实真的没有那么多的是非黑白对错,也没有那么多的二元对立的事情,没有那么多的一概肯定或一概否定,人生不是二元对立的结果,人生是多元综合的结果,人生很多事情是需要我们把握好度的,很多时候的很多事情我们对事情重视的度把握好了,事情我们就做对了,对事情重视的度把握不好,存在着过分和极端的情况,事情我们也就做错了。
对度的把握太重要了,而且度的把握太难了,有时候难免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便我们有时候做不到将恰如其分的合适常态化,至少我们也要努力的追求一种相对平衡,不要过分,不要极端,不能失衡。
世间万物皆有道,道之精髓皆为度,度之偏颇皆为苦。生活中有太多没有明确标准的事情了,当然生活中也有不少有明确标准的事情,数学中我们会有那么多的量度单位,千克、公斤、立方米、平方米、公顷、米、升、秒、元、个、次、头、支等,都是量度单位,除了量度单位还有科学世界里学的各种各样的定律、定理、公理、公式等都是有着公认的共同标准的,对于这些有明确标准的事情,我们还是要发挥事物的逻辑作用,实事求是的按照标准来办事的,但是对于生活中大多数没有明确标准的事情,还是需要我们去把握好度的,我们最好不要用具备明确标准的办法来衡量没有没有明确标准的事情,如你到底有多爱我,有多爱是没有明确标准的事情,我们不能把有多爱说成我爱你有三千米深,所以如果非要按照标准来为没有明确标准的事情寻找一个具有明确标准的答案,那只能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自寻烦恼和痛苦,生活中具备明确标准的事要相对容易解决一些,按照标准来办事就好,没有明确标准的事就比较难办,因为度不好把握,就总体而言生活中的事还是以没有明确标准的事情居多。
生活中太多有关度的问题了,这些问题之所以难搞,是因为它们没有明确的度,在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没有明确的界线把握不好度就会过度,就可能会存在过分关注或缺乏关注的情况,存在着过或不及的情况,如政治上太民主了就会缺少专制,就会出现暴民,太专制了就会缺乏民主,会出现大量的压迫,经济上太重视市场调节就会忽视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缺陷就会显现容易引发经济危机,太重视宏观调控就会忽视市场调节的基础作用,经济发展就容易僵化引发经济停滞,教育上太重视分数就容易陷入应试教育的陷阱,太重视快乐就容易陷入素质教育的陷阱,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度关注了就容易陷入控制型陷阱,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关注了就容易陷入放纵型陷阱,在婚姻中不重视物质基础婚姻关系不稳固,太重视物质基础容易陷入拜金陷阱,就是小孩子的学习时间,没有相应的学习时间不能学到足够的知识,过分的强调学习时长又容易影响学习效率。
我们生活中有太多需要关注合适度的事情了,万物皆有度,过犹不及,切勿过分,过分了就意味着痛苦,恰如其分的合适才是适度,适度才能获得持久的快乐。
鉴于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对度的把握,什么事都注重适度即好,可是这个社会的很多事都没有明确的合适度,所以我们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因此我们需要学习,需要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认知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把握好合适度,在努力提高认知水平的同时,我们需要发挥我们内心良知的作用,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让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去更好的把握合适度。
对于没有明确合适度的问题,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办法,做人做事要实事求是,诚实做事诚信做人,处理人际关系不光要实事求是还要学会求同存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把握好适度,我们才能增加更多快乐。同时在做人做事方面我们尽量不要太过分和太极端,尤其是在宣扬某些事物时不要片面的过分强调某一事物或某一方面因素的重要性,从而来减少痛苦。
既然极端和偏激会带来那么多的痛苦和委屈以及极大的代价,那社会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极端化和绝对化的现象呢,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片面的过分强调某一事物或某一单一因素的重要性的现象呢,因为是有利所图。
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真实的情况往往是平淡的和普通的,很多事情的解决方案真实的作用也往往是不明显的和微妙的,但是真实的情况会严重影响商业利益的变现,只有极端化和绝对化才能更加吸引眼球进而快速达成交易,只有片面的过分强调某一单一事物或单一因素的重要性才能加剧人们的焦虑,只有对某一事物进行过度夸大和过度美化才能更好的达成交易实现利益最大化,故而社会上会有大量的过分夸大、过分美化、过分包装、以偏概全、断章取义等极端化和绝对化的情况,以此来夸大其所售商业产品的作用,达成商业交易的目的,实现商业利益的变现,所以社会上会存在那么多极端化和绝对化的现象和行为,以至于社会上有关夸大其词、以偏概全、断章取义、偷换概念、上纲上线、过度吹牛、过度美化、过度包装、过分夸张等过度商业化的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还会有很多胡编乱造、胡乱吹牛、信口雌黄、意淫伪造、满嘴胡说、颠倒黑白、指鹿为马、道貌岸然、胡说八道、自封头衔、套路诱骗、坑蒙拐骗、虚假宣传等昧良心的行为,这类事迹在营销方面太常见了,尤其是在辅导教育培训、成功学培训、养生美容培训、心灵毒鸡汤、财商培训、理财培训等方面更是大行其道,因为他们戳中了人们的痛点,他们利用人们的弱点引导人们的思想走向极端化和绝对化。
有成功学的人会说,你听懂了我说的这句话这辈子就真的肯定不缺钱了,大家想这该是一句怎样的话,一句话就可以抵得上一个人一辈子的努力了,这句话的作用也太大了吧,夸张成分太明显了。还会有成功学的人说,我接下来要说的这句话一个字绝对顶一个亿,顶七个亿的话是我爱你和你无关,他的这句话就可以卖七个亿,他的钱也太好挣了吧,夸张的成分也很明显。这类人都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人们成功的速度就等于交培训费的速度,这类成功学的人很多都是极度不负责任的人,很多都是相当昧良心的人,很多人都是虚构的经过了过分夸大的屌丝逆袭身份,先给自己虚构一个成功人士的身份,再吹牛说自己多么多么的成功,不管什么人只要跟他学就能够成功,要想成功就相信他跟他学赶紧交钱吧,学员能够尽快交培训费就等于学员能够成功,学员不能够尽快交培训费就等于学员不能够成功。
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被无良的商业营销人员给忽悠了,被他们的过度夸大和过度美化给欺骗了,才会对某件特定的事情有了过度的关注和过度的重视,同时在精神上也有了过分的焦虑和过分的恐慌,进而偏离的真实事情的实际情况做出了让人痛苦和委屈的极端化决定。
既然极端化和绝对化的行为对人们会有那么大的危害,那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人相信进而上当受骗呢,还是因为人们不劳而获和坐享其成的心在作祟,且没有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根据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把握好合适度。人们都渴望成功,人们都渴望过上好日子,但现实生活中要想过上好日子和要想成功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和代价,且现实生活的各种压力确实都很大,部分不够努力且想成功却没有成功的人就希望能够不劳而获,刚好这些诱骗人的极端化和绝对化营销行为又将成功说的那么轻松,他们往往有国际性大师指导,他们可以虚构的自己半年挣一千万一年挣五亿,他们可以吹牛吹出的自己半年买劳斯莱斯一年做出五家上市公司,什么跟着他学就一定能解决问题,跟着他学就肯定能成功,跟着他学就绝对能发财,听他一堂课就能够一辈子不受穷,部分不够努力且想成功却没有成功又希望能够不劳而获的人一听这些话,一定、肯定、绝对、一辈子等词汇严重冲击着这些人的大脑,直接冲昏了这些人的头脑,跟着他们可以这么容易成功,置实事求是和实际合适度而不顾,也就自然会相信他们而心甘情愿的上当受骗了,这是利用人们不劳而获和贪便宜的心理来贩卖成功和贩卖焦虑。
还有不少人会利用人们不劳而获和贪便宜的心理来贩卖其他如假冒伪劣保健品、假冒伪劣化妆品、假冒伪劣奢侈品等之类的产品,总之就是利用人们不劳而获和贪便宜的思想来牟利,所以人最好还是要把握好度,还有就是最好不要有不劳而获和坐享其成以及贪便宜的思想,我们的一切美好都需要我们努力付出辛苦才能获得,还是相信努力付出辛苦才会有收获吧。
在面对社会上的一些营销行为和营销现象时,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定力和原则,在实事求是和求真务实的原则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事情的实际情况来做出合理化决定和把握好合适度,以免上当受骗,要谨防受极端化和绝对化营销的影响和误导,谨慎注意营销活动中出现的全部、所有、任何、从来、都、最、比、胜、第一、之神、之父、大师、根本、整个、绝对、必须、应该、肯定、一定、保证、不得不、一生、终生、听懂掌声等词汇,让自己的行为少出现极端化和绝对化,从而减少自己的痛苦和委屈。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把握好度的,懂得了我们生活中的那么多事都是需要把握好度的,我们也就不会对生活中那么多事有太多过分的执念和过度的极端化,减少的过分执念也就相当于减少了痛苦。
合适度是一个很难把握的事,我们也不指望我们对任何事都能够精准把握好合适度,我们也不指望大家能够将恰如其分的合适做到常态化,但我们肯定要有平衡意识,要有中庸意识,要有把握合适度的意识,做什么事不要过分和不要极端,从而减少我们的痛苦,提升我们的幸福感。
世间万物皆有道,道之精髓皆为度,度之偏颇皆为苦,把握好合适度也就减少了痛苦从而增加了快乐,进而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