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逃妈 东西儿童教育 2023-01-03 发表于美国
大家好,我是逃妈。
假期里,孩子们拥有的整块时间比较多,正是沉浸阅读、连续阅读的好时机。
所以我想把我们的细读经典系列文章,再次推荐给寒假里正需要阅读的大小朋友们。
这个栏目的主角们,就是英文图书世界里,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大IP”:
分级里,我之前和大家细掰过《牛津树》的搞笑一家人,
低龄孩子绘本,已经被猫猫狗狗萌物们占领,比如《大红狗》、《饼干狗》、《皮特猫》、《小猪佩奇》、《小鼠波波》,
桥梁书和初章书,两大“神奇”争霸(《神奇校车》、《神奇树屋》),两大“害虫”乱窜(《苍蝇小子》)、《老鼠记者》),
章节书嘛,那就是纯纯的魔法世界了,《哈利·波特》、《波西·杰克逊》、《纳尼亚传奇》,一个比一个厉害~
假如在某个平行世界里,这些读物的主人翁都真实存在,那这些大IP,就是妥妥的读物界复仇者联盟~
它们各有各的独到之处,被翻译成各国语言,走到哪都是万众瞩目,火遍全球。
它们的超能力就是:即使抛开学英语这件事儿,本身的内容也足够好。无论以何种文字出现,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值得细读。
今天这站嘛,我想带孩子们“上树”,不是真的去爬树啊特别是感染恢复期的大人小孩,都不要轻易剧烈运动哦!
我说的“树”,是这棵号称“初章书鼻祖”,全球小孩都在看的“树”——《神奇树屋》。
▲ 图源:MTH官网
外界吹得再火爆都跟咱们没关系,你大可不必听别人的推荐(包括我)。
掰开了揉碎了,我们来翻开书,看看传说中的桥梁书鼻祖《神奇树屋》,到底有真本事,还是靠营销?
1. 买家秀里是否有水分?
2. 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资源在这)
3. 初章书鼻祖,是否名副其实?(干货在这)
1
为什么是《神奇树屋》
我们先看一组数据(这些新闻都可以查到),全世界小孩无论你是北欧某个工薪家庭的孩子,还是美国总统家的儿女,当孩子开始读文字书的时候,几乎都是从这套开始。
从1992年诞生第1本开始至今,它被翻译成了38种语言,累计销量突破1.34亿册。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叠起来相当于76个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它是美国学校制定的课外读物,孩子们几乎人手一本;是全美中小学图书馆的馆藏图书中,借阅率最高的一套书。
全美中小学图书馆馆藏图书借阅排名No.1;
美国学校指定课外读物,几乎每个学生人手一本;入选美国国家教育协会推荐的“世界百部经典童书”;
美国英语教师委员会选书、“欧美四国暑期阅读计划”重点图书……
再说说我的主观看法~
《神奇树屋》是用Fiction虚构的形式,实质想表达的是Non-fiction非虚构科普内容。
这操作不算新鲜,美国的《神奇校车》、《老鼠记者》、法国的《凡尔纳科幻》、德国的《小兔菲尼克斯》、英国的《自然故事》、俄罗斯的《森林报》、日本的《叽叽呱呱》、加拿大的《西顿动物故事》……都是。
但做到整个历史长河里打转、全世界到处乱跑的,除了《神奇树屋》,其他没有。
《神奇树屋》也是逃逃人生中第一套初章书,是我难得的为他把中、英文版本都收齐了的书,现在依然整整齐齐码在我家书架上,他之前在视频号里也分享过。
看他痴迷的样子,我曾好奇不过,也跟着读过一些。讲真,有“倒吸一口冷气”的感觉。
虽是儿童读物,但话题涉及自然、历史、地理、文化,相当于给孩子开启了一个宏大的世界,领着他们去领略未曾到过的世界奇景,去经历无法亲历的过去未来,去对话难以靠近的名流伟人。
《神奇树屋》的第一个神奇之处,也是我推荐孩子们的“上树”理由:
奇异的“穿越”设定,丰富的“时、空转换”设置,会让孩子暂时忘却语言的困难,在剧情的指引下,慢慢攻克章节书的阅读。
2
《神奇树屋》
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就是一对小兄妹的奇幻冒险故事。人设很接地气,哥哥杰克,八岁半,喜欢看书,是个冷静的酷酷的小男孩;妹妹安妮,七岁,爱幻想与爱冒险,满脑子鬼主意。
某天,他们在镇上的森林里偶然发现了一间堆满书的神奇树屋(Tree House)。
从此,这个神奇的树屋就像多啦A梦的时光机一样,每当他们指着一本书,神奇树屋就把他们带到不同时空冒险。
从地中海到亚马逊流域,从北极到月球,从传说中的卡美拉王国,到西元前的庞贝古城;兄妹俩躲过兵马俑的追杀,也去过卧龙拯救大熊猫,帮郁闷的狄更斯找到创作的灵感,也上天斗过恶龙下海斩过巨蟒……
兄妹俩四海八荒的完成任务,遇到困难得自己找办法解决,孩子也在阅读这些奇幻历险故事的过程中,像追剧一样,一起体验不同的文化和历史。
对了,现在回想逃逃当时一头钻进去的样子,还真有点像最近挺火的几个词,“沉浸式”看书,很有“氛围感”、容易“上头”。
作者Mary是个有故事的女同学,她从小就跟着爸爸到不同的地区生活,15岁时就已经转过8次学,搬了13次家,大学毕业后,几乎游遍了全世界,书中出现的地点,也是她实际游历过的地方。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Season of the Sandstorms(中文译名《可怕的沙尘暴》)这本,Mary在前言中写道:
《神奇树屋》作者Mary Pope Osborne
“我曾横跨整个大陆,从希腊到尼泊尔,路上我开车穿越过整个沙漠,在某个荒无人烟的沙漠地带,一位老者和他的曾孙帮助了我。我永远忘不了他们的善意,也忘不了沙漠里的绝美日落,还有那个寒冷的星夜。写这个故事时,我的脑海里全是关于那天的美好记忆。
好让人神往的经历!
同样是阅读,我并不希望孩子太过脱离真实世界,也知道每个人读过的书、行过的路都有局限。
因此,我格外欣赏这种在读物中注入寻常人很难拥有的生活体验,也觉得把孩子交给这样的人写的故事,挺靠谱。
读到大家这别忘了,《神奇树屋》作为初章书存在的意义是啥?
是把孩子套进去、静下来阅读,由此养成“拿到书就能进入阅读状态”的习惯!
我手边刚好有本《生命急速救援》,带大家浅看一下,也能感受到其中的精彩。
兄妹俩被树屋送到了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这次他们是来挽救生命的,但具体啥任务,没说,得读者跟着情节一步一步去发现。
他俩还以为有啥火山、地震呢,结果,整个镇子静悄悄,悬念营造得够够的……
兄妹两个一头雾水,他们在雪地里遇到了一个人在打电话。情节从这里开始,俩兄妹一句话也插不进去,我们从一连串儿感叹号中,读到事情非常不简单!
“那个送药的橇夫还没到吗!”
“如果他到了所罗门的旅馆,就把他留在那儿!”
“别让他继续将近了!”
“我们可担不起把药弄丢的风险!”
“今天夜里有一场直接从北极吹来的特大暴风雪!”
“不行!药品必须尽快送到!”
原来,镇子上的孩子们得了名叫“白喉”的传染病,而最近的疫苗,在离镇子1000多公里外的城市……
最惨的是,这可是阿拉斯加啊,出入镇子的道路全部冰封了,只有用雪橇犬才能通行;这还不够,待会还有一场特大暴雪!
所有的困难一起堆在面前了,怎么办?
于是,人们决定用雪橇犬接力运输,把疫苗从1000多公里外运回来。这是一场事关性命的雪地接力——“全体哈士奇威武雄壮地向前跃动,拉着雪橇冲进阿拉斯加的寒夜。”
黑暗中,大家都很紧张。书里是怎么描写这种紧张氛围的呢?
黑暗中,只有
“丁零声”、“吱吱声”“咝咝声”
这1000多公里的雪地救援,还遇到了很多突发困难,大到人和狗怎么在高速前进中都保持平衡?小到眼镜起雾了啥也看不见怎么办?
……
一个高潮连着一个高潮,一个危机接着一个危机,就像一部精彩的电影,跌宕起伏,全程找不到走神的机会!
这样一环扣一环的精彩内容,让整套书的节奏相当紧密,能够强烈吸引孩子的阅读欲望。吸引着孩子像追剧一样主动钻到书里,也就是我刚刚提到的“沉浸式”和“氛围感”。
我特别想说的是,这个故事真实发生在1925年的阿拉斯加,20个雪橇手和150只雪橇犬日夜兼程,经过河流,跨过平原,穿过森林,穿越冰冻的阿拉斯加,从距离1085公里外的城市,带回救命的疫苗。一般情况下狗拉雪橇需要25天,而他们只花了5天半就成功完成接力,拯救了很多孩子的性命!
这个故事也在19年被改编成了电影,是当年最高品质的院线影片之一。因为口罩原因,可能好多朋友都还没看过,特别刺激!特别好看!特别感人!特别适合全家一起观赏!
▲ 多哥就是领头救援犬的名字
说回我们的《神奇树屋》。既紧扣历史故事原型,又好读易读,是《神奇树屋》的第二个“神奇”:
基于几乎真实体验的创造,辅以无穷尽的想象力,而不是一拍脑袋的纯虚构故事。这样的阅读体验,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This is true magic(这才是真正的魔法)!”
3
既然号称「初章书鼻祖」
那确实有点东西
01
词汇翻倍,阅读能力提升,效果很神奇。
《神奇树屋》的用词符合二语习得领域的“词汇控制”理论。
每册单词量在4000~6000,多用高频词、常见词,少见生僻词;多用简单句和口语对话,语法简单,句子实用。
并且语句也是反复出现,让孩子像见到“老朋友”那样,在潜移默化中记住。
比如,第1册《勇闯恐龙谷》中这两句对话,
“He looks nice, Jack,” Annie said.
"Nice?Watch out for his horns, Annie!" said Jack.
look/nice/horn,都是常见词,nice还特意重复,watch out for更是一个常用词组。
它的词汇极其丰富,丝毫没有因为是为孩子写书而糊弄。
比如,提到“说”,很多人就只想到“say”,但在第二章里,作者就用了这么多单词来表达——
say/shout/whisper/scream/cry
正常说话、喊叫、轻声说、尖叫、哭喊……整套书读完,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揣摩词义的差异,还担心孩子“不会说话”、近义词“傻傻分不清”吗?
说到在情境中区分词义,我还是马上想到这本《勇闯恐龙谷》。
这册书的后半截有个绝对的主角——霸王龙。
作者是怎么来描写这个大霸主的呢?
首先,在它正式登场之前,没有一个字提示了它是谁,全在描写其它恐龙的害怕!
在霸王龙正式登场前,用了6个自然段形容它可怕的外形!
接下来当然是逃跑啦!咋【跑】的?
先heard a terrible sound!
Took off拔腿开跑!
Raced up加速冲啊!
Started down冲到山顶又从山的另一侧跑下去!
终于stop了!
一抬头,霸王龙就在自己面前!
跑了半天跑了个寂寞!
一个片段,同时学会外观描写、氛围营造、和关于“害怕”、“跑”的几个近义词。
这不是高效学习是什么呢?
02
它"神奇"地帮孩子点燃知识的大爆炸!
我大致列了下,《神奇树屋》有这些主题:
人文话题有:忍者、牛仔、感恩节、维京海盗……
动物话题有:骆驼、虎鲸、企鹅、大熊猫……
地理话题有:东京、北极、雨林、非洲草原……
自然话题有:龙卷风、沙暴、地震、海啸……
历史话题有:亚瑟王、庞贝古城、文艺复兴、美国内战……
哲学话题有:古巴比伦文明、亚里士多德的手稿、阿拉伯数字的来源……
巧妙的是,这些话题,统统以【时间/地点】为中心,串起一个时空的人、物、事、史,时而自然气息浓厚,时而有厚重的人情味。
比如,《勇闯恐龙谷》这一册故事里,孩子跟着主角团来到了六千五百万年前的白垩纪(历史),见识了火山(地理)、各种史前植物如木兰、蕨类植物(植物),认识了无齿翼龙、三角龙、鸭嘴龙、霸王龙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动物)……
这还只是《神奇树屋》第1册,也就是最简单一册的内容。
记得当时我和逃逃一块读Christmas in Camelot(中文译名《拯救快乐王国》),他就对书里的关键人物King Arthur亚瑟王很感兴趣, 由此查阅了不少有关亚瑟王、王后、骑士Lancelot的之间故事,知道了其中最著名的典故“圆桌骑士The knights of the round table”就是自由平等对话的起源;还查到了一些关于英雄、美女、江山等等爱恨情仇的故事……
感觉读完神奇树屋整个系列,娃就是个百科全书了!
好的内容就是这样,孩子都很轻易地被触动,被其中的点滴内容吸引,接着好奇心就被引爆了,然后自己就会主动去深挖各种小知识,知识面也就由此逐渐打开。
EASTWEST
挺庆幸逃逃小时候能接触到很多这种“整个历史长河里打转、全世界到处乱跑”的好书,6、7岁的他肯定读得稀里糊涂,能留下来的东西不多,但有浅浅的印象,看到很多的不同,觉得阅读很棒,就挺好!
现在大家为娃的教育操碎了心,各种fancy的资源,各种操心的陪读。其实要是内容足够好,就简简单单的白纸黑字,足够。
考虑到它的英文部分更是精髓,我推荐刚开始接触英文阅读的孩子,从双语版本开始,降低入门难度。
之前推荐的这套《神奇树屋》中英双语版本,购买过的家长们反馈都很好。
上次我们只团了1-8册,结果好多树粉“抱怨”——神奇树屋的故事是有连续性的,只团8册娃一口气就炫完了,自己单买又小贵,快补齐啊!
OK,这次给大家补齐了1-32册的大全套!更多精彩的冒险奇遇故事,更多的上天入地,更多的知识大大爆炸,保准让孩子读得过瘾!
它的中文翻译来自《哈利波特》的译者马爱农老师,英文部分在原文基础上,还为学英语的孩子们增加了扎实词汇基础、提升阅读能力的环节:
① 课标单词、拓展单词、常用结构及例句、单词表,英语学习重点不跑偏。
② 每册书后有关键问题和Story Mapping导图,这两个可是很重要的阅读策略指导,能够帮助孩子梳理和巩固所读故事的概要、细节。
不仅让孩子读完书,更让孩子读懂书
③ 趣味性的闯关练习,避免孩子读过就忘。闯关结束后,主人公杰克和安妮会参加采访,而小读者们负责写出访谈问题的答案。
④ 每册结束后还有分章节的知识图谱。将本章的内容用一句句子结构较丰富的话进行总结,将闯关经历清晰串联。
无论是读后思考这一系列问题,还是带着问题阅读,到文中寻找答案,都为阅读赋予了目标,完成挑战目标,也是对图书内容进行了回顾。
长此以往,孩子会养成“笔记”思维,被激发探索意愿,逐步养成在读中思考、读后复习的阅读习惯,这也将使孩子终生受益。
因此我才对作者在Pirates Past Noon《寻宝加勒比》这册里写到的这句话,深以为然:
“当你拿起书时,魔法咒语就奏效了”
推荐6~12岁孩子阅读!
像学母语一样学英语
从背单词到读句子的桥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