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

天津自贸试验区滨海高新区

中新生态城联动创新区揭牌

天津自贸试验区

“打造‘自贸区 自创区 生态城’

联动发展新格局”

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

天津经开区自贸区规划(天津自贸试验区滨海高新区)(1)

会上对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滨海高新区联动创新区总体方案》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生态城联动创新区总体方案》

进行了详细解读

要点来了

滨海高新区联动创新区

总体方案

方案共涉及政策、产业、科技、金融、人才、开放等多项创新任务措施。旨在用两到三年时间,加快推动滨海高新区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自创、自贸这两个我国在自主创新和对外开放维度最高层次国家战略定位的互补互促,努力在科技制度创新、新动能引育等方面形成若干高水平创新成果,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升级版”、建设北方一流科技城

天津经开区自贸区规划(天津自贸试验区滨海高新区)(2)

滨海高新区渤龙湖美景如画 滨海高新区渤龙湖美景如画

方案特色

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结合

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践行国务院对于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最新要求,加快建设“中国信创谷”、细胞谷,打造一批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与滨海高新区主导产业相结合

联动创新区包括海洋、渤龙湖、华苑三大片区,对应信创、生物医药、新经济服务业集聚区,覆盖“中国信创谷”“细胞谷”核心承载区,横跨我市东中西部,既为滨海高新区主导产业赋能助力,又为自贸政策延伸拓展至天津自创区“一区五园”,连接津滨双城,提供了参考借鉴。

与企业发展需求相结合

通过调研梳理企业诉求30余项,比如任务措施中的“保税 ”产业发展模式、拓宽FT账户适用范围等,都是基于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旨在借助自贸政策,破解企业发展痛点难点。

天津经开区自贸区规划(天津自贸试验区滨海高新区)(3)

滨海高新区一瞥 滨海高新区一瞥

亮点措施

一、发展“保税 ”产业发展新模式。

研发类企业聚集,通过在综保区内建立保税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叠加自贸试验区、综保区、自创区优势,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保税研发、保税维修、保税检测等“保税 ”业务模式,实现区内外联动,降低企业生产研发成本,提高通关效率。

二、赋能信创产业发展。

滨海高新区实现了信创产业链全链发展,网安集群连续两年获国务院激励。在全市乃至全国率先提出打造“中国信创谷”。

三、争取细胞治疗等生物医药先行先试政策试点。

“细胞谷”试验区正式在滨海新区揭牌成立。滨海高新区积极承担“细胞谷”建设核心任务,目前已形成细胞全产业链发展。滨海高新区与自贸区联动创新,新启动“一实验室、两基地、三中心”建设。

四、加强新经济制度创新。

推动新经济业态发展,获批天津市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集聚中心区、跨境人才培养基地、跨境行业生态建设示范区、中国北方跨境电商生态新高地。

五、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滨海高新区是全国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国家级专利导航实验区,将高标准建设“科创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与中国(天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及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协同联动,为重点产业领域备案企业提供专利快速预审服务。

六、打造智慧低碳创新平台。

滨海高新区与上海电气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建设“智慧低碳创新中心”,力争打造国家低碳工业生态示范区创新样本。

中新生态城联动创新区

总体方案

发展目标

发展方向上,中新生态城联动创新区主要发挥好两个独特优势;

功能定位上,中新生态城联动创新区努力实现三个示范;

空间布局上,中新生态城联动创新区聚焦主导产业,强调各园区的错位发展。

天津经开区自贸区规划(天津自贸试验区滨海高新区)(4)

航拍中新生态城

创新举措

《总体方案》提出了六个方面14项创新举措。

第一,联动赋能智能科技产业发展。

加快建设国际化的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以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为载体,打造涵盖大数据汇聚、清洗加工、流通、应用等环节的数据交易生态系统。协同开展保税研发,围绕智能科技和生物医药等高研发投入的企业,采用与综合保税区联动等灵活方式建设保税研发平台,降低企业研发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

第二,联动打造国际一流健康事业。

按照幸福之城的发展定位,重点面向新加坡等东盟国家,探索引入由新加坡团队运营的医疗健康机构,支持新加坡等境外国家及地区的医疗团体及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来生态城执业,支持进口临床急需、已在新加坡等境外国家和地区上市的药品和医疗器械。

第三,联动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结合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和天津空港口岸,为出入境游客制定联动旅游路线,吸引京津冀—东盟的往来游客,增强过境游客的旅游粘性。支持外商投资旅行社经营内地居民出境(不包括赴台湾地区)旅游业务,重点开拓京津冀游客赴东盟的旅游业务。

第四,联动建设京津冀—东盟贸易服务平台。

利用中新两国合作机制,设立以企业为主体、政企联动的跨境贸易综合服务平台,为京津冀及东盟的进出口商提供贸易规则解读、通关、合作伙伴对接等专业服务。架设跨境直播带货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网红主播团队提供场地设施、财务代理、供应链管理等专业服务。

第五,联动探索绿色金融创新。

开展绿色建筑性能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协调金融机构开发绿色金融产品。探索通过科技型企业“白名单制度”等方式拓展FT账户适用范围。支持区内投资管理公司申请外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资质。

第六,联动创新服务管理机制。

在建设用地地上、地表和地下分别设立使用权,提升土地空间化利用水平。采取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租让结合、长期租赁等方式供应工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的灵活度。对标通行的评价标准,在开办企业、获得贷款、信用体系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天津经开区自贸区规划(天津自贸试验区滨海高新区)(5)

航拍中新生态城

亮点擘画

建立持续对标“国际一流”的研究机制

中新生态城将充分借助新加坡方面的力量,与新方专家共同组建联合智库,一起钻研CPTPP、RCEP等多边自贸协定,加强对新加坡经验和做法的跟踪学习,密切衔接国际通行的投资贸易标准规则,在新一轮国际开放中抢占先机。

建立中新双方合作推动的协调机制

中新生态城将充分借助中新合作的双边机制,整合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渠道与自贸区工作渠道,在政策争取上相互对照,在项目落地上互相借力,激发双渠道联动的聚合效应,形成“双争取、双促进”的合力。

建立项目经理全程负责的执行机制

中新生态城将加强创新和落实力量的匹配,组建一支精干专业的干部队伍,实行专门机构、专业管理、专人专责,切实做好组织保障,实现“一竿子插到底”。

滨海新区将瞄准

京津冀协同发展

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

制度创新试验田

大胆闯 大胆试

自主改 加油干

来源:津滨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