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定是那个最特别的

三剑客

调副营太难了(战区当参谋干事)(1)

小岩

一般人不告诉他哦

点击聆听

主播:小岩

调副营太难了(战区当参谋干事)(2)

我在战区这一年(by文武双拳)

我,是一名西部战区参谋人员。

还记得年初 “一声令下”来得有些突然,妻子问我:“父母、孩子和我的工作都在兰州,你真的要走吗?”我没有回答她,便匆匆上了入蜀的列车,这样的回答或许会让她好受些。

进了战区大院,还没顾上置办必要的生活物资,就受领了领导开始安排的新任务,整理资料,清点物资,研究工作职责,制定工作规范......忙得不亦乐乎,劲头堪比当年新排长刚下来那阵。

是的!“到新单位都会有新鲜感。”可我心里明白,战区成立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后面的活儿应该不会少!

重塑——一个阵痛的字眼

由于我以前在军区政治部工作,来战区顺理成章被分到了政治工作部。刚成立那会儿,业务上的工作较多,这倒让我感到很熟悉,可陆续展开的政工部职能任务的研究训练,渐渐感到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当年也是在比武竞赛中过五关斩六将才进的军区机关,如今反倒成了“门外汉”,而这并不是我个人的感受。一位局长在半年总结时写到“辛苦不可怕,找不到方向最可怕”。

在下半年的一次演练中,关于“什么时机展开心理进攻作战?”这样一个小小的问题,大家众说纷纭,但始终不能统一。有人说“根据时机定?”那么有人就问了“什么时机合适?”有人说“根据掌握的对手信息定?”有人又问了“谁负责动态掌握对手信息?”“不同情况所对应的作战样式有什么差别?”......

在战区机关,我们经历了无数这样由一个问题生出几个问题的演练,有时感到豁然开朗,有时却感到头皮发麻,心里发怵,“这玩意儿为啥以前就没有遇到呢?”但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关乎“实战化”的每一个问题被提出,其意义甚至比解决更重要。

是的,这种因运行体制“重塑”带来的困扰对于我们战区参谋人员是难熬的,但毫无疑问都是值得的。

主战——努力当好领头羊

战区主战,靠什么实现?有位战区首长曾说:以前体制审视作战是用“终点”视角,即从“我”来看联合作战,从我出发寻觅作战样式,如今的战区模式是用“原点”视角,从联合作战看“我”,一切以作战需求为准,而战区机关就是这标准的实践者、制定者和验收者。

在一次战区机关演练中,有位领导因在部队回撤方案中没有牺牲人员遗体回运方案,被上级指挥员严肃批评。在今年的综合演习中,一位部队长反映装备太落后,影响了机动进度。我们考核组当场就拿出其他同类型装备的单位演习数据递给这位部队长,装备保养水平上的差距,让这位指挥员羞愧难当。有了战区,“实战化”这道门就有专人把守了!

一年来,每名战区参谋人员熟练掌握本作战方向可用力量情况、战场情况、地形情况、对手情况等作战动态信息,旨在提供科学、全面的战役战术决策;

一年来,我们在抓好战区自身演练和秩序建设的同时,带部队组织实施了新领导指挥体制下首次联合实兵演训,组织单模块要素演练十余次,试点观摩、学习调研、研讨交流活动数十次之多;

一年来,为纠治战区官兵和平积习等问题,我们依托政工网等渠道开办“训风演风考风监督平台”, 发挥战区官兵集体智慧为实战化训练收集建言献策千余条,每一条都会被战区机关按照初审、上会、论证、操作的步骤进行处理。

作为战区参谋人员,我只希望这一切的努力都朝着“主战”的方向迈进就好,毕竟我们以前走得弯路真的不少了。

联合——战区永恒的话题

如果把战区参谋人员考评体制比作一个坐标系,那么“实战化”标准就是横坐标,“联合作战能力”就是纵坐标。

在战区,来自原成都军区、兰州军区、成都军区空军,兰州军区空军,火箭军某部五个大单位的几百名参谋人员,身着各自军种服装在一个院子工作,真有点“联合作战”的意思,但面对“如何联?”“怎么合?”还有很多问号等待我们去拉直。

在一次联合作战演练的协调会上,几个军种发言人都介绍了自己的作战方案,乍听每个方案都堪称完美,“这些大区来的参谋确实有两下子!”当时心里就一个字“服!”,但没多久这些发言人却都坐不住了。

原来随着演练的不断推进,所有方案都一一被推翻,演练指挥员总结说:每个方案都存在各军种间“联合”考虑过于简单、不科学等问题,有些甚至致命的。有两句话我印象深刻:“联合不是军种间相互协同这么简单,战区不是协调员是指挥员!”“没有站位于战役战术全局,克服各自壁垒实现全方位的‘联合’,联合作战依旧是貌合神离!”

调副营太难了(战区当参谋干事)(3)

差距——努力永远在路上

在我看来,战区成立的最大价值是让“谋打仗”这个以往不好见效、不易出彩的“中心”工作,真正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谋来抓了。

当然,这一级抓得不好,不会抓,又和以前有什么区别呢?因此,在战区工作,从不看苦劳,只看真本事。一年来,我们参谋人员被要求参谋技能必须全部达标,统筹谋划能力,战役战术素养、协同运筹能力等方面也要定期考评。但领导却严肃地说:“这些都只是基础,解决不好如何‘主战’和怎么‘联合’的问题,战区职能就没有发挥好。”

这一年,对照战区职能发挥的要求,战区机关建设的差距也是有的。和平积习还能找到影子,作战评估科学性有待提升,考核下级多,自身考评少,战区官兵职业路线规划、基本生活保障,家属就业,子女上学方面也都还有不短的路要走,等等,战区发展的明天依旧任重道远。

一位同事翻着手机里在喀拉昆仑山三十里营房的照片,感慨地说:“入伍近二十年第一次去边防,那里的艰苦程度真不是看电视能体会到的。”

是的,在带部队演训过程中,很多经历不仅改变了我们的作战方案,还改变了我们价值观。军改的这一年,作为参谋人员的我,见证了战区的从无到有,从转隶重组到已成体系,而同时战区也见证了我们的成长进步。

我在战区学到更多的不是如何改变,而是如何沉淀。沉淀于思考如何接近战场,如何做好一名真正的战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