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我对雉类的简称),是全世界1万多种鸟类中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类群,其纷繁的种类、艳丽的羽色(当然也有体色暗淡的种类)、复杂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以及多源的演化方式都在当今生态学、生物学研究领域备受关注,同时对性选择理论的佐证起着重要作用(性选择理论就是在达尔文关注家鸡的性行为时所受到的启发)。另外还是人类摄取动物蛋白重要来源之一(简单点就是吃)。

雉类品种(世界雉类的分布中心)(1)

鸡形目鸟类中较为原始的类群,属于鸟类进化树的基干分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陆的森林和草原。

雉类品种(世界雉类的分布中心)(2)

全世界已发现的鸡形目鸟类总共有5科84属296种665亚种,栖息地相对固定,多为留鸟,少有迁徙种类(以垂直海拔迁徙为主)。

雉类品种(世界雉类的分布中心)(3)

雉类是雉科的通称,是整个鸡形目5个科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共计52属183种451亚种,且全部分布在旧大陆,占鸡形目物种总数的61%。下分两个类群雉族鹑族雉族除刚果拟孔雀外全部分布于亚洲,体型中大,多数种性二型明显,雄鸟具有装饰性体征、头顶具冠羽、羽毛华丽,有些种类还有长尾羽,喉部及眼周裸区颜色鲜艳,具肉垂。鹑族旧大陆及东洋界(以灭绝)均有分布,体型较小,多数种类羽色黯淡且不具性二型。

雉类品种(世界雉类的分布中心)(4)

雉类多行踪隐蔽,胆小(好奇心极强个体除外),除繁殖期外极少集大群活动,野外观察、研究、拍摄难度极大,尤其是对雉类的复杂炫耀行为的观察多数是通过圈养环境得到的,这样的观察数据和野外的自然行为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雉类品种(世界雉类的分布中心)(5)

血雉属:单型属,属于鹑族和雉族的中间物种,亚种分类混乱,介于12-14个亚种之间,有些亚种分化已达到了独立成种的水平,一般以雄鸟的覆羽颜色及地理区域可把亚种分为红翅组和绿翅组。

雉类品种(世界雉类的分布中心)(6)

角雉属:现存5种,国内全部有分布,黑头角雉(国内50多年未有目击记录)、红胸角雉、灰腹角雉(国内同样少见)、红腹角雉、黄腹角雉(中国特有)。除黄腹角雉,其余四种全部在藏东南横断山脉附近分布。黄腹角雉也是圈养及野外研究最为彻底的一种。

角雉属作为全世界鸟类种中的两大肉垂控类群之一其名称来源于雄鸟头上的一对肉质角,这对角与喉部下垂的皮褶是所有雄性角雉所独有的特征,用来在求偶时用来向雌鸟炫耀。当繁殖季节来临时,雄鸟会站在雌鸟面前展开喉下皮褶,竖起肉角,冲着雌鸟频繁点头、扇动翅膀、鸣叫等一连串舞蹈动作以博得雌鸟关注的目光,有时这样的舞蹈动作雄性要重复很长时间,只有体力最好,颜色最艳的雄鸟才会得到青睐。

雉类品种(世界雉类的分布中心)(7)

虹雉属:现存3种,是喜马拉雅山及其余脉的特有物种。以白尾稍虹雉为中心向东西扩散,分别演化为绿尾虹雉和棕尾虹雉。

雉类品种(世界雉类的分布中心)(8)

马鸡属:现存4种,我国特产属,种间分化时间短,属于地理隔离性分化。也是雉族里最喜聚群的类群。

雉类品种(世界雉类的分布中心)(9)

锦鸡属:现存2种,白腹锦鸡与红腹锦鸡(特有种),前者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后者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四川至江西的大部分山区,两者成自西向东的替代式分布,在共同分布区有杂交现象。

雉类品种(世界雉类的分布中心)(10)

鹇属:现存10种,全部分布在亚洲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以中南半岛南部为中心向周围辐射扩散,是雉族里多样性最为丰富的一个类群,是研究雉类演化和成种原因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分布区大量重叠的黑鹇和白鹇,最新的基因研究显示这两种鹇在分布杂交带上,存在基因渐渗的现象。在排除人为因素下,未来在这一地区会有新的亚种独立成种或新物种诞生(注:一般鸟类的平均分化成种时间是100万年,亚种是50万年)。

中国雉科鸟类共计有25属64种,占鸡形目物种总数的21%,占雉科物种总数的35%。其中含21个特有种,是雉科鸟类的最为丰富的国家(这次真的没有之一)。

特有种包括:

雉类品种(世界雉类的分布中心)(11)

红喉雉鹑

雉类品种(世界雉类的分布中心)(12)

黄喉雉鹑

雉类品种(世界雉类的分布中心)(13)

大石鸡(影像资料少的可怜)

雉类品种(世界雉类的分布中心)(14)

四川山鹧鸪

雉类品种(世界雉类的分布中心)(15)

白眉山鹧鸪

雉类品种(世界雉类的分布中心)(16)

台湾山鹧鸪

雉类品种(世界雉类的分布中心)(17)

海南山鹧鸪

雉类品种(世界雉类的分布中心)(18)

灰胸竹鸡

雉类品种(世界雉类的分布中心)(19)

台湾竹鸡

雉类品种(世界雉类的分布中心)(20)

黄腹角雉

雉类品种(世界雉类的分布中心)(21)

绿尾虹雉

雉类品种(世界雉类的分布中心)(22)

蓝鹇

雉类品种(世界雉类的分布中心)(23)

白马鸡

雉类品种(世界雉类的分布中心)(24)

藏马鸡

雉类品种(世界雉类的分布中心)(25)

蓝马鸡

雉类品种(世界雉类的分布中心)(26)

褐马鸡

雉类品种(世界雉类的分布中心)(27)

白颈长尾雉

雉类品种(世界雉类的分布中心)(28)

白冠长尾雉

雉类品种(世界雉类的分布中心)(29)

黑长尾雉

雉类品种(世界雉类的分布中心)(30)

红腹锦鸡

雉类品种(世界雉类的分布中心)(31)

海南孔雀雉(影像资料少的可怜)

中国雉科的分布是以西南地区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分散。西南和闽南的去地区的基因多样性最高,东北蒙古地区的基因多样性最低。因西南地区处于亚洲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注: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又称之为“物种泵”,具有极高的基因多样性和快速成种的能力是进化的源泉,是研究物种演化及新物种发现的重要地区)的北缘,此地带的物种多样性仍在我们意料之外,值得各类科学团体和个人深入探索和考察拍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