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党的二十大强调,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具体运用,指明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路径。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现代化是全方位的深刻社会变革,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需要强有力的政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前进道路上必须把握的五大原则(牢牢把握前进道路上的重大原则)(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共产党的目标和追求。1954年,周恩来同志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擘画了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的美好愿景。“四个现代化”概念的提出和内涵的确立,体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规律的认识和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强烈愿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先后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目标。党的十九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重申了这一战略安排,并强调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党和国家协调各方面关系、汇聚各方面力量,化解现代化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与冲突,合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因此,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进而将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就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坚持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建立在高质量发展基础之上的,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着力提升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契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奠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需要的经济基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国家的全面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等。这些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论断,契合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系统性、整体性要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独立自主探索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是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深厚文明积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至今没有改变。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不可能简单照搬他人的现代化道路或沿用他人的现代化模式,而必须立足本国国情独立探索,走出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独立自主开拓现代化道路、确立现代化目标,把推进现代化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是立足国情、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立场,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立场,才能体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价值追求。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从而调动人民参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才能得到人民的认可和支持,从而造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体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责任型政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宗旨、政党责任和政党使命,决定了我们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能将人民利益的实现放在首位,通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靠的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仍然需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国家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环节。首先,只有全面深化改革,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健全国家治理体系,才能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其次,全面深化改革,以制度公平促进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才能激发人民首创精神,激发全社会各方面活力,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动力所在。再次,开放带来进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推动力量。我们应当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增强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优势。

  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从党的奋斗历程来看,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时期。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走深走实,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原则,为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行动纲领和实践指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就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陈金龙

,